明朝英宗大太监(明朝第一位专权大太监)
明朝英宗大太监(明朝第一位专权大太监)王振甚至还把驸马石璟关入了牢狱。石璟娶的是明宣宗的大女儿顺德公主,明宣宗只有两个儿子,女儿也只有两个。明代的规矩,皇家的公主出嫁以后,也会有几个宫女和太监跟随到公主府里,继续服侍公主和驸马。 最典型的一例,就是翰林侍讲刘球。刘球在明英宗面前批评王振,王振就把他关入牢狱,指使自己的亲信、锦衣卫的指挥马顺把刘球残酷处死。 《明史》中说,王振是蔚州人,蔚州就是现在的张家口一带。王振小时候进宫做太监,进入内书堂接受教育,以后陪伴皇太子朱祁镇读书。因为王振狡黠灵活,很会来事儿,很讨朱祁镇的喜欢, 《殊域周咨录》中的说法不同,王振是山西大同人,原本是一个读书人,永乐末年自愿净身,进入宫中,负责给宫中的女官讲学。当时这类人一共有十多人,其中只有王振后来成为太监,并到了皇太子朱祁镇身边。 朱祁镇即位,就是明英宗,王振逐渐掌管了司礼监。不过,太皇太后张氏、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在位时,王振还不敢放肆。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历代教训,对于宦官干政非常警惕,严格限制太监的权力,明确规定太监干预政事者,处斩。
破坏这些规矩的第一人,偏偏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明代太监的许多特权,最初都是在朱棣时期出现的,比如太监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探臣民的隐事等等,当然,在永乐年间这些做法的恶果还没有显现。
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时代,开始在宫中设置内学堂,选择一些聪明的小太监进行教育,使他们能更好地服务皇帝。
到了明英宗时代,终于出现了明朝第一位专权的大太监,就是王振。
《明史》中说,王振是蔚州人,蔚州就是现在的张家口一带。王振小时候进宫做太监,进入内书堂接受教育,以后陪伴皇太子朱祁镇读书。因为王振狡黠灵活,很会来事儿,很讨朱祁镇的喜欢,
《殊域周咨录》中的说法不同,王振是山西大同人,原本是一个读书人,永乐末年自愿净身,进入宫中,负责给宫中的女官讲学。当时这类人一共有十多人,其中只有王振后来成为太监,并到了皇太子朱祁镇身边。
朱祁镇即位,就是明英宗,王振逐渐掌管了司礼监。不过,太皇太后张氏、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在位时,王振还不敢放肆。以后这些老人逐渐离世,王振开始活跃起来,鼓动年少的明英宗严厉对待大臣们,以树立皇帝的权威,防止大臣们欺瞒。于是许多大臣受辱受刑,王振也趁机报复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以皇帝的名义加以处置。
最典型的一例,就是翰林侍讲刘球。刘球在明英宗面前批评王振,王振就把他关入牢狱,指使自己的亲信、锦衣卫的指挥马顺把刘球残酷处死。
王振甚至还把驸马石璟关入了牢狱。石璟娶的是明宣宗的大女儿顺德公主,明宣宗只有两个儿子,女儿也只有两个。明代的规矩,皇家的公主出嫁以后,也会有几个宫女和太监跟随到公主府里,继续服侍公主和驸马。
王振抓石璟的原因也很可笑:石璟在自己家里责骂家中的太监,王振知道以后非常生气,认为石璟羞辱了自己的太监同行,就是羞辱他王振,于是下令把石璟关进了牢狱。这件事暴露了王振的太监习性,也能看出他此时有多么嚣张。
王振的势焰炽天,当时的许多大臣们为了自保,纷纷巴结他,恭敬地称他为“翁父”,明英宗有时候也称他为“先生”。嚣张的王振在朝廷中培养了许多亲信。
正统十四年,王振等人挑起了与瓦剌的纷争,也先率领大军来犯。王振不知深浅,贸然鼓动明英宗御驾亲征。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明军在土木之战中惨败,损失惨重,明英宗被俘,王振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
在我们看来,这样一个王振死有余辜,但在明英宗眼里,他至死都是不二的忠臣。夺门政变之后,明英宗重登皇位,又开始怀念死去的王振,而且,夺门政变的骨干之一曹吉祥就是王振的亲信太监,也鼓动明英宗为王振正名。
于是明英宗下令安葬王振,当初王振死于乱军之中,尸骨无存,就用香木雕成他的形象,隆重安葬,还在北京的智化寺祭祀他。
于左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