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魏蜀大战曹操惨败(官渡之战-曹操大胜)
新三国魏蜀大战曹操惨败(官渡之战-曹操大胜)曹操立即付诸行动,留下曹洪和荀攸继续守住营垒,亲自率领骑兵五千,冒用袁军旗号,在夜里抄小路偷袭乌巢。到达乌巢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得知曹操袭击乌巢,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和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久攻不下。曹操和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双方粮草都供应困难。袁绍再次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淳于琼率领着运粮军队在乌巢休息,距离袁军大营仅剩四十里的路程。恰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毁粮草辎重。双方相持了三个月,曹操处境越来越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兵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了坚守的信心。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在官渡,想要与曹公决一胜负。曹公现在如果撤回许昌,必被袁绍乘虚而入,官渡之战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当年楚汉在荥阳对峙,刘邦和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先退则势屈啊。官渡之战已经半年,情势已然明
官渡之战初期,曹操分别取得了小沛之战、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的胜利,挫败了袁绍军队的锐气,然而袁绍方面,在粮草和兵马上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袁绍屯兵在阳武,曹操驻守在官渡,大战一触即发。
袁绍的谋士沮授提出建议:河北粮草充足,兵力众多,曹操军队粮草不足,将少兵寡,一定会誓死而战,锐不可当。应该拖长战事,持久缓进来消耗曹操。但袁绍仗着兵多粮足,不采纳沮授的建议,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曹操。
袁军向官渡挺进,在官渡附近安营扎寨,和曹操对峙,曹操数次出战都无功而返,于是退回营中,坚守不出。
袁军筑建高楼,用弓箭俯射曹营。曹军制作了一种抛石装置叫作霹雳车,发动大石击毁袁军的高楼。袁军又挖地道,准备进攻,曹军在营内挖掘壕沟来抵抗,又一次粉碎了袁军的进攻计划。
双方相持了三个月,曹操处境越来越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兵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了坚守的信心。曹操写信给荀彧,商议要退守许都,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在官渡,想要与曹公决一胜负。曹公现在如果撤回许昌,必被袁绍乘虚而入,官渡之战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当年楚汉在荥阳对峙,刘邦和项羽没有人肯先退一步,先退则势屈啊。官渡之战已经半年,情势已然明朗,绝无回旋的余地,不久就会发生重大的转变。这正是出奇制胜的时机,千万不可错失良机。
于是曹操下定决心继续坚守,等待时机,同时加强防守,命负责后勤补给的典农中郎将,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加强护卫,防止袁军袭击;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和捕捉战机,又派徐晃截击袁军数千辆运粮车,增加袁军的补给难度。
在袁曹两军相持不下的期间,汝南的黄巾军刘辟叛变,归降曹操,袁绍派刘备前往镇压,又派韩荀切断曹军西道,都被大将军曹仁击退 。江东的孙策想要偷袭许都,却被刺客暗杀 。
曹操和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双方粮草都供应困难。袁绍再次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率兵万人护送。淳于琼率领着运粮军队在乌巢休息,距离袁军大营仅剩四十里的路程。恰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毁粮草辎重。
曹操立即付诸行动,留下曹洪和荀攸继续守住营垒,亲自率领骑兵五千,冒用袁军旗号,在夜里抄小路偷袭乌巢。到达乌巢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得知曹操袭击乌巢,一方面派轻骑救援,另一方面命令张郃和高览率重兵猛攻曹军大营。可曹营坚固,久攻不下。
当曹军急攻乌巢淳于琼营时,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逼近。曹操奋力死战,大破袁军,曹军大将乐进斩杀淳于琼,并将粮草全数烧毁。张郃和高览听说乌巢被破,投降曹操,导致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崩溃 。袁绍仓惶间,带着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袁军七八万人。
至此,官渡之战曹操大获全胜,大大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进一步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击溃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曹操也能统一北方。
曹操在袁绍大营中,发现许县及军中的要员,曾写信向袁绍表态投诚,曹操深知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加上官渡之战虽然胜利,但是天下还没有平定,此刻需要安抚人心,拉拢人才,于是曹操下令,将信件全部焚毁,不予追究。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以曹操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曹操用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大军。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用他异于常人的坚韧,非凡的才智和勇气,铸就了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两年后,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几年后,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官渡之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能以少胜多、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好好地深思的。
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因此总结曹操取胜的原因,除了袁绍和曹操两人不同性格以及作战风格之外,曹操在用人方面确实独具慧眼。
第一、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坚定了曹操和袁绍决战的信念,在和袁绍决战这件事情上,尽管实力不如袁绍,但为了能够平定北方,一统华夏的伟大目标,义无反顾,力排众议,大有虽千万人吾独往矣的气魄。
第二、在官渡之战前期的小规模战役中,曹操采纳荀攸的计策,取得白马之战和延津之战的胜利,大破袁军,斩杀颜良文丑,荀攸算无遗漏,运筹帷幄,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得先机。
第三、曹操在和袁绍相持不下,缺兵少粮的情况下,选择要放弃,写信给荀彧,荀彧回信鼓励并提醒曹操:双方现在都疲惫不堪,谁后退谁就被动,谁放弃谁就失败,平定北方的关键就在此刻,而战机就在眼前,绝不能放弃。正是荀彧对曹操的鼓励和提醒,让曹操重拾信心,继续坚持。生活中的磨难是否也让你想要放弃,需要荀彧这样的贤臣做出一番鼓励,要相信,胜利就在前方,转机就在眼前。
第四、在袁绍军中不得志的许攸投奔曹操,向曹操献计,烧毁袁绍的粮草,曹操依计行事,夜袭乌巢,放火烧粮,袁绍不战自败。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