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2开播了吗(细数天津卫那些不为人知的习俗和历史)
河神2开播了吗(细数天津卫那些不为人知的习俗和历史)不仅有熟悉的人物但网友纷纷评论:“还是内个味儿!”《河神1》剧照如今,《河神2》开播虽然换了男主
三年前的夏天
改编自天下霸唱小说
《河神鬼水怪谈》的网剧《河神》横空出世
凭借8.2分的成绩笑傲群雄
《河神1》剧照
如今,《河神2》开播
虽然换了男主
但网友纷纷评论:“还是内个味儿!”
不仅有熟悉的人物
熟悉的色彩搭配
还有熟悉的“点烟辨冤”
相信许多朋友在看第一部的时候
脑子里就有很多问号
在点烟幻境中出现的泥娃娃是谁??
为什么作为家中独子的郭得友
被人称作“郭二哥”??
明明是“九河下梢”为什么叫“五河捞尸队”??
鬼市的“鬼”又是什么意思??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时光倒流
让达达带大家来到民国时期的天津卫
了解《河神》中出现过的
那些关于天津卫的古老习俗与历史吧~
祭河大典天津邻水,所以漕运发达
这部剧的开端就是从这条河的祭祀开始讲起
天津卫水旱码头靠水吃饭
是肯定要“拜河神”的
为的是镇住河中的妖魔邪祟……
片中介绍的祭河大典其实是傩戏的一种
请河神“玄武”在河中游走
湿婆烧香祭拜组织民众祭河
保佑河中渔船平安返航
但有不少天津观众说了
咱天津卫过去的民俗风俗中
似乎是妈祖天后啊
可没听过什么河神之说
事实上,天津卫历史上也是供奉河神的
《河神》里的河神是真武大帝
而天津的河神是“沽上神君”
俗称金龙四大王
封号是
“显佑通济昭灵效顺广利安民惠孚普运护国孚泽绥疆敷仁保康赞翊宣诚灵感辅化襄猷溥靖德庇锡佑国济”
天津的大王庙供奉的就是他
漕帮还曾把“金龙四大王”奉为本帮的守护神
将大王庙当作议事堂
但不论是拜河神、拜龙王还是拜妈祖……
都是来自水畔人家的美好愿望
为了新的一年风调雨罢了
至于剧中祭奠河神大典扔婴儿,
史书有记载,历史上祭祀并不是扔孩子,
而是扔天津老字号祥德斋的各样点心。
天津还有一个老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北运河放河灯
因为民间有一种说法,大水时
无辜死于水中的人变成“水鬼”要抓“替身”
放河灯祭奠亡魂,
期望“神归庙 鬼归坟”
河灯漂远,就是亡魂已经得到安抚
民国以来,捞尸队变成“五河水上警察队”
不过老百姓仍习惯称他们为捞尸队
直到解放之后
才改为水上公安这个部门
“小河神”就在五河水上警察队当差
整天跟河漂子打交道
看着水衣上绣着“五河”的“小河神”念叨着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连咱天津的观众都懵了
到底是“几”河?
康熙考据“九河下梢”
天津实际是“五河汇海”
“五河”就是指南运河、北运河
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
乾隆时期的《天津县志》中,
有一篇康熙皇帝的文章《御制九河故道说》,
其中说:“九河入海之处,在今天津之直沽。”
康熙从《禹贡》《尔雅》等古籍中
引经据典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
简、絜、钩盘、鬲津九个古老的河名
这实际上是与历史上黄河三次改道北上
和天津的成陆有关
小河神奇幻梦境里总会出现诡异的娃娃
令许多观众不寒而栗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节背后
隐藏着一个老天津卫的隐秘习俗
“拴娃娃”
老天津卫兄弟排行没有老大
见面尊称“二哥”“二爷”
“大爷”是“娃娃哥哥”
也就是在娘娘庙“栓”的泥娃娃
“娃娃当大哥,长子靠边站”
这样的奇景
或许只有放在天津的市井文化里不会显得违和
民国时代,娃娃大哥往往是
“红袄绿裤,开裆裤,老虎鞋、
梳个小坠根儿,拿支糖堆儿”
被许多人家奉为座上宾
这位大哥不仅可以为老二带来好运
更是可以为老二挡灾消难
而且随着家里“老二”的成长
大哥也得“重塑金身”
还有专门“洗娃娃”的地方
就连分家产都得有娃娃大哥一份儿
要连着娃娃的金身送回娘娘庙
吃鱼规矩靠水吃饭的人
吃饭可是很讲究的
虽然日子很洒脱
但挣得不多
还对水甚是敬畏
咱老天津人都知道
吃鱼不能翻面儿
怕舟船翻个儿
更怕翻个儿运转背
基本都是老老实实吃了一面儿
再把刺儿择下来
鬼市鬼市,对于一个天津人来说
可以没去过,但是不能没听过
《河神》里描述的鬼市
特别的神秘
基本给看官的感觉
就是什么光怪陆离的东西都有
现实中天津卫的鬼市
其实就是个“跳蚤市场”
上至皇帝手上戴过的玉扳指
下至叫花子手里的打狗棒
什么都有人卖
什么也都有人买
鬼市旧照
但为什么叫“鬼”市呢?
因为传统的鬼市
一般都开在天亮之前
鬼呲牙的时候
有些大户人家,家道败落了
找出些旧家当想换些钱花
白天去当铺,感觉有些栽面儿
只能借着天不亮
偷偷摸摸的把东西拿出来卖了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那就是一些来路不明的
摆不上台面的东西
也想趁着天不亮
偷偷的拿出来换点儿钱花
就这样,一来二去,天长日久
老百姓就给这样的市场起了一个名字
叫做鬼市
小河神住龙王庙剧中的“小河神”郭得友住在龙王庙里
院中“佛头”的神圣感特别强烈
更给咱们的河神
添加了一份神秘感
那天津真的有龙王庙吗?
↓↓↓
是不是很像小河神的家呢?
没错,这就是天津的龙王庙
红桥现在还有龙王庙东街
但已经没有跟龙王庙有关的建筑了
红桥现在还有龙王庙东街
但已经没有跟龙王庙有关的建筑了
而且据说龙王在天津更多是负担“雨神”之职责
干旱时,百姓就把龙王爷神像抬出来求雨
还有个特别的仪式
老百姓求雨,要举办三天花会,
把龙王爷抬到玉皇阁,
因为玉皇阁里玉皇大帝是龙王的上司,
龙王要什么时候下雨,下多大的雨,
得需要玉皇大帝“批准”
玉皇阁旧影
天津卫水患不管是小说还是网剧
水患成为几位小侦探
破奇案的重要着眼点之一
这也曾是天津历史的真实写照
从1368年到1948年
天津共发生水灾387次
天津地处海河流域下游
80%的地区处在大沽线以下
低洼的地势使得每年汛期一旦上游洪水暴发
顺着海河就会波及天津
而且河道狭窄
一方面是上游汇合入海
一方面是海水涨潮倒灌
1917年 大沽路
1917年 陈塘庄
1939年 南市
过去有句玩笑:“找不到人啊,去挂甲寺啊”
其实是说,河里如果尸体
最后都会被冲到挂甲寺附近
当年那里是一个海河大弯道
分叉多,尸体多挂在这里
1979年,根治海河的工程基本完成
挂甲寺在海河的位置也东西移位了”
天津再无水患,但由于种种原因
却一度成为“缺水城市”
现实中的“河神”剧中的“小河神”名叫郭得友
在现实中真的有郭得友存在吗?
《河神》作者天下霸唱曾说,
天津老百姓口头曾称呼两位老水上警察
冯耀先和郭得友为“河神”
“听后人说了不少前辈们的事迹。”
郭得友去世早
冯耀先更为天津老百姓熟知。
冯耀先和马三立
在1960年7月15日的《文汇报》头版
就登载了“天津一民警冯耀先,
19个小时连续游泳76公里”的新闻
2008年时,奥运火炬手、
“河神”冯耀先还在海河游了一个多小时
曾有个统计
仅在冯耀先任职水上治安警察期间
一共打捞尸体648具
救护人命370条
救护险船54只
打捞犯罪凶器或赃物154件
为群众打捞物品165件
郭得友和冯耀先都是让天津老百姓
能真切感受、感动的英雄“河神”
跟着达达回顾完这些民俗和历史
您再回头看《河神2》
是不是更有意思
更有“滋味”了呢?
最后奉上《河神2》追剧必看之
人物关系图
以便能够让大家顺利回忆起里面的角色
这部与咱们天津卫风俗有关的悬疑推理剧
你追了吗?
(文章及图片整理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