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因为窦建德是突厥所支持的势力之一,他又惹不起突厥,620年,处罗可汗派人,将萧皇后和杨政道接入突厥,并拥立杨政道为隋王,还把一些前隋的官员,老百姓们都给了杨政道,建立大隋政权,史称“后隋”,一干人等被安置在定襄郡。杨政道设置百官,全部依照隋朝制度,居住在隋朝时的定襄郡,拥有部众一万多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被宇文化及在江都之变中所杀害,窦建德在619年打败宇文化及,萧皇后和杨政道落入了窦建德手中,杨政道被窦建德封为勋公。杨广死后,他的后代并没有被杀绝,起码还有两支为他传后代,来我们看看杨广后代子孙,在唐朝的历史痕迹!第一支杨政道杨政道是齐王杨暕的遗腹子,生母不详,他的名字在《北史》中为杨愍 、而《新唐书》中为杨正道,比较有争议;他是杨广的孙子,在萧皇后的保护下没有被杀,经历是挺坎坷的!

杨广在江都之变时被杀,而他的儿子和孙子,在江都也被杀,其实杨广的孙子有的没有跟着到江都,还剩下几个,一个在洛阳,一个在长安,一个遗腹子辗转到了突厥。

在洛阳的是杨广长子杨昭的儿子杨侗,被王世充杀害,没有后代。

在长安的是杨广长子杨昭的儿子杨侑,李渊登基为帝后,也是不明不白的死了!但是有过继的儿子。

一个是杨广孙子,齐王杨暕儿子,遗腹子杨政道。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1)

杨广死后,他的后代并没有被杀绝,起码还有两支为他传后代,来我们看看杨广后代子孙,在唐朝的历史痕迹!

第一支杨政道

杨政道是齐王杨暕的遗腹子,生母不详,他的名字在《北史》中为杨愍 、而《新唐书》中为杨正道,比较有争议;他是杨广的孙子,在萧皇后的保护下没有被杀,经历是挺坎坷的!

他的父亲和哥哥,都被宇文化及在江都之变中所杀害,窦建德在619年打败宇文化及,萧皇后和杨政道落入了窦建德手中,杨政道被窦建德封为勋公。

因为窦建德是突厥所支持的势力之一,他又惹不起突厥,620年,处罗可汗派人,将萧皇后和杨政道接入突厥,并拥立杨政道为隋王,还把一些前隋的官员,老百姓们都给了杨政道,建立大隋政权,史称“后隋”,一干人等被安置在定襄郡。杨政道设置百官,全部依照隋朝制度,居住在隋朝时的定襄郡,拥有部众一万多人。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2)

处罗可汗想夺取并州作为后隋的治下,但是其部下大多不同意,处罗可汗给出的理由是“我父亲就是靠隋朝,才得到的汗位,如此恩情怎么不能够还呢?”可惜还没有出兵,处罗可汗就去世了,此事不了了之。

东突厥在630年被李靖灭亡,颉利可汗的亲信康苏密带着杨政道投降了,被带到长安后,李世民封了个员外散骑侍郎的职位,这个职位几乎不入流,在当时七品或八品的级别,李世民还和萧璟魏征开玩笑“我对杨政道,比杨广对杨政道的父亲好多了吧”!李世民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你给的不入流的官职,还好意思说啊!

不过后来杨政道担任尚衣奉御,从五品上的官职,掌管提供冕服、几案等,后来史书关于杨政道的事迹没有记载,去世时才又出现寥寥几笔,唐高宗永徽初年,杨政道去世。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3)

杨政道的一生坎坷,没有萧皇后为其保驾护航,不可能过的如此多娇,回到大唐后,李世民给的职位太低了,一点权利都没有,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官职才有所提升,天之骄子可惜生不逢时啊!

杨政道有一个儿子杨崇礼。

杨广的曾孙杨崇礼,原名隆礼,因避讳李隆基而改的名字。他是后隋皇帝杨政道的儿子,齐王杨暕之孙。历仕四朝,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

杨崇礼在武则天时期,起家天官郎中,这是正五品的官位,其实就是原来的吏部郎中,武则天上位后,改的官职名称,杨崇礼一入仕就是正五品的官,起家不低。

杨崇礼在唐中宗李显时期,仕途履历比较丰富,先后任洛、梁、滑、汾、怀五州刺史。从中宗到唐玄宗这段时间,他的才能没有显现出来,从唐玄宗开元初,当上太府少卿时,由于工作认真,被李隆基看重,也为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做出了巨大贡献。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4)

唐玄宗开元初年,杨崇礼被李隆基调到太府寺,任职太府少卿,太府寺是干什么的,相当于国库啊,国家的钱袋子,由于杨崇礼任职期间,兢兢业业,钱财宝贝等都是亲自查看,从来没有出过错,一切明细都清楚无误,被李隆基提升为太府卿,加银青光禄大夫,封弘农郡公。唐朝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这也算是三品大员了!

自此以后,从开元初到开元二十一年,杨崇礼在太府寺一干就是二十年,他任职期间,经过他手中的器物,没有假的,精美绝伦,深得李隆基宠信,也为李隆基赞下不菲的家底,史载:“每岁勾剥省便出钱数百万贯”。每年检查节省出来的钱有数百万贯,谁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啊!要不然李隆基中后期,骄奢淫逸,大肆赏赐,挥霍无度,哪来的钱,这都是杨崇礼的功劳啊!

李隆基在杨崇礼九十多岁时,恩宠于上,授户部尚书致仕。这也是对杨崇礼的最大褒奖了吧!离职的时候,相当于我们现代的财政部长了!两年后病逝。

杨崇礼被李隆基看重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这是厚积薄发啊,从杨崇礼的工作认真程度来看,有其父亲的功劳,其父亲经历坎坷,人生大起大落,杨崇礼经历也很丰富,身为杨广的后代子孙,看透了官场,心胸豁达,能活到九十多岁,不无关系。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5)

杨政道孙子辈

杨崇礼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女嫁曹州参军辛氏,生子辛景凑。一女嫁给萧氏。

杨慎矜,官至御史中丞;杨慎名和杨慎余。

主要讲讲杨慎矜,其它两兄弟被杨慎矜牵连。

杨慎矜门荫入仕,起家汝阳县令,他本身很有才华,又有“任侠”的好爽,所以朋友特别多,尤以治理地方闻名。

他也是被李隆基看重,并子承父业。李隆基中后期开始变得刚愎自用,骄奢淫逸,只知贪图享乐,大肆挥霍家底,当时的历史背景,蕃镇节度使看李隆基大量赏赐,他们也眼馋啊,想着法的要赏赐,本来蕃镇是朝廷给钱给粮,属于国家养着的!这个时期也是财政改革的过度期。

李隆基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又想起了杨慎矜的父亲,他每年能给国库省下数百万贯的财富,因此就想看看他的儿子们中,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当时的宰相认为杨慎矜是他们兄弟中的佼佼者,于是杨慎矜调任太府,官拜监察御史,掌管太府的收入支出,这也算是子承父业了,因为他父亲杨崇礼在太府干了二十年。

当时陕郡太守出事了,杨慎矜胆小怕事,不敢去补缺,因为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掌握大权,他的升职不是走的李林甫的门路,所以坚决不去任职,授任谏议大夫,兼任侍御史,仍依旧掌管太府的收入支出。在这里又和御史中丞萧谅弄得关系很差。

杨慎矜的表侄王鉷,进入御史台就有杨慎矜的推荐之功,他们在同一地方上班,杨慎矜因为对于人情世故方面不太懂,所以总是像小辈一样喊王鉷的名字,弄得他很没有面子。此后这两人就有了纠葛,因为以前杨慎矜和王鉷来往密切,跟王鉷讲过关于谶言方面的知识,又与还俗僧人史敬忠交往过。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6)

杨慎矜的婢女犯错,被史敬忠救下,卖给了杨贵妃的姐姐家里,就因为这个婢女和史敬忠,杨慎矜落了个惨死。

这个婢女辗转到了宫里,随侍李隆基左右,知道了史敬忠夜里拜访杨慎矜的事,而且史敬忠还夜观星象为杨慎矜驱邪的事,李隆基大怒。

婢女又把这事告诉了杨国忠,而杨国和杨慎矜的表侄王鉷关系很好,王鉷还和李林甫是一个派系,唐玄宗还特意告诉王鉷,不要和杨慎矜来往了,而王鉷确定李隆基对杨慎矜憎恨后,不久,便对李林甫编造了杨慎矝的罪状,说他是隋家子孙,心中计划克复隋室,所以藏有谶书,与坏人来往,更是谈论国家的吉凶。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7)

最终杨慎矝被构陷成功,其实他家里根本没有关于谶言的书籍,而是被人彻底诬陷的,是卢铉造了一个小盒子,里面放入了谶言书籍,由于史敬忠的证明,杨慎矝无可争辩,承认全部罪状。杨慎矝三兄弟被赐自杀,和杨慎矝有关的人解职的,流放的都有。

杨慎矝的遇事不决,不善于处理人情世故,交友不慎,最终被一个婢女引发了连锁反应,加上又没有彻底投靠李林甫,被表侄联合李林甫构陷,落了个自尽的下场,还牵连了不少人,这跟他父亲杨崇礼差远了,没有他父亲那样始终如一的,在一个岗位上干到老,所以才有了灾祸临身,谶言和星象是皇帝非常忌讳的事情,不管哪个皇帝都是一样的!

杨广后人,这一支在杨慎矜一代,在史书上到此为止。当然女儿们的后代不算。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8)

第二支杨广后人

这一支是杨侑的后嗣。

杨广玄孙杨柔,袭封爵位酅国公,酅国公爵位也是有来历的。

杨广孙子杨侑留守长安,在李渊起兵攻破长安后,来了一出三辞三让,把大隋江山禅让给了李渊,傀儡皇帝杨侑被降为酅国公,被幽禁于长安。

杨侑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史书记载不同,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认为是武德二年,就是619年八月初一死的,而他的死因,一说是病死的,一说是被害的,不管他是怎么死的,他是没有后人的,死时年仅15岁。

因为杨侑小小年纪就死了,所以没有后人留下,李渊为了杨侑有子嗣,把杨侑的族人杨行基过继给了杨侑,史书记载是族子,古代的族子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的曾孙,具体是杨广的哪位兄弟的后代,小编没有找到。

杨广后代有几个皇帝(揭秘杨广后代子孙)(9)

而杨行基的资料也不全,生卒年不详,不过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杨怀让,一个是世子杨柔,在杨行基死后,酅国公爵位被杨柔继承。

杨柔本名杨棻,字怀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

据杨柔墓志铭记载,永昌元年春二月甲申朔,酅国公薨。公讳柔,字怀顺,弘农人也。名犯太原王庙讳,改为仙掌焉。公即隋炀帝之玄孙,元德太子之曾孙,恭帝之孙,酅国公行基之子,享年五十五。

永昌元年是唐睿宗的年号,永昌元年是公元689年,杨柔是689年二月去世的,他后人资料不详,杨柔传承世系杨坚、杨广、杨昭、杨侑、杨行基、杨柔。

在我国古代过继的儿子,也算是儿子,虽然不是直系子孙,但是在宗族观念里也得承认。

这样看来除了杨坚或杨广的直系子孙外,比如杨政道就是直系子孙,还有另一支系后人存在。

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