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少林寺历史和故事传说(少林寺的传说竟然起了反作用)
嵩山少林寺历史和故事传说(少林寺的传说竟然起了反作用)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一些新的传说也兴起了,给少林寺带来了无妄之灾。清朝初年,天地会就利用了少林寺的招牌,编出了自己的传说。他们称康熙年间,西鲁番作乱,康熙开始在全国征召高手。甘肃少林寺武僧128人充当先锋征讨西鲁番,结果大获全胜。康熙大加封赏,但是少林寺不接受官职。朝中奸臣当道,派兵追杀少林寺僧人,一番血战之后,只有十八名少林僧人得以逃脱。四年之后,他们逃到海边,海面上突然浮上来白石香炉,炉底有“兴明绝清”四字。大家就在香炉前对天盟誓,剩下师徒六人,师傅名叫作“万提起”,法号“云龙”,从此少林弟子就成了洪门好汉。这就是火烧少林寺最早的版本,问题是少林寺并没有在甘肃开设分院。随后其他的会道门发家时也喜欢拿少林寺当招牌,先后出现了“少林青主教”、“少林会”等组织。这种局面遭到
俗话说,“天下武功出少林”。不管你如何看待少林寺,少林寺在中国武术史上都有极高的历史地位,也产生了众多传说。这些传说有的给少林寺起到了扬名的作用,有的则给少林寺增加了不少烦恼。
少林寺最著名的正面传说当属“十三棍僧救唐王”,这个传说有真有假,反正你要是在贞观年间到少林寺探讨这个故事,估计你能吓倒少林寺的武僧们。因为少林寺武僧压根就没有救李世民,李世民手下有尉迟恭、秦叔宝、罗士信、丘行恭等兵器谱上排名前十的高手,还有上千最精锐的玄甲铁骑,根本就不需要少林寺帮忙。少林寺当时属于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状态,他们的寺庙在隋末战争中被农民军焚毁,100顷土地的庄园也被王仁则霸占。这才有了对王仁则的反攻,而且这种反攻是靠着唐军将士帮忙才做到的。少林寺武僧帮助擒拿王仁则对战局影响很小,李世民在事后也只是派德广郡公李誉(李安远)慰问了一下。
我们能看到的少林寺关于这一事件的碑文出自裴漼(736年去世,死时有70多岁,他出生时这一事件已经结束)撰写,和唐朝很多碑文一样有大量的美化成分(你要是单看李誉的碑文,你会以为那是李靖、李绩的)。这份碑文里,依旧没有救唐王的内容。昙宗的封赏也只是“大将军僧”,而不是“大将军”,这一字之差十分重要,大将军是隋末唐初排名第四等的勋官(隋朝有大将军的勋官,但唐朝对应的是护军或上护军,隋末唐初可能执行的还是旧条例)。即便昙宗封赏的真的是大将军,他没有相应的散官和职官,实际地位也就比登封县的捕头好些,比登封县尉还低。
唐朝以后,少林寺拥有僧兵成了惯例,少林寺也成了登封地区最大的豪强。明朝登封县就宣布只要少林寺不上报,登封县就不管少林寺的相关事务。因为罩得住,少林寺吸引了各地武术高手,成了武术中心。
一些新的传说也兴起了,给少林寺带来了无妄之灾。清朝初年,天地会就利用了少林寺的招牌,编出了自己的传说。他们称康熙年间,西鲁番作乱,康熙开始在全国征召高手。甘肃少林寺武僧128人充当先锋征讨西鲁番,结果大获全胜。康熙大加封赏,但是少林寺不接受官职。朝中奸臣当道,派兵追杀少林寺僧人,一番血战之后,只有十八名少林僧人得以逃脱。
四年之后,他们逃到海边,海面上突然浮上来白石香炉,炉底有“兴明绝清”四字。大家就在香炉前对天盟誓,剩下师徒六人,师傅名叫作“万提起”,法号“云龙”,从此少林弟子就成了洪门好汉。这就是火烧少林寺最早的版本,问题是少林寺并没有在甘肃开设分院。随后其他的会道门发家时也喜欢拿少林寺当招牌,先后出现了“少林青主教”、“少林会”等组织。
这种局面遭到了清朝的猜忌,经常对嵩山少林寺进行监视,乾隆也痛骂了把想引进少林武僧教学的河南巡抚徐绩。少林寺可以说是成也传说,败也传说。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