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参考资料《随王草择言》、《亭山遗言》、《名臣言行录》等。刑部听令,立马就去抄了尹嘉铨的各处家产。尹嘉铨是当时有名的道学家,无论是藏书还是自己写的书都不是一般的文人能比的,都被抄完了,还因此惹上了文字狱。数名翰林对他写的书开始检阅是否有悖逆的地方,前前后后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全部检阅完,发现了一百多处悖逆的字眼。《随王草择言》中尹嘉铨称其父母死为薨,称其父亲与另外三人为孔门四子。在《李孝女暮年不字事》中说有一女子年过五十仍然不出嫁,尹嘉铨的妻子就想替他收这位女子为妾,被女子拒绝。在《亭山遗言》中尹嘉铨说他曾梦到他是孟子的的后身,应当接替孔子宗传。他曾写关朋党之论的文章与先帝写的朋党论公然唱反调。在《名臣言行录》中称自己为古稀老人,而当时的皇帝曾作诗自称古稀,这更是犯了大忌讳。也仅仅因古稀老人四个字,碰到乾隆的逆鳞,最终命丧黄泉。皇帝看了大怒,前后提审了他十几次,结果就是尹嘉铨被凌迟,家当充公,

纵观上下五千年,生在帝王家的人总会免不了的疑心病重,作为整个国家最至高无上的掌权者,其实身边连个可信的人都没有。作为帝王的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那么底下的大臣必定都是战战兢兢的。并不是所有的官员做官的初衷都是为荣华富贵,不然历史上就没有这么多辞官隐退的人了,他们知道伴驾很危险,不如珍惜自己的性命,早些向皇上乞骸骨,远远的离开。但是有一个官员却不这么想,辞官之后的他觉得自己依然还是皇帝心目中的重要臣子,甚至开始打上皇帝的主意,想利用皇帝来满足自己的爱慕虚荣的心,结果就这样葬送了自己还有家人。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1)

那个人就是乾隆年间的尹嘉铨,他是举人出身,在他还在做官的时候,官位还是正三品大理寺卿,入了九卿。在做大理寺卿的时间里,他做出了很多贡献。他提出让旗人的子弟也和汉人一样要学《小学》,当时乾隆皇帝就批准了,这让他很高兴甚至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用,立马就是开始撰写针对旗人子弟的课本。可以说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旗人弟子的教育事业。做到差不多的时候,他就退休了,从高官到平民的落差开始慢慢的体现,甚至成了他的心病,也是害了一家人的导火索。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2)

做官时告假回乡,很多人都是看在官位上对他阿谀奉承,也愿意请他办事,而且每次被人邀请去宴会的时候,他们都会在名字前加上官职,大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好胜的心。而现在告老回乡的他却不受重视,没有相邀,就算邀请了他去宴会也会在官职前加一个前字,这让尹嘉铨非常的郁闷。所以他就想出一个妙计,正好皇帝要来这里巡视,肯定会叫他接见!可惜他心里的小算盘终究落了空。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3)

皇帝已经到了,可是却没有半点消息说要他去接见,他开始冒出冷汗。突然间他又有了一个主意,他写了两本奏折让儿子带去给皇帝,一份给父亲请谥,一份给父亲从祀孔庙。怎么看这个替父亲着想的人都是一个孝顺之人啊,还能顺便提醒皇帝他的存在。可是尹嘉铨却一点都没有想到皇帝根本不记得他了,还对他不来接见甚至还要皇帝给他的父亲请谥而大怒,下令让刑部好好的治他的罪。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4)

刑部听令,立马就去抄了尹嘉铨的各处家产。尹嘉铨是当时有名的道学家,无论是藏书还是自己写的书都不是一般的文人能比的,都被抄完了,还因此惹上了文字狱。数名翰林对他写的书开始检阅是否有悖逆的地方,前前后后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才全部检阅完,发现了一百多处悖逆的字眼。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5)

《随王草择言》中尹嘉铨称其父母死为薨,称其父亲与另外三人为孔门四子。在《李孝女暮年不字事》中说有一女子年过五十仍然不出嫁,尹嘉铨的妻子就想替他收这位女子为妾,被女子拒绝。在《亭山遗言》中尹嘉铨说他曾梦到他是孟子的的后身,应当接替孔子宗传。他曾写关朋党之论的文章与先帝写的朋党论公然唱反调。在《名臣言行录》中称自己为古稀老人,而当时的皇帝曾作诗自称古稀,这更是犯了大忌讳。也仅仅因古稀老人四个字,碰到乾隆的逆鳞,最终命丧黄泉。

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一个退休三品大员上了一份奏折(6)

皇帝看了大怒,前后提审了他十几次,结果就是尹嘉铨被凌迟,家当充公,他的家属连坐,男十六以上就斩,女的充为功臣家奴。最后还是皇帝开恩,下令勒死了他。这般严重的后果想必是尹嘉铨想都没有想过的,不仅没有捞到好处,反而还连累了家人。

参考资料《随王草择言》、《亭山遗言》、《名臣言行录》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