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人生的真实故事(孟达人生的悲剧到底是谁导致的)
孟达人生的真实故事(孟达人生的悲剧到底是谁导致的) 8月,汉江大水,关羽发动了襄阳之战,打了人生中最后的一场胜仗,水淹七军,名震华夏,曹操大惊,准备迁都避其锋芒。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和孙权这两个死对头,为了对付关羽竟然历史性的合作,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 219年,刘备取汉中,命孟达攻房陵,孟达从秭归翻香溪,沿粉水河谷下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刘备又命义子刘封相助,上庸,西城的申耽,申仪望风而降。刘备夺取东三郡,孟达当记头功,可惜他是刘璋的旧臣,只好做刘封的副手,协助刘封管理东三郡。 185年,韩遂,马腾犯长安,屯兵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前将军董卓与左将军黄埔嵩大败韩遂、马腾。孟达和法正都感觉长安已经不太平,明年,携手避乱,举家迁益州,投奔刘璋。 刘璋昏暗、羸弱,被地方豪强控制,孟达、法正辗转不得志,唯益州別驾张松善之。 211年,刘璋闻曹操欲讨张鲁,怕被曹操兼并,张松劝刘璋迎刘备入川,讨伐张鲁。刘璋遣法正、孟达各带二千人出使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孟达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一)孟达暗投刘备,铁哥们法正是靠山
孟达,陕西扶风郿县人。其父孟他(一说孟佗),据传做过凉州刺史,但遍查汉史,凉州刺史的传承中找不到他的名字。《后汉书·宦者列传》与《三辅决录》均有他的记载,虽史实难考,但家里不差钱,应该没有疑问。所以,孟达少时应该受过良好的教育。
孟达的同乡法正,其曾祖法雄,做过南郡太守,祖父法真,天下名士。孟达与法正是铁哥们儿。
185年,韩遂,马腾犯长安,屯兵陈仓(今陕西宝鸡市)。前将军董卓与左将军黄埔嵩大败韩遂、马腾。孟达和法正都感觉长安已经不太平,明年,携手避乱,举家迁益州,投奔刘璋。
刘璋昏暗、羸弱,被地方豪强控制,孟达、法正辗转不得志,唯益州別驾张松善之。
211年,刘璋闻曹操欲讨张鲁,怕被曹操兼并,张松劝刘璋迎刘备入川,讨伐张鲁。刘璋遣法正、孟达各带二千人出使刘备。法正、孟达乘机投靠刘备。刘备留孟达接替张飞任宜都太守,从此,孟达的仕途才走上正轨。
219年,刘备取汉中,命孟达攻房陵,孟达从秭归翻香溪,沿粉水河谷下击房陵,杀房陵太守蒯祺。刘备又命义子刘封相助,上庸,西城的申耽,申仪望风而降。刘备夺取东三郡,孟达当记头功,可惜他是刘璋的旧臣,只好做刘封的副手,协助刘封管理东三郡。
8月,汉江大水,关羽发动了襄阳之战,打了人生中最后的一场胜仗,水淹七军,名震华夏,曹操大惊,准备迁都避其锋芒。可惜好景不长,曹操和孙权这两个死对头,为了对付关羽竟然历史性的合作,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
这也应验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关羽襄阳失利,曾向刘封,孟达求救,孟达以州郡初附为由向刘封进言,刘封军事上无能,政治上弱视,性格上还有点儿二,便听信孟达,不救关羽。从事后来看,很可能是被孟达套路。因为孟达一直做老大,突然给刘封做助手,肯定不习惯。而刘封对孟达的不配合也是针锋相对,处处压制孟达。这时,法正主政成都,孟达有恃无恐,一点儿也不鸟刘封,两个人谁也奈何不了谁,相互制肘,相安无事。
58岁的刘备戎马一生,汉中王肯定不是他的终极目标,眼见一世为人,心思都用在了称帝上,忽视了刘封与孟达的矛盾。
(二)靠山法正去世后叛刘投曹,靠山曹丕死后再度叛魏
220年,曹操死了,法正也死了。法正主政期间,得罪了很多人。法正一死,孟达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时,诸葛亮主政,被达兵所害的蒯祺是诸葛亮的姐夫,又从成都传来消息,说诸葛亮要杀他全家。本来孟达已惶惶不可终日,刘封更是变本加厉。7月,丧心病狂的刘封孩子气地抢夺了孟达的仪仗队,这让颜面尽失的孟达彻底地崩溃,对益州失去了最后的信心,非常无奈地投降了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听说孟达来降,异常地兴奋。遣夏侯尚、徐晃进讨刘封,和孟达里应外合,刘封被赶回了成都。
孟达长得相貌堂堂,身材伟岸,是标准的大帅哥,擅长见风使舵,加之能言善辩,谈吐不凡。曹丕虽然贵为天子,但骨子里有着文人的浪漫,一见到孟达,就心生喜欢。亲附其背,夸他有将帅之才。魏国庞大,也不缺马屁精,又附和他有卿相之器,一时荣宠无二。
11月,曹丕称帝。合房陵,上庸,西城为新城郡,加封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并且亲书手令,荣宠有加。因新城地处魏蜀吴三国交汇地带,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朝中大臣多人反对,曹丕为了政治平衡,将西城分离出来,命降将申仪领太守,以掣肘孟达。
220年至226年,这七年是孟达一生中最辉煌,最舒服的日子。虽然与邻居申仪有一些小摩擦,但因为有曹丕的信任,申仪一时半会儿也奈何不了他。
226年5月17日,曹丕死了,孟达最后的靠山倒了,好日子也到头了。对孟达有偏见的司马懿主政荆州,申仪频繁地打他的小报告。蜀国的李严,诸葛亮也开始写信拉拢他,东吴也对他伸出了橄榄枝。岌岌可危的孟达还觉得自己是奇货可居,在左右摇摆中思谋着利益的最大化。孟达的心思被诸葛亮一眼看穿,给他来了个釜底抽薪,想加速他起义的步伐,因为诸葛亮要北伐了。
蜀人郭谟带着孟达的书信诈降申仪,申仪总算是抓住了孟达的小辫子,立即汇报给司马懿。司马懿接到孟达反叛的消息,一边写信安慰他,一边急行军。8日赶到房陵城下,让孟达措手不及。司马懿兵分八路,对房陵一阵猛攻。16天,孟达的外甥邓贤,亲信李辅开城投降,孟达被杀,传首京城,结束了他颠沛的一生。
(三)孟达性格的形成原因与他命运之间的关系
孟达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如同一叶在大海中飘摇的扁舟,随波逐流,在风浪中摇晃。他投奔刘璋,投靠刘备,投降曹丕,不过是想在夹缝中求得一线生机,可是命运,从来都不以个人的意愿来设计结局。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小人物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本来历史给了孟达抉择的机会,可是,他却错了一回又错了一回!
孟达一生漂泊,屡屡有贵人想助,可惜都好景不长。年少时他父亲不择手段地结交权贵,虽然名誉扫地,但也落得了不少实惠。这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唯利是图的种子,忠诚就像风花雪月根本不在他的字典里,从他的几次人生转折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是一个标准的实用主义者。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父亲的潜移默化,好友法正对他性格的成型影响至深。法正头脑灵活,智计百出,后来居上做了刘备的第一谋臣。法正的骨子里带着江湖气,有恩报恩,有怨报怨,为朋友两肋插刀。在与法正的交往中,法正的处事原则悄悄地与他的实用主义融会贯通,自然成型。
孟达的智商不低,情商不高。在与刘封的相处中显得很弱智,给一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任何人都会郁闷,但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控制自己的情绪。孟达与法正避乱益州,十余年间郁郁不得志,从法正的身上可以看到孟达的影子。孟达有法正做后盾,他的实用主义和江湖气,整得刘封也很郁闷。
当法正一死,他突然发现诺大的蜀国,竟没有他容身之地。跟着刘封受气,回到成都作死。这时,要是刘备稍微重视一下孟达的感受,将刘封和孟达分开,可能还能挽救他的东三郡。可惜,这时刘备太忙了,忽略了孟达与刘封已经白热化的矛盾。估计刘备也没有想到,一直是乖乖仔的刘封,一旦脱离自己的视线,就找不着北。
孟达的这次背叛,有他性格上的缺陷,但更多的是命运的无奈。
刘备虽然丢了荆州,但蜀国初建,蒸蒸日上,在公司正在走上坡路的时候,选择跳槽的员工,不是智商有问题,就是生存有问题!孟达肯定是后者,他被刘备放弃了!
孟达的这次背叛,是历史上最为奇怪的一次背叛。
他给刘备写了一封辞职信,自比重耳,乐毅。大意就是你也是知道的,我在这里活不了了,只能选择离开,你也别怪我,我也不怪你,咱们两清。有一首歌最能表达孟达此时的心声:其实我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历史没有假设,人生不能重来。可是孟达却跌倒在相同的地方,他虽然到了魏国,但处事风格一成未变,他还是用着老套路,紧跟着领导,看不起同事。最后,正是申仪这样微不足道的同事,在他的背后捅了狠狠的一刀。都说性格决定命
来源:历史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