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藏红花抓饭是盛行于莫卧儿、波斯等国的美食这时候,印度人民发挥了智慧,在军中战象的背上做起了简餐。当然,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莫卧儿帝国的美食如香草烤鸡、咖喱角、藏红花抓饭、坦都炉烤羊肉等等是吃不到的,估计士兵们能吃到个蘸酱薄饼之类的食物就算不错了。大象除了负重能力强悍之外,还能为莫卧儿帝国军中的厨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定的"移动厨房"。虽然这会有些颠簸,但是在持续急行军等特殊情况下还是非常实用的。1647年6月初,进军中亚布哈拉汗国的三皇子奥朗则布率部向巴尔赫城撤退,但他的撤退之途显然是困难重重。游牧民族起家的布哈拉汗国军队中有大批的弓骑兵,他们充分发挥高超的机动性,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策略不停地袭扰撤退的莫卧儿军队。莫卧儿军队一方面急于赶回巴尔赫抵御敌人的进攻,一方面又面临敌人无时不刻而又无法彻底摆脱的袭击,不得不一直处在行军的路

从北非、西亚到中亚、东南亚,从意大利、希腊到印度、中国,大象在漫长的古代战争史中东征西讨,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足迹,更是成为了印度的象征。这种战场巨兽究竟有怎样的魔力,以至于能受到人类的如此重用呢?今天小悟就从印度的历史出发,说一说印度大象在莫卧儿帝国征战史中的诸般"妙用"。

运输神器

身强体壮的大象具有中小型动物如马、骆驼等难以企及的单体负重能力,同时也具备车辆无法比拟的越野性能,能够翻山越岭、穿过复杂的地形,故而常常被印度人用来运输各类军事物资。

在1652年5月爆发的第二次坎大哈攻城战中,莫卧儿帝国军队从皇帝沙贾汗的马厩中挑选出了10头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大象,专门用于运输沉重的大炮及旋转炮架。这些大象扛着这些能够攻城拔寨的"大国重器",从南亚次大陆一路走到阿富汗重镇喀布尔,又从喀布尔穿越崇山峻岭赶到坎大哈。可以说,没有这些大家伙们,莫卧儿帝国军队就难以顺利地完成行军,发动攻城的战役。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1)

现代大象也依然可以用作运人的工具

移动厨房

大象除了负重能力强悍之外,还能为莫卧儿帝国军中的厨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定的"移动厨房"。虽然这会有些颠簸,但是在持续急行军等特殊情况下还是非常实用的。

1647年6月初,进军中亚布哈拉汗国的三皇子奥朗则布率部向巴尔赫城撤退,但他的撤退之途显然是困难重重。

游牧民族起家的布哈拉汗国军队中有大批的弓骑兵,他们充分发挥高超的机动性,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策略不停地袭扰撤退的莫卧儿军队。莫卧儿军队一方面急于赶回巴尔赫抵御敌人的进攻,一方面又面临敌人无时不刻而又无法彻底摆脱的袭击,不得不一直处在行军的路上,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生火做饭。

这时候,印度人民发挥了智慧,在军中战象的背上做起了简餐。当然,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莫卧儿帝国的美食如香草烤鸡、咖喱角、藏红花抓饭、坦都炉烤羊肉等等是吃不到的,估计士兵们能吃到个蘸酱薄饼之类的食物就算不错了。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2)

藏红花抓饭是盛行于莫卧儿、波斯等国的美食

威慑力量

大象作为陆地上首屈一指的巨兽,其庞大的身姿对于人类很有威慑力——这一点对于不常见到大象的人们尤其明显。当大象随着皮洛士第一次登陆亚平宁半岛、杀到罗马人面前的时候,后世的地中海霸主也因为惊恐而战力全失、大败而逃。

而到了1646年,当莫卧儿帝国四皇子穆拉德·巴赫什领着他身披重铠、高大雄壮的战象杀入中亚的巴尔赫地区时,不但令很少见过大象的当地军民失去了抵抗的意志,还使当地的布哈拉可汗纳扎尔·穆罕默德心胆俱裂,抛下万贯家财连夜溜走了。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3)

盛装出场的战象是一种华丽的威慑

当然,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及时逃跑的可汗暂时得以摆脱被莫卧儿人抓住、沦为傀儡的命运,他抛下的财宝大部分也被其臣民瓜分了。辛辛苦苦赶到的穆拉德虽然出了风头,但实际上几乎算是人财两空。

攻防一体的作战平台

现代的坦克装备重甲,搭载着火炮、机枪甚至导弹(如炮射导弹),是攻防兼备的陆地作战平台。在古代,战象同样具备类似的功能,堪称是动物版的"坦克"。

莫卧儿帝国的战象身披带铁制倒钩的铠甲,加上自身皮糙肉厚,防护力相当强悍。可以说,除了大口径火炮之外的其他武器都很难迅速消灭一头全副武装的战象。与此同时,坐在高大战象上的人则可以远离敌方步骑兵的刀剑加身。

防御力超群的战象,在冲锋陷阵中更是了得。这种巨兽能够以强大的冲击力粉碎敌人的阵线,用充满力量的象鼻和象腿重创敌军,并用铠甲上的铁制倒钩撕裂任何敢于靠近的敌人。不但如此,莫卧儿帝国的战象背上还搭载了使用火枪甚至小口径火炮的士兵,他们能够居高临下地向敌人倾斜飞射的弹药。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4)

阿克巴大帝时期的战象部队

1658年5月,在帝国皇位的主要竞争者,大皇子达拉·舒科和三皇子奥朗则布之间爆发的萨穆加尔之战中,前文中提到过的穆拉德站在奥朗则布一边对抗自己的大哥。

在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达拉·舒科麾下身穿黄色罩袍的拉杰普特骑兵们纷纷向穆拉德发动攻击,却无法对他座下披着重甲、浑身倒刺的大象构成威胁。骑兵们的主帅拉姆·辛格·拉瑟尔王公又是向穆拉德挑衅,又是向象夫发出威胁,又是投掷长矛,但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不但没能取走敌人的性命,自己反而被穆拉德随手一箭射落马下。

激战过后,穆拉德的象夫阵亡,象轿插满箭矢,看上去就像是豪猪的背部一样,而他本人却只是脸上受了三处伤。反观围攻他的拉杰普特人,却已经在混战中纷纷倒下了。他们身穿的黄色罩袍几乎覆盖了地面,被莫卧儿历史学家哈菲汗戏称为“地面看上去仿佛一片橘黄色的田地”。战象攻防一体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5)

拉杰普特人崇尚黄色,以勇敢好斗著称

移动指挥中心与"旗舰"

古代战争中,由于缺乏先进的观察和通信设备,军事统帅们如果亲临战阵,往往就很难掌控战场的形势;如果搭建高台或是占据高地坐镇指挥,又不利于身先士卒、激励士气。莫卧儿帝国对大象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解决方案。

印度大象的身高可达3米多,人坐在上面无异于身处一座二层的望楼之上,不仅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也能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发号施令。因此,莫卧儿帝国的统帅们将大象打造成了军中的移动望楼乃至移动指挥中心,为他们观察战场形势、临场指挥提供平台。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6)

大象的身高带来的观察优势展露无遗

同时,统帅乘坐战象时,这个整体也像海战中的旗舰一样,不仅能够指挥战斗,还可以亲自上阵战斗、鼓舞己方的士气。当然,当大象或它背上的主人阵亡或是逃走时,己方的军心士气也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在1658年5月的萨穆加尔之战中,奥朗则布在大象上观察到敌方主帅达拉·舒科骑着大象冲到前线之后,立刻命令他的炮兵部队向他集中火力猛轰。结果,达拉·舒科一下子就身陷隆隆炮火之中,顿时吓得心惊胆裂,匆忙逃离了大象。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7)

大炮是战象的一大克星

此时,达拉·舒科麾下的士兵历经烈日和热风的"炙烤",又在战斗中精疲力竭,已经渐渐失去了斗志。当他们看到主帅坐骑的象轿上空无一人时,军心士气终于彻底崩溃——主帅已经身亡,终于有了逃跑的好借口了!

这一战,达拉·舒科的大军灰飞烟灭,而战象身负的移动指挥中心和"旗舰"作用从正面和反面都得到了诠释。

大象在莫卧儿帝国的地位

拥有众多功用的大象,自然成为了与马匹、骆驼一样的战略资源,拥有了重要的价值。在催促高康达王国苏丹上缴贡金时,鉴于其经济压力,皇帝沙贾汗曾提出可将一半现金用大象充抵。在莫卧儿帝国鼎盛时期,皇室拥有的大象多达2000余头,成为其雄厚国力的一大象征。

结语

印度象猛犸(物流和厨房也行)(8)

珍爱和平,善待大象

印度大象在莫卧儿帝国的战争史上"妙用"众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随着火炮的日益普及,身材巨大、移动却相对缓慢的战象渐渐沦为了南亚战场上的"活靶子",逐步退出了正面的战斗。此后,它在缅甸、暹罗等东南亚国家度过了沙场上最后的辉煌岁月之后,终于鲜少再成为人类用于互相征伐的工具。回顾战争,珍爱和平,在安宁的日子里,让我们善待这些聪明可爱的大家伙吧!

参考资料:

《新编剑桥印度史:莫卧儿帝国》 约翰·F.理查兹著,王立新译

《皇位之争:奥朗则布和他的时代I》,贾杜纳斯·萨卡尔著,孙力舟、李珂译

《莫卧儿帝国》,爱德华兹著,尚劝余译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