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叫什么(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

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叫什么(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桑冲再次故伎重施,骗取高宣的信任后,被安排在高家住宿,准备晚上对高宣的小妾下手。结果,还未等他动手时,高宣的女婿赵文举,看上了男扮女装的桑冲,偷偷进入他的房间,赵文举把桑冲推到,发现他竟然是个男子,恼羞成怒,喊来高府的仆人把桑冲绑起来,随后送到当地官府。十余年里,桑冲的采花足迹遍及四十多个州县,被他欺骗和伤害的女子多达一百八十人,却屡屡得手,为何没有人上报官府呢?众所周知,古人对贞节非常看重,甚至高于生命,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观念的影响下,即使被桑冲欺凌的女子,通常不会去报官,担心名节不保,被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而是选择沉默,所以桑冲的恶行没有失手过。一段时间后,历经千辛万苦的桑冲,终于见到行踪不定的谷才,并凭借真诚和敏捷的口才,说服谷才收他为徒,谷才把平身所学都传授给桑冲,没有任何保留。首先,他让桑冲把胡须和汗毛剃干净,眉毛也做得很

生而为人,务必善良,自古以来,却总有极少数人认不清这个道理,比如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采花贼。顾名思义,所谓的采花贼,又称采花大盗,是指利用各种手段偷香窃玉之人,这类人比打家劫舍的盗贼和江洋大盗还可耻,令世人痛恨万分,人人得而诛之。今天小编介绍的这个采花贼,技术手法非常高超,十年间从未失手,却因一男子暴露身份。

此人生活在明代成化年间,原本为李姓,祖籍山西太原府石州,早年事迹无可考证,只知他很小的时候就被名叫桑茂的人收养,从而改姓为桑,养父桑茂给他起名桑冲。由于缺少父母的疼爱和教育,桑冲逐渐成为不良少年,读书对他来说,如同痴人说梦,整天与市井无赖混在一起。

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叫什么(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1)

无所事事的桑冲,好吃懒做放荡不羁,结交一帮狐朋狗友,却也不敢做出太过分之事,他也害怕被人状告到官府。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桑冲劣迹斑斑,亲戚朋友都讨厌他,基本不跟他来往。有一天,桑冲从朋友听说一件事,大同府有个叫谷才的采花贼,凭借手中的绝活(针线活、化妆术),行走江湖近二十年,欺骗许多女子,但一直没被别人发现。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桑冲听得热血沸腾,对谷才佩服至极,顿时萌发了拜他为师的想法。经过一番打听,桑冲弄清谷才的具体住址,连夜收拾行李前往大同府,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找到谷才,并拜在他的门下,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愿意,从此走上一条不归路。

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叫什么(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2)

一段时间后,历经千辛万苦的桑冲,终于见到行踪不定的谷才,并凭借真诚和敏捷的口才,说服谷才收他为徒,谷才把平身所学都传授给桑冲,没有任何保留。首先,他让桑冲把胡须和汗毛剃干净,眉毛也做得很精致,看起来眉清目秀。其次,教他绣花、剪花纸、做衣服等女工活,以及混进别人家里的方法。最后,传授如何取得女子信任,怎样配制蒙汗药和不暴露身份的手段。

原本桑冲长得就比较清秀,体型跟女子差不多,加上努力和天分,只用了两年多就学成出师,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师父谷才的手法更精湛。一开始,桑冲谨小慎微,毕竟从师父谷才手里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操作的经历。但是,自从他第一次恶行得手后,胆子越来越大,认为自己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可能会被逮住。

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叫什么(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3)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桑冲每次行动之前,都会制定详细计划,也就是所谓的踩点。先打听哪家姑娘相貌出众,然后男扮女装,给自己编一个悲惨可怜的身份,博取他人同情,最后以教女工活为名,成功进入他人家中,进而实施采花行动。

十余年里,桑冲的采花足迹遍及四十多个州县,被他欺骗和伤害的女子多达一百八十人,却屡屡得手,为何没有人上报官府呢?众所周知,古人对贞节非常看重,甚至高于生命,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观念的影响下,即使被桑冲欺凌的女子,通常不会去报官,担心名节不保,被别人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而是选择沉默,所以桑冲的恶行没有失手过。

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叫什么(古代技术最高超的采花贼)(4)

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桑冲再次故伎重施,骗取高宣的信任后,被安排在高家住宿,准备晚上对高宣的小妾下手。结果,还未等他动手时,高宣的女婿赵文举,看上了男扮女装的桑冲,偷偷进入他的房间,赵文举把桑冲推到,发现他竟然是个男子,恼羞成怒,喊来高府的仆人把桑冲绑起来,随后送到当地官府。

采花贼桑冲,在县令的审讯下,交代了这些年犯下的全部罪行,并直接把师父谷才供出来,不过此时谷才已经病死。不久后,县令定桑冲死罪,以奏折的形式呈送给明宪宗,因为古代死刑犯需要皇帝批准方能执行。明宪宗看完奏折大怒道:“这厮情犯丑恶,有伤风化。便凌迟了,不必复奏。”仅过了两天,采花贼桑冲就被凌迟处死,简直死有余辜。

​参考资料:《明世宗实录》《庚巳编》《茶香室三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