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终南山 唐 · 王维是什么诗(王维终南山诗如画卷)

终南山 唐 · 王维是什么诗(王维终南山诗如画卷)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唐 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中国的山水诗派,开创鼻祖是东晋谢灵运,之后经谢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李白等进一步弘扬,使得优秀的山水诗人星光璀璨,精品力作琳琅满目,蔚然壮观。山水诗成为中国众多诗歌流派当中的重要一派,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重要遗产。

终南山 唐 · 王维是什么诗(王维终南山诗如画卷)(1)

太乙近天都诗意图(资料图)

在众多山水诗精品中,王维的五律《终南山》一诗则如同一幅画卷,有咫尺万里之势,备受历代诗人和评论家及读者的赞誉,堪称古代山水诗之翘楚。

终南山

唐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苏轼曾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确,诗画相融,是王维山水诗作的显著特点。这在《终南山》一诗中体现的尤为充分。分析该诗不难发现,《终南山》主要有以下三大艺术特点:

咫尺万里的包容性

在理解该诗咫尺万里的空间感之前,需要先辨别“太乙”一词的准确意义。

终南山 唐 · 王维是什么诗(王维终南山诗如画卷)(2)

白云回望合诗意图(资料图)

在有些版本里,把“太乙”一词解释为太乙山,说是一座临近长安城的太乙山。这种解释是不对的。

查询百度百科,太乙有三种解释,一是说“太乙”又称太一、泰一,本是哲学概念;二是说,在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三是后来发展成星名和天神名。星名,即帝星,又名北极。

对比三者,结合诗意,可见第二种解释,即“古代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更符合诗人和诗作本意:

于是天地间模糊的混沌之气,一直漫向了天都附近,这种混沌气不仅仅连接了天都下方的终南山,还漫过了千山万水,一直连接到了沧海之滨。

首联,从高处落笔着色,勾勒出了虚无缥缈的轮廓,具有咫尺万里的苍茫、渺远之境界。而天都和终南山、山海的下方隔着云雾,终南山的具体景色,在颔联及后,就详细描绘了。

终南山 唐 · 王维是什么诗(王维终南山诗如画卷)(3)

山脉云海图(资料图)

所以该诗的首联,就体现了阔大、渺远的意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想象、概括和表现技巧,把读者带入了无穷想象。

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

虚实相间,这里不仅表现在首联,在颔联、颈联也有分别呈现。白云本来是流动的,须臾之后若换一个不同地点观看,它又聚合在一起了。所以说“白云回望合”;青紫色的霾,也是山中的岚气,远看的时候,分明是有的,但距离近了,甚至走山中去看,它又消失了。所以说“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山峰和沟壑,高低有别,因云气流动而时阴时晴,山峰和沟壑也会不断产生明暗变化。

这种时有时无、时阴时晴、若隐若现的景色描写,正是巧妙运用了虚实相间的艺术手法。

终南山 唐 · 王维是什么诗(王维终南山诗如画卷)(4)

云海山水相接(资料图)

画龙点睛的人物问答

作为五律《终南山》的前三联,主要是绘景状物,而且前三联也已完成了一幅山水画百分之九十九的描绘。虽然咫尺万里,气势磅礴,富有意境,但任何一幅画或一首诗,完全是自然景物的话,难免显得单调了。在优秀的山水画中,总是离不开人的,即便画中的人物画的很小,也一定要有人出现在恰当的位置,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的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时候人物终于出现了,根据诗意可知,至少有两三人在隔水问答。这样,不仅有人物出现,而且有声音出现,人物加上声音,使得整首诗或画,更有生气,有动感,如现读者眼前。

终南山 唐 · 王维是什么诗(王维终南山诗如画卷)(5)

连山接海隅(资料图)

所以《终南山》的尾联完成了画龙点睛的富有动感的一笔。而且也显得这首诗或称为画,更加高古、生动。

综合整首诗来看,其咫尺万里、虚实相间、画龙点睛等手法的完美的结合,实属妙化无痕。其用词之简省,绘景之传神,意象之丰富,形成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美好的审美体验。

可以说,《终南山》一诗,不仅是王维自己的代表作品,同样是古代山水诗中的翘楚。它在我国山水诗史中,都有独特的地位。(文/岳明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