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何古代蝗灾时没人捕捉蝗虫(为什么老百姓宁愿啃树皮)

为何古代蝗灾时没人捕捉蝗虫(为什么老百姓宁愿啃树皮)我国与蝗虫斗智斗勇的历史直到新世纪,才日渐稀少,经过我们多年的不断努力,不仅可以预测蝗灾的发生时间,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进行处置,而且由于科技和医药水平的进步、生态环境治理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蝗虫的生存环境。今天再谈起灾民和蝗虫,有时也只是个故事。同时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警示,我们不断努力和前行,为的就是发展一个祥和安宁的社会,惠及子孙后代!在自然和地理因素上,旱、水、蝗灾害发生的关系较为紧密,通常为相继或者伴随发生,互相形成一种循环,水、旱交替的发生,势必会形成蝗灾发生的有利的生存环境。蝗灾与旱灾具有较高的并发性,而水灾则会抑制蝗灾发生,所以历史上的蝗灾基本是在北区或者平原地区,南方极少出现,蝗灾与温度变化关系不显著,古代很多时期旱灾频发,继而促进蝗灾的发生。据古代传统记载,古人认为蝗灾的出现是天意,是上天对于帝王和国家政策的不满而实施的惩罚,所以从天意上来看,无需

“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中国自古就频发蝗灾,蝗灾是中国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在古代的自然灾害中影响是最大的,它一直陪伴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唐朝初期长安闹大旱,接着就是大面积蝗虫灾害,蝗虫飞过的地方,几乎都是寸草不生,老百姓种的庄稼几乎颗粒不收,无以度日,当时长安老百姓每日只能啃着树皮来充饥。唐太宗知道灾情后很不悦,他心里烦透了侵害庄稼的蝗虫,让人抓了几只蝗虫吃了下去,说道:

“即若有蝗虫之神,请噬我心,勿食我民之粮”。

为何古代蝗灾时没人捕捉蝗虫(为什么老百姓宁愿啃树皮)(1)

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尊,他都敢吃蝗虫而且身体什么事也没有,说明蝗虫本身是没有毒素的,那为什么说受灾的百姓不吃蝗虫,在蝗灾之中因饿而死呢?

据古代传统记载,古人认为蝗灾的出现是天意,是上天对于帝王和国家政策的不满而实施的惩罚,所以从天意上来看,无需干涉和治理,蝗虫乃蝗神。只要帝王修德修心、施政普惠于民,蝗灾就可悄然过去。蝗灾中的蝗虫和普通蝗虫是有不同特点的,也就是飞蝗,飞行的的速度很快,即便很幸运抓住了了,那也只能抓住几个而已,完全不够饱腹。当蝗灾大面积爆发之时,老百姓基本上都是动员灭,尽可能地减少庄稼损失,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得上捕蝗。而想到的时候,以蝗虫的迁徙速度早已飞走了。人根本就赶不上蝗虫飞行的速度。即使老百姓捕捉到了大量的蝗虫,但蝗虫无法长期存放,一时吃不完会腐坏,只能用腌制存用。但是古代官府把盐管控很严,购买量是很受限的,而腌制蝗虫是需要大量的盐的,所以无法大量腌制食用。

为何古代蝗灾时没人捕捉蝗虫(为什么老百姓宁愿啃树皮)(2)

其实蝗灾过去不久后,百姓的日子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百姓手中还有些库存,等一段时间过后,百姓库存的粮食吃完了,才到了他们最艰难度日的时候了。但是这时蝗虫已经捉不到了,即便有的灾民之前已经捕捉到了一些了蝗虫,因保质问题而无法食用了。灾民饿极了,就啃食树根,甚至观音土,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有些人和人相食悲惨境地。所以即使老百姓食用蝗虫,也无法保证灾民度过灾期。

在两宋时期,为了防止蝗灾导致社会不稳定,政府便发布公告捕捉蝗虫可换取纹银的策略,自此人与蝗虫之战渐渐拉开大幕,明清两代初期蝗灾发生频率也不小、到了后期蝗灾频率和影响均达到高峰。西北和华北地区为蝗灾重灾频发区。朝廷和人民想尽一切办法和蝗虫作抗争,但是以当时低下的农耕文明,并未有任何防止和治理的措施。

为何古代蝗灾时没人捕捉蝗虫(为什么老百姓宁愿啃树皮)(3)

在自然和地理因素上,旱、水、蝗灾害发生的关系较为紧密,通常为相继或者伴随发生,互相形成一种循环,水、旱交替的发生,势必会形成蝗灾发生的有利的生存环境。蝗灾与旱灾具有较高的并发性,而水灾则会抑制蝗灾发生,所以历史上的蝗灾基本是在北区或者平原地区,南方极少出现,蝗灾与温度变化关系不显著,古代很多时期旱灾频发,继而促进蝗灾的发生。

为何古代蝗灾时没人捕捉蝗虫(为什么老百姓宁愿啃树皮)(4)

我国与蝗虫斗智斗勇的历史直到新世纪,才日渐稀少,经过我们多年的不断努力,不仅可以预测蝗灾的发生时间,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进行处置,而且由于科技和医药水平的进步、生态环境治理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蝗虫的生存环境。今天再谈起灾民和蝗虫,有时也只是个故事。同时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警示,我们不断努力和前行,为的就是发展一个祥和安宁的社会,惠及子孙后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