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牛的兵阵(以2700个步兵大破3万骑兵的却月阵)
古代最牛的兵阵(以2700个步兵大破3万骑兵的却月阵)却月阵是由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创建的,却月阵顾名思义,是一个残缺的月亮形状的大阵,却月阵在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次使用是在公元417年。但是在古代中国所有的阵法中,唯独有一个阵法,显得很是特别,而且这个阵法的威力也十分巨大,但是这个阵法在古代中国的战争史上,却只出现过一次,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这个阵法就是“却月阵”也叫“缺月阵”。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出了一种新的阵法,叫做八阵战法,但是诸葛亮的八阵没有文字流传下来,八阵图在唐代就已经失传。但是据说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据说鱼腹江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就是诸葛亮所遗留的八阵图,结合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只言片语,进行合理模拟,现代兵家认为八阵是一种集团方阵。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催生出各种百变大阵三国之后,各个朝代的兵家名士,战场将帅都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实际作战环境,或在前人的基础上,或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又创
中国古代的战争,基本都是冷兵器的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兵法、战阵对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说一下战争中的阵法。
阵法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战斗队形的配置,其实所谓“阵”,就是军队在投入战斗时,根据地形条件、敌我实力等具体情况而布置的战斗队形,从基础的一兵、一伍、一列开始,一直到全军,都做到“立兵伍,定行列,正纵横”。换句话说,阵就是各种战斗队形的排列和组合。最早的阵应该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
中国古代十大阵法
战国时期《孙膑兵法》集前人之大成,将春秋以前的古阵总结为十大阵法。这“十阵”分别是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等。水阵和火阵讲的是水战和火战的战法,不是单纯的战斗队形,所以孙膑十大阵实际上只有八种基本的战斗队形。
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出了一种新的阵法,叫做八阵战法,但是诸葛亮的八阵没有文字流传下来,八阵图在唐代就已经失传。但是据说诸葛亮曾经垒石作八阵图,据说鱼腹江边的八八六十四堆垒石遗迹,就是诸葛亮所遗留的八阵图,结合关于诸葛亮八阵图的只言片语,进行合理模拟,现代兵家认为八阵是一种集团方阵。
战场形势的瞬息万变,催生出各种百变大阵
三国之后,各个朝代的兵家名士,战场将帅都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实际作战环境,或在前人的基础上,或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又创造出了更多的战阵阵法,例如大唐名将李靖的“六花阵”、宋朝的“平戎万全阵”、“东西拐子马阵”、明朝的“鸳鸯阵”、清朝的“百鸟阵”、“伏地阵”等等。
但是在古代中国所有的阵法中,唯独有一个阵法,显得很是特别,而且这个阵法的威力也十分巨大,但是这个阵法在古代中国的战争史上,却只出现过一次,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这个阵法就是“却月阵”也叫“缺月阵”。
却月阵是由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创建的,却月阵顾名思义,是一个残缺的月亮形状的大阵,却月阵在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次使用是在公元417年。
古代名阵“却月阵”,产生的历史背景
公元416年8月,刘裕(当时刘裕还是东晋的领军大将)决定率军北上,攻灭后秦,后秦当时定都在现在的西安,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政权。刘裕布置五路大军北上,前四路为步军,已经先行出发,公元417年正月,刘裕让自己的儿子刘义隆镇守彭城,自己亲率水军自彭城北上。
三月,水军自淮河、泗水入清河,准备逆黄河西上,而当时黄河这一地带属于另一个北方政权北魏的势力范围,于是刘裕派人向北魏请求借路。
此时北魏明元帝恐刘裕此次以借道为名北上攻魏,因而拒绝了谋臣崔浩提出的“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 的策略。明元帝遂遣司徒长孙蒿为统领山东一切军事行动,又遣振威将军娥清、冀州刺史阿薄干,率步骑10万屯驻黄河北岸,监视刘裕晋军的一举一动。
这边刘裕借道没有成功,但他的水军北上进入洛阳,然后再沿渭水进潼关,除了黄河没有别路可行,因此他仍按原计划行军。正月初八,刘裕率水军进入黄河,以左将军向弥为青州(今山东省青州市)刺史,镇守镐嗷(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自率大军从黄河逆流西上。北岸魏军见此情景,便以数千骑兵随刘裕水军并向西行,不时袭扰,迟滞晋军西进。晋军南岸拉纤的士兵有被水流冲至北岸的,都被北魏军杀伤。刘裕派军上北岸攻击,魏军立即退走,当晋军退后,魏军复来。
却月阵使用的地形条件
魏军的这种无赖行为让晋军将士十分不满,于是刘裕决定迎击北魏军,并因地制宜地使用了“却月阵”。
四月,刘裕选择好战场后,便派白直队将军丁旿率700人及战车百乘,抢渡北岸,在距离黄河岸边百余步的空地上,布下弧形的阵型,两头抱河,因形似新月,故称“却月阵”,每辆战车设置7名持长枪的士兵。布置好后,丁旿在阵中竖起一根大旗(相当于令旗),用以通知船上的晋军。
魏军见数百名晋军登上战车,不解其意,没敢立即采取行动。此时刘裕身在黄河里的大船之上,见魏军迟疑不动,便抓住这一机会,命另一将领朱超石率2000士兵携带百张大弩,再次上岸增强丁旿的力量,这样丁旿的每辆战车又上增加了20名士兵,并在车辕上布置盾牌,用以保护战车。
却月阵的巨大威力,以2700个步兵大胜3万骑兵
当晋军上岸布置停当以后,不远处的北魏军才反应过来,于是迅速向晋军展开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北魏军,向其示弱,用以麻痹对方。北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人少兵弱,遂三面而至。这时北魏的长孙蒿接到消息也率3万骑兵前来助战,一起猛攻晋军。朱超石于是命士兵改换大弩猛射,并选神射手用箭集束发射,给北魏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但北魏军由于人数众多,虽受重创,仍是不断逼近晋军大阵,随着双方距离的不断缩短,晋军弓弩逐渐失去作用。朱超石又命将士将所携带的千余杆长枪,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枪便能洞穿三、四名北魏军。由于弧形的迎击面小,所以魏军越向前,所受到的杀伤也就越大。
魏军逐渐抵挡不住,“四散而逃,相互践踏而死者甚多”,晋军于是趁势追击,斩杀北魏冀州刺史阿薄干,魏军大败。刘裕取胜后,率水军沿黄河继续西进,于四月下旬到达洛阳,参加攻打长安的作战。之后水陆两路大军齐头并进,顺利得打进关中,灭亡了后秦。
刘裕凭“却月阵”以2700名步兵对阵北魏军3万多骑兵,并且大获全胜。是古代以步兵克制骑兵,而且是以少胜多的一个著名战列,但是“却月阵”就像昙花一现,虽然史书中记载详细,但此役过后,再无记载有人使用过此阵。
却月阵为何如惊鸿一瞥,消失在古代战场之上
其实仔细想一想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却月阵会是昙花一现?这是因为阵型的使用必须结合每场战事的实际地形,兵源情况,兵器情况,天气情况,对方的将帅智谋,对方的具体情况等等,才能因地制宜的布置出合适的阵法,可见同样的一个阵法,此一时彼一时,有一个条件不符合,这个阵法就不一定能布置得出,即使布置出了,也不一定能发挥出它应有的功效。
何况却月阵对地形,兵种的要求更是苛刻,因为此阵乃是“水军”与陆军的双重配合,才形成的大阵,而且是以大型战车为外围护盾,战车之上又有坚硬盾牌保护,每个战车上有27个士兵,全部配备劲弓强弩,此外每个士兵还都持有将近5米多长的长枪。阵型成新月形排列,两头挂河,弧形的后面是黄河,黄河之中就是刘裕的高大战船。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这个画面,这样的阵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正面很难攻破的坚硬堡垒,从两翼进攻更是不行,从后面进攻,是水路,人家有高大战船船队保护,还可以居高临下射箭掩护,这在当时没有火炮和巨大抛石机的辅助下,单靠骑兵,想攻破这样的阵型,几乎是痴心妄想。
也正是因为“却月阵”这样苛刻的条件,加上战场上形势的瞬息万变,这样的阵型很难遇到那么完美的地形和合适的对战双方,所以这个阵型在历史上只此一次使用记载,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