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大板小板为什么打不到一起(快板同仁堂提到)
快板大板小板为什么打不到一起(快板同仁堂提到)山西的铁器运至获鹿后再销往其他地区,因为获鹿成为商品的集散地,所以都打着获鹿的名号,有名的获鹿铁锅、铁锹、犁铧、铁农具等铁制品销往各地。至今鹿泉区还有古建筑铁行会馆,高大古朴的建筑仿佛诉说着往日铁货市场的兴盛。山西、陕西的货物经此运往河北、山东、京、津及关外,河北、山东、京、津及关外的货物又经此运往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凡东货西运,至此必改车运为驮运。凡西货东运,至此必改驮运为车运。这一装一卸之间,造就了货物集散、人客往来的一片繁荣景象。久而久之,自土门关至获鹿县城西关一带成为繁华的商业区,称为旱码头。获鹿县就是现在的石家庄市鹿泉区,1994年撤销获鹿县,在原辖区设立县级鹿泉市,至2014年又撤销了鹿泉市,成为石家庄市一个市辖区。获鹿县地域在战国时属于赵国石邑,秦时至石邑县,到隋朝从石邑县分出鹿泉县,后来安史之乱时改名为获鹿县一直沿用到1994年。获也不读huo的音而是读作huai,记得小
快板《说唱同仁堂》中,相声艺人模仿旧时要饭的叫花子唱着数来宝沿街乞讨的情景。唱数来宝的花子走街串巷,见到沿街卖买一家挨一家的唱,直到最后路过同仁堂,大段的唱词将表演带入高潮。
其中有一段唱的是铁匠炉,唱词如下:
打起了竹板我就唱,先有的三皇后有的天三皇五帝造天地,老君爷生在了甲子年老君爷随身带着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占先老君爷五行先用的火,口当风箱脚当钳、胳愣棒打铁整三年打得老君疼痛难忍,上方才刷下了旨一番。赐给你的砧,赐给你的钳,赐给你的六块合叶板。四块长,两块短,四块长挡四面,两块短有风眼。公鸡毛,母鸡尖,来回来去的把风扇。打筲箍,和车襻,铁锅出在了获鹿县;什么绿豆丝,黄豆条,叮啊当啊打广勺;什么大云眼,小云眼,门鼻儿钌铞儿铲锅铲儿
其中有一句是: 铁锅出在了获鹿县。那铁锅怎么会和获鹿县有关系呢。我们得从获鹿县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说起。
获鹿县就是现在的石家庄市鹿泉区,1994年撤销获鹿县,在原辖区设立县级鹿泉市,至2014年又撤销了鹿泉市,成为石家庄市一个市辖区。
获鹿县地域在战国时属于赵国石邑,秦时至石邑县,到隋朝从石邑县分出鹿泉县,后来安史之乱时改名为获鹿县一直沿用到1994年。获也不读huo的音而是读作huai,记得小时候经常以纠正别人读错的音为乐趣。
获鹿县地形总趋势为西高东低,西部属太行山余脉。获鹿县城西南二公里多就是山地,西部紧邻井陉县,就是有名的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口,出了井陉口往西就是山西,往东一直到了获鹿县才是平原。因此获鹿就成了从西面经井陉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地,商帮马队经井陉古驿道后的第一处歇脚地。
山西、陕西的货物经此运往河北、山东、京、津及关外,河北、山东、京、津及关外的货物又经此运往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凡东货西运,至此必改车运为驮运。凡西货东运,至此必改驮运为车运。这一装一卸之间,造就了货物集散、人客往来的一片繁荣景象。久而久之,自土门关至获鹿县城西关一带成为繁华的商业区,称为旱码头。
山西的铁器运至获鹿后再销往其他地区,因为获鹿成为商品的集散地,所以都打着获鹿的名号,有名的获鹿铁锅、铁锹、犁铧、铁农具等铁制品销往各地。至今鹿泉区还有古建筑铁行会馆,高大古朴的建筑仿佛诉说着往日铁货市场的兴盛。
获鹿铁锅进入天津同样有一个集散地,这个集散地就在今天的北辰区铁锅店村。铁锅店村位于子牙河北岸,北距青光镇4公里。建村于清嘉庆元年(1796),因从子牙河自河北省获鹿县贩卖铁锅销往京、津、东北地区,以该地为集散地,故名锅店,解放后称铁锅店。
天津作为有名的曲艺之乡,自然而然的就将获鹿县的铁锅编在快板里边。可以说从快板里也见识了昔日获鹿县商业的繁荣。
可惜随着铁路的出现,获鹿县旱码头的地位逐渐被辖区内只有几十户人家的石家庄所代替,甚至后来以前的母县也只能成为这个小村庄发展起来的城市的一个区,不禁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