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进入共产是哪一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跑步进入共产是哪一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瞬间被夷为一片废墟,68万余间民用建筑中有65万余间倒塌或严重损毁,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4万余个儿童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极为惨烈,为世界罕见;唐山附近的北京、天津有强烈震感,并波及到内蒙古、宁夏、东北及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唐山人民并没有被此而吓倒,在迅速赶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力救助下,开始自救和互救,搭建起临时的窝棚(当时称地震棚),伤员被送往全国各地医治;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热情帮助下,开始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生产出第一炉钢,发出了第一组电,在地震的废墟上开始建造居民住宅及各种公用设施,当时唐山昼夜施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经过10年的努力,一座崭新的唐山拔地而起,为让人们铭记那场灾难,市中心建造了抗震纪念碑和纪念广场。1990年1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之滨,奔腾不息的中华母亲河黄河下游以北,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省份——河北。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北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所以,e观沧海正式推出特别栏目《你所不知道的河北》,每周三、周六更新。
51、发生在徐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历史教训
1957年冬至1958年春,保定徐水在兴修农田水利建设中,集中了10余万劳动人口,在县委“行动军事化,作风战斗化”的口号下,按军事编制组成大队、中队,集体吃、住,取得一定成果。其做法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认可,中央农工部帮助其总结经验,呈报中央,毛泽东批示“徐水县的经验普遍推广”;《人民日报》给予高度评价:“前人不敢想的事,我们现在做到了!白天赶太阳,夜晚追月亮,黑夜当白日,一天当两天,思想不冻地不冻。”徐水的做法开始升级,除了兴修水利,还大搞深翻土地、密植、工具改革和养猪积肥等,并推广公共食堂。1958年8月4日,毛泽东到徐水视察,当地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汇报。毛泽东视察后,大寺各庄当晚宣布成立人民公社,树木全部归集体,房屋由公社统一分配,社员实行工资制。中央农工部奉命到徐水召开有省、地、县及乡社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通报中央要在徐水搞共产主义试点的决定。徐水的做法进一步全面升级,宣布全县人民的生老病死、吃穿用品,甚至洗澡、理发、看戏等全由公社包下来;县成立了“人民总公社”(后改称徐水人民公社),规划共产主义蓝图,要在三年时间内“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试点从一开始就严重脱离实际,很快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仅三个月便不了了之。
(徐水人民公社 资料图)
52、你知道唐山“特别能战斗”的产业群体吗?
唐山作为近代工业的摇篮,不仅造就了一批大中型企业,而且培育出一个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群体,战争年代有邓培、王麟书、节振国等英雄人物,建设时期有众多甘于奉献、勤勉敬业、吃苦耐劳的劳动模范,不少是全国的典型,被誉为“特别能战斗”的群体:唐钢的王益元是上世纪50年代的炼钢能手,在没有专业设备的条件下,创造出“土铁脱硫炼钢法”和“不烘炉炼钢法”,两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开滦的侯占友被誉为“矿山铁汉”,作为一名起重工,响应国家多出煤的号召,下班后主动到采掘区帮助挖煤,不要加班费和补贴,退休后绿化荒山,把一座秃山改造成景色宜人的北山公园;艾友勤是开滦的采煤工,从业18年除完成生产定额,为国家多产煤11万多吨,14次冒险抢救工友和国家财产,被授予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开滦的侯振清自学业务知识,先后发明“压柱顶”、“拧柱盘”、“金钩钓鱼”等回柱方法,提高工效近两倍,连续获省、部及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赵国峰是开滦的工人技师,参加工作22年,出满勤,干满点,奉献节假日726天,为国家多出煤炭27.46万吨,创效益3000多万元,被誉为“新时期矿工的楷模”,当选全国劳动模范。
(王益元 资料图)
53、唐山大地震及新唐山建设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大地震,瞬间被夷为一片废墟,68万余间民用建筑中有65万余间倒塌或严重损毁,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4万余个儿童成了孤儿,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极为惨烈,为世界罕见;唐山附近的北京、天津有强烈震感,并波及到内蒙古、宁夏、东北及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唐山人民并没有被此而吓倒,在迅速赶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力救助下,开始自救和互救,搭建起临时的窝棚(当时称地震棚),伤员被送往全国各地医治;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热情帮助下,开始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生产出第一炉钢,发出了第一组电,在地震的废墟上开始建造居民住宅及各种公用设施,当时唐山昼夜施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经过10年的努力,一座崭新的唐山拔地而起,为让人们铭记那场灾难,市中心建造了抗震纪念碑和纪念广场。1990年11月,市政府因为震后重建而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唐山人民在震中及重建中焕发出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成为这座城市巨大的财富。
(唐山抗震纪念碑)
文 | 候鹊
制作团队
主编:马卿轩
责编:苏 磊 蔡文慧
校对:辛 懿
编委:张宝安
编审:王兵伟
总编:王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