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明朝末期的抗倭名将都有谁(明朝抗倭三大将)

明朝末期的抗倭名将都有谁(明朝抗倭三大将)

明朝抗倭三大将,都是总督、巡抚级,抗击倭寇立下战功。其中两位创抗倭首次大捷,“战功第一”,却被严嵩干儿子赵文华冒功被冤杀,另一位是赵文华帮凶,最后也坐事下狱,辩诬不成自杀。

李天宠(?—1555年),明朝抗倭将领。字子承,河南孟津人。1538年(嘉靖十七年)进士。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李天宠曾率兵在通州、如皋抗击倭寇入侵,数次击退敌人。同年六月,李天宠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协助总督张经继续剿灭倭寇。此时,倭寇又兴兵攻掠绍兴,张经、李天宠率兵英勇抗敌,斩敌数百,明世宗闻讯大喜,下令赏李天宠银币。明世宗在任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为浙江巡抚之后,却又命侍郎严嵩干儿子赵文华督察浙江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之势,沿途敲诈搜刮,不把张经、李天宠等不放在眼里。他骄横无理,众人皆畏惧依附,唯张经、李天宠不附,因而招致赵文华排挤,终以党人胡宗宪代李天宠为巡抚。不懂军事的赵文华为邀功,与浙江巡抚胡宗宪屡次督促张经和李天宠进兵,向倭寇主力作战。张经、李天宠认为敌狡且众,须待各路援军到齐,合力夹攻,方可破敌,遂不听赵文华的指挥。嘉靖三十四年五月,赵文华密奏皇帝,诬陷李天宠、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嗜酒废事”、“丧师失城”。世宗皇帝不识有诈,遂下诏逮捕二人。而与此同时,各路援军已到,李天庞、张经率众出击,当日即有石塘湾之捷。五月初一,又与敌大战于五江泾,歼敌1900余人,敌“焚溺死者甚众”,取得抗倭以来最为辉煌战绩,称“战功第一”。但这并未影响张经和李天宠被捕,次年二人和杨继盛一同被斩于西市。

张经(1492年—1555年),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字廷彝,号半洲,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洪塘乡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嘉兴知县。嘉靖十六年(1537年)进授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以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右都御史。之后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起义,再进为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后改任兵部。次年五月,明廷以东南倭寇猖獗,命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专办讨倭,便宜行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初一日,张经获王江泾大捷,杀敌一千九百八十多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而严嵩亲信赵文华,为攘夺其功,竟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又同胡宗宪诬劾张经“养寇失机”、“嗜酒废事”,嘉靖帝大怒,下诏逮捕张经,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于西市。隆庆初年复官,追谥襄敏。

明朝末期的抗倭名将都有谁(明朝抗倭三大将)(1)

胡宗宪(1512年—1565年),明朝抗倭将领。字汝贞,号梅林。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县令,累迁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嘉靖二年(1523年)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抗倭,取得前所未有胜利,渐次平息浙江倭患,并开始剿灭福建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胡宗宪因由严嵩义子赵文华举荐而屡屡升迁,世宗下令将其免职职,并将其逮捕押解进京。陆凤仪弹劾他时所列罪名,任何一条都能定他死罪。世宗念其抗倭功劳,降旨道:“宗宪不是严嵩一党,自任职御史后都是朕升用他,已经八九年了。而且当初因捕获王直而封赏他,现在如果加罪,今后谁为我做事呢?让他回籍闲住就好了。”胡宗宪带着不甘回到绩溪县龙川故里,时隔不到两年,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御史意外发现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胡宗宪因“假拟圣旨”再次入狱,在狱中,胡宗宪写下万言《辩诬疏》,但世宗迟迟不给答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一月初三日,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六年(1572年)为其平反,追谥襄懋。实事求是说,胡宗宪诬陷张经、李天宠,导致二人创抗倭大捷后被冤杀,然后他踏着二人冤血上位,最终因“假拟圣旨”被杀,死的并不是太冤,后来为他平反,只是他在抗倭中确实有功而已。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