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两大红顶商人(清朝时期的红顶商人)
近代两大红顶商人(清朝时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财富,并不那么干净。不过有左宗棠做靠山,他并不担心。他没有想到,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早就盯上他了。他借胡雪岩与洋人争夺生丝贸易,资金周转不济之际,命手下盛宣怀痛下杀手。1883年,因为生丝贸易失败,储户们人心惶惶,纷纷挤兑存款。恰在此时,一笔八十万两的银行贷款到期了,本来,这笔贷款是银行借给左宗棠的军费,但属于李鸿章派系的上海道台邵友濂推说政府现在没钱,要胡雪岩还。无奈,胡雪岩只有再拿出八十万两,垫付给银行。这样一来,资金更加捉衿见肘,于是各地的阜康钱庄一个一个倒闭。巨富的胡雪岩还不满足,他利用头上的红顶子,借为左宗棠筹办军饷的权力,向洋人办的银行借款,胡雪岩借机虚报利息,从中获取暴利。听闻他侵吞官款的曾纪泽就说,"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报一分五厘。"天有不测风云,1861年,太平军攻下杭州城,王有龄自杀,他的靠山倒了。接替王出任浙江巡抚的,是湖南人左宗棠。这时,有
文/徐永超随便走进一家书店,都可以发现讲述胡雪岩经商传奇的书籍。不少作品试图总结这位红顶商人的成功之道,宣称"从商当学胡雪岩。"那么,胡雪岩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吗?他的所谓经营之道值得效仿吗?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安徽绩溪人。因家贫,早年曾为地主放牛。后来经过同乡的推荐,他得以进入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一天,他就是胡雪岩第一个贵人王有龄。胡雪岩问他:"先生面相不凡,为什么落魄到如此地步?"王有龄说自己曾捐过一个小官,只是没钱入京候补。胡雪岩确信眼前这个人前途无量,在听后完他的诉说后,决定赌一把----私自从柜上挪用五百两银子,送到王有龄手上。
有了这笔银子,王有龄得以北上活动。恰巧在天津遇到了好友何桂清。他问清缘由后,为他向浙江巡抚写了引荐信,借这层关系,王有龄做了粮台总办。王有龄没忘记胡雪岩,做了官后,投桃报李,资助胡雪岩开了阜康钱庄。
短短几年功夫,王有龄官至浙江巡抚。借着这位靠山,胡雪岩的生意越做越好。王有龄曾向手下各县下令,上交的粮饷、税收,必须经过阜康钱庄汇兑。此外,他还给了胡雪岩一顶官帽,命他掌管粮食。
天有不测风云,1861年,太平军攻下杭州城,王有龄自杀,他的靠山倒了。接替王出任浙江巡抚的,是湖南人左宗棠。这时,有人趁机状告他以权谋私。左宗棠初来浙江,与胡雪岩素不相识,知道大事不好的胡雪岩,立刻给巡抚衙门送来十几船米,对左宗棠说,当日杭州城被围困之际,王大人命在下带着官款去上海置办军粮,可米快运到杭州时,王大人却以身殉职了。我不得已,只好将米运回上海变卖。现在朝廷收复了杭州,胡某又将粮米如数购回,交给大人。
当时,左宗棠正为粮食发愁,胡雪岩送来的粮无疑是雪中送炭。不禁"大喜过望,乃倾心善待胡,凡善后诸事,悉以委之"。胡雪岩在官场,又找到了一个靠山。
有了左宗棠这个靠山,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他的阜康钱庄,分号遍及全国,成了不少达官贵人首选的存钱处;他的"胡庆余堂"成了响当当的药业品牌; 他积累的资产一度有四千万两,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
巨富的胡雪岩还不满足,他利用头上的红顶子,借为左宗棠筹办军饷的权力,向洋人办的银行借款,胡雪岩借机虚报利息,从中获取暴利。听闻他侵吞官款的曾纪泽就说,"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报一分五厘。"
胡雪岩的财富,并不那么干净。不过有左宗棠做靠山,他并不担心。他没有想到,左宗棠的政敌李鸿章早就盯上他了。他借胡雪岩与洋人争夺生丝贸易,资金周转不济之际,命手下盛宣怀痛下杀手。1883年,因为生丝贸易失败,储户们人心惶惶,纷纷挤兑存款。恰在此时,一笔八十万两的银行贷款到期了,本来,这笔贷款是银行借给左宗棠的军费,但属于李鸿章派系的上海道台邵友濂推说政府现在没钱,要胡雪岩还。无奈,胡雪岩只有再拿出八十万两,垫付给银行。这样一来,资金更加捉衿见肘,于是各地的阜康钱庄一个一个倒闭。
左宗棠失势后,他"侵吞西征借款"的旧账被人抖了出来,慈禧太后下旨革除了胡雪岩的顶戴,并命令他清偿。胡雪岩变卖家产,遣散妻妾,抵押胡庆余堂,仍然不够偿还。昔日巨富,临终前感叹:"白老虎(银子)可怕!"
纵观胡雪岩大起大落的一生,其所谓成功之道只有一条:官商勾结。先资助王有龄,后归附左宗棠,为官场要员办事,借权力牟商利。他的成功,来自官场的个别靠山。失败,同样拜官场所赐。这真是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胡雪岩去世一百多年了,却还有不少人对这位红顶商人津津乐道,这就不得不让人感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