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二秦明被史文恭戳伤有些地方明明很精彩,可是不知道啥原因,有的版本就没有表演,这时候就让人觉得很可惜。比如《水浒》中,史文恭二十回合大败秦明,老版看得很爽,可是这么精彩的场面,新版居然没有;再比如《笑傲》里恒山三定,明明应该是三个性格各异的老尼,可是央视版给合并成了一个,感觉太可惜了太可惜了。这些精彩的地方,我不仅比较不同版本看,我还会找出原著来,去一字一句对着台词看,像做文献校勘一样认真,然后非常满足。我不清楚为啥,但是我就很享受这个。这么一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就出来了——好看的版本之所以好看,那真的是有原因啊。演员的表演、服装道具的考究,当然很重要,可是我更敏感的,是台词。

本文作者“大生”,欢迎去豆瓣App关注Ta。

有时候闲了,我会搜出一些老片子,挑着看那些精彩的片段——今日头条就有这个功能,主动给你挑出来看,这也是我还留着今日头条的原因。

特别喜欢的片段,我还喜欢找不同版本对比着看。比如《神雕》里,老顽童一灯黄药师大战金轮法王;比如《神雕》里,江南七怪大战丘处机;比如《笑傲》中,曲刘合奏笑傲江湖曲、莫大刺死费彬;比如《三国》里,诸葛亮舌战群儒····

有些地方明明很精彩,可是不知道啥原因,有的版本就没有表演,这时候就让人觉得很可惜。比如《水浒》中,史文恭二十回合大败秦明,老版看得很爽,可是这么精彩的场面,新版居然没有;再比如《笑傲》里恒山三定,明明应该是三个性格各异的老尼,可是央视版给合并成了一个,感觉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这些精彩的地方,我不仅比较不同版本看,我还会找出原著来,去一字一句对着台词看,像做文献校勘一样认真,然后非常满足。我不清楚为啥,但是我就很享受这个。

这么一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就出来了——好看的版本之所以好看,那真的是有原因啊。演员的表演、服装道具的考究,当然很重要,可是我更敏感的,是台词。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1)

秦明被史文恭戳伤

我真是很喜欢看《三国》。

我第一次看书籍《三国演义》,是我小学三年级——那年我迷上下象棋。

家附近有个象棋据点,成天一堆人围在那里厮杀。有个老头八十多,光头戴眼镜,下巴山羊胡子全白了,拄个拐杖颤巍巍——为了防滑,拐杖底端嵌入一个圆锥铁尖中。

那老头喜欢下棋,天天就在棋摊边坐着,用拐杖指指点点。但是他估计年纪大了,棋力衰退,其余年轻点的大爷们,都不愿意和他下。

某天,有一局非常激烈,怪招迭出、出乎意料,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我和那老头都挤在人群中看。一直到了饭点儿,终于结束。大家纷纷伸腰放松,一边讨论着刚才的棋路、一边慢慢散开,各自回家吃饭。我意犹未尽,不想离开,抬头一看,就那个老头了,嘴巴紧紧抿着,一动一动,像牛在反刍,或是羊在吃草。

平时我是不敢的,而那天左右无人,趁兴和老头对望了一眼,彼此心领神会——杀一局?

于是,我几乎是颤抖着双手、拿起街边棋摊的那副象棋,压抑着心跳、努力摆好每个棋子的位置——那些棋子黑黝黝的,被当地无数的高手摸过,而我之前是压根不敢想,凭我的本事,有一天可以蹲在楚汉两侧,作为一名街边棋手,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人厮杀。

老头并不因为我是小孩而让我,他抢先平了一步当头炮——许多年后,我想起这一幕,还是愿意相信,当时,他大约是把我当成一名真正的棋手,而表示出的最大敬意吧。

实际上,我知道并非如此。因为他摆出了凌厉的攻杀阵势——当头炮配五步连环马,很快就把我一个不到十岁、刚迷下棋的小孩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从此,我和他成了棋友忘年交。每天他会掐着点,等到我放学,拄着拐杖颤巍巍来我家下棋,几乎风雨无阻。而且招式一成不变,就是当头炮配五步连环马。大约下三局,他家人就找上门叫他回去吃饭,我得以摆脱折磨,开始吃饭写作业。有时候我们全家准备出门的时候,又听见叮叮叮的铁尖杵在地面的声音,出于尊重老人,只好等下完三局、送他出门,然后我们再走。

就这样,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有一天他邀请我去他家玩。于是我就跟在他身后,慢悠悠走到他家,开锁、推门、进院子,再开锁、推门,进家门,我看见靠墙几个大书柜。

三局之后,他走到书架旁,给我抽出一本厚厚的泛黄的旧书。告诉我,“少不看水浒,你可以看这个识字。”并嘱咐,看完之后拿回来。

许多年后,我还记得,书是十六开,繁体竖版,封面已经没有了,外面糊了一层报纸。我翻开报纸封面,扉页上写着“三国演义”。

那时候,电视上正在播放唐国强版的老版《三国演义》。我就对照书上的故事和电视一起看,津津有味,然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2)

老版的诸葛亮

好像有点跑题。扯回来。

老版三国为啥好看呢?编剧的水平好,加减有度,恰到好处,因此台词很顺畅。

比如,老版《定军山》一段。

定军山是非常有名的一段,这一战,七十老将黄忠,杀了曹魏大将夏侯渊。当时,黄忠占了定军山对山山顶,安营扎寨。夜里和法正商量对对敌之策。

这一段,《三国演义》书里,是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法正献策,告诉黄忠,第二天夏侯渊来骂战,不要急于应战,要以逸待劳。书上是这样写的:

法正曰:“将军可守在半山,某居山顶。待夏侯渊兵至,吾举白旗为号,将军却按兵勿动;待他倦怠无备,吾却举起红旗,将军便下山击之:以逸待劳,必当取胜。”忠大喜,从其计。

可是,法正这一段讲的“以逸待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在实战中,有这么大作用吗?

老版三国,在演这一段的时候,加了点东西,是这么处理的:

当法正说了这段话之后,黄忠大喜说:“果然妙计!”接着,法正又说了几句话:

“兵书曰,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此乃击其“昼气惰”也!”

牛逼了!这几句话,我小时候看没印象,后来看的时候,觉得好牛逼、好有水平啊。一下子把为什么安营扎寨在山上、为什么要等等再出击的道理,讲的一清二楚,再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白天蔫不溜溜,一下子觉得合情合理!

我习惯性的翻开《三国演义》这一章,却发现,原文并没有这几句话。也就是说,法正后来说的这几句解释的话,压根不是书里的,而是编辑根据剧情需要、传播需要加进去的!

“朝气锐”这一段话,出自《孙子兵法》,原文是“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老版《三国》的编剧略为删改,续在了法正的说话之中。加得天衣无缝,合情合理,妥妥帖帖,既推动了剧情,又不会让人觉得尴尬别扭。

我不知道这一段的编剧是谁,但是我知道这个编剧文学水平真高,真是文化、商业两不误。

故而,《定军山》这一段就很自然,觉得黄忠能杀了夏侯渊,确实理所当然,法正的这个计谋,确实献的很有道理!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3)

老版的法正

然而,高希希版的《新三国》中,类似的问题,处理的就尴尬了。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里最著名的打戏之一。《新三国》出来之后,我迫不及待搜到这一集,去看打斗场面。毕竟何润东的吕布,还是让人很期待。

但是,看了之后,人尴尬癌就犯了。

张飞是怎么和吕布交上手的呢?

先看原著中的描写。

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老版是怎么处理的呢?

老板处理的很自然,张飞大骂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然后开始大战,比较符合原著的节奏、氛围、气势。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4)

老版张飞

可在新版呢?

先是吕布跑来骂架“袁绍,不是四世三公吗?为何不敢出来和我吕布一战”巴拉巴拉····,接着,城门一开,张飞骑马出来,说:“三姓家奴休得猖狂,燕人张翼德在此!”

接着,接着,接着·····

在战场上,吕布居然勒住赤兔马,和张飞对话。

“你叫我什么?”

张飞居然也勒住马,又重复了一遍:“三姓家奴!”

吕布居然,居然,依旧勒住躁动的赤兔马,耐着性子问:“我堂堂吕布,为何成了三姓家奴?”

我滴个天,吕布不要太傻好不啦?!骂人本身就是乱骂的,就是要激起对方的情绪。可是吕布居然要追问为什么?

好比两人吵架,一个骂“你是畜生王八蛋”。另一个生气极了,但是他此刻的反应,不是破口骂回去,更不是扑上去厮打一通,而是非常生气、却又冷静地问对方:“你为什么要说我是畜生王八蛋?”这等于什么?这等于,已经被对方骂了一次,羞辱了一次,当着大庭广众的面,一问一答,再给对方羞辱自己一次的机会!

于是,以性格暴躁出名的张飞,就像个考据博士一样,又耐心解释给吕布听:

“你小子姓吕是不?”

那边,脑袋被赤兔马踢了的吕布居然还回应:“是”!

于是张飞就巴拉巴拉,考证周密、论证详实的证明了自己,为什么要骂对方是“三姓家奴”!

我想起李敖当年一句话,我要骂你是王八蛋,我还能证明你是王八蛋!当时觉得李敖好牛逼,没想到张飞比李敖牛逼早了一千多年!

更为搞笑的,是李敖对空而骂,而张飞和吕布,是一问一答,吕布不停地给张飞递话,让张飞证明自己是“三姓家奴王八蛋”!

于是,史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战,开战前的气氛,就如此诡异而尴尬而冷静。原著中,吕布战败诸多高手、大败公孙瓒,把战前紧张的氛围渲染到极致的铺垫,全部被吕布张飞一问一答让对方证明自己为什么是“三姓家奴”的对话,给消解掉了。

我大约可以理解编剧为何这么安排,是想借助演员的口,解释“三姓家奴”。但是这个解释,可以在别处解释,甚至可以不必解释。观众看到骂人的这几个字,完全可以理解其表达的含义,如果有兴趣可以进一步问百度。是否明白三姓家奴是哪三姓,完全不影响观看感受。

但是编剧自作聪明,把观众当傻子,在这里的安排,不仅累赘多余,更为关键是打乱了大战的节奏,显得极其尴尬。

新版对“三姓家奴”的解释补充,和老版对“以逸待劳”的补充,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5)

吕布脑子被赤兔马踢了,给张飞递话,等待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被羞辱

当然新版不是一无是处,打斗精彩,道具精良,不少地方处理的也很好。其中比较成功的地方之一,是把荀彧的形象塑造的比较丰满。荀彧帮助曹操南征北战,实际骨子里是忠于汉室的。老版对曹魏关注不够,诸多谋士的形象不够突出,有点扁平化;但是新版三国对这些人物都有下功夫。

曹操加九锡,满朝祝贺,只有荀彧一人反对。那个场面,看起来,还是挺哀凉悲壮的。对荀彧的理解,还是非常准确和深刻的。

但是,尴尬的是,不小心又暴露了编剧的文字功夫不足。

面对满朝跪拜的文武,荀彧痛心疾首地说:“无一骨节矣、无一骨节矣。”——气氛营造得很好,我当时都看流泪了。

我也大约明白这句话说的意思,应该是“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是有骨气骨头的”。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正常情况下,古人不会说“无一骨节矣、无一骨节矣”。

因为,这句话,是有语法错误的,属于古文不过关,才会造出来的夹生文言啊。

喜欢看老版三国的都是什么人(豆瓣日记:从编剧层面说)(6)

无一骨节矣,读起来不觉得有点问题么?

(全文完)

本文作者“大生”,现居北京,目前已发表了144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大生”关注Ta。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