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张角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上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反对剥削的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和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张角首先在灾情严重的冀州一带开展传教活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也成为了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教众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实际上,百姓所追求的不过是一方乐土,没有剥削的生存环境,多少人因为灾情背井离乡,最需要的往往就是来自朝廷的帮助,在这种时期,用宗教和医术的方式团结百姓,集结群众正是最有效的办法。汉灵帝期间,东汉朝廷腐败残忍,公开售卖官职,让很多饱读诗书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朝廷内部,宦官和外戚集团掌权,针对官僚集团,发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就是诬告那些选拔官吏的官员,结党营私,形成党派,威胁朝廷,把有资格做官的读书人通通看作是“党人”,

三国不好讲,一个是三国演义已经深入人心,二一个是,太多人研究三国,三一个是,三国之后到隋唐这个期间,是个十分混乱的时代,因此三国也被额外重视。

我准备从两个方面入手,讲一讲三国,一是时间线来讲通史,二是讲一讲著名的事件,关于三国里的人物,尽量在时间线和重要事件里带出。

这篇文章就来讲一讲,东汉末年,乱世三国的序章:黄巾起义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1)

黄巾起义的本质和背景

黄金起义的性质是宗教组织形式的农民起义;发起时间在公元184年,汉灵帝期间;发起人是张角,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起义军头扎黄巾,因此得名“黄巾起义”。

汉灵帝期间,东汉朝廷腐败残忍,公开售卖官职,让很多饱读诗书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朝廷内部,宦官和外戚集团掌权,针对官僚集团,发起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就是诬告那些选拔官吏的官员,结党营私,形成党派,威胁朝廷,把有资格做官的读书人通通看作是“党人”,关押起来,不得为官。

同时,经过连年和西域、羌族以及鲜卑族的战争,国库严重空虚,农田荒废,百姓负担极重。豪强大族肆意兼并土地,水旱天灾不断,导致百姓流亡,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信奉道家黄老之学的张角,和他的两个兄弟:张宝以及张梁,企图恢复到汉初,文景之治时期,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利用农民阶级的这一强烈需求,结合自身的医术,开始传教。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2)

张角传教

张角首先在灾情严重的冀州一带开展传教活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也成为了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教众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实际上,百姓所追求的不过是一方乐土,没有剥削的生存环境,多少人因为灾情背井离乡,最需要的往往就是来自朝廷的帮助,在这种时期,用宗教和医术的方式团结百姓,集结群众正是最有效的办法。

张角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上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反对剥削的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和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

十几年的时间,太平道势力遍布关东八州,教众多达数十万人。主要的组成人员是穷苦农民、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3)

谋划起义

张角又按照《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在甲子年甲子日、就是公元184年3月5日,举行全国起义。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意思是汉王朝气数已尽,作为土德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该取代汉王朝。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太平道的一个信徒: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朝廷紧急捕捉身在洛阳的渠帅马元义,处以车裂;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多人;又通知冀州方面,捕捉张角和他的家人。

张角等人发现事已败露,赶紧通知各州渠帅,立即起义。起义时,义军首先把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天地人”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二弟张宝称为地公将军,三弟张梁称“人公将军”。

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有人加入起义,有人送来粮食衣物,起义军发展很快。每当攻克城镇后,烧毁官府,杀掉贪官污吏,把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听说起义军到了,大多逃之夭夭。

霎时间,天下大乱,皇廷震动。汉灵帝看到太平道这么厉害,先是派大将军何进,镇守京都洛阳,再屯兵在京都周围的要道和重镇,稳固自己洛阳。然后再召集军队,准备出兵镇压。

皇甫嵩要求汉灵帝解除党锢,拿出皇帝私藏的钱财赠给将士,提升士气,汉灵帝接纳提案,大赦党人,要求各公卿捐出马匹,武器,重金招纳能战善战的将领。

另一方面,卢植率领北军负责北方战线,和张角主力周旋;皇甫嵩和朱儁各领一支军队,共四万多人,讨伐颍川一带的黄巾军 ,朱儁又招募下邳的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招募家乡的淮水和泗水的精兵,共一千多人,出发和朱儁会合。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4)

皇廷镇压

汉军首战没能取胜,朱儁军队被黄巾军打败撤退,皇甫嵩和他一起屯兵长社,抵御黄巾军,又被黄巾军围城,汉军人少,士气低落。汝南方面的黄巾军在邵陵打败太守赵谦,广阳方面的黄巾军杀死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 黄巾军越战越勇,完全没有败退的迹象。

皇廷见到皇甫嵩被围,派曹操率军救援。曹操援军还没到,皇甫嵩借着夜晚吹起的大风,用火攻大破敌军,皇甫嵩亲率主力,冲入敌阵,黄巾军大乱,四处奔逃。途中遇上曹操的援军,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夹击,斩杀数万人,汉军大胜。

南阳太守秦颉与黄巾军张曼成部队战斗,斩杀了张曼成。赵弘披挂上阵帅,用十多万人占据宛城。而皇甫嵩和朱儁继续进击汝南的黄巾军,追击到阳翟,黄巾军再次大败 ,黄巾军参与力量本想逃到宛城,但孙坚登城先入,里应外合,大破黄巾军,成功平定豫州一带的黄巾起义。另一方面,卢植和张角主力数次大战后,击破张角主力,斩杀叛军上万人。

张角撤到广宗,卢植追到城下,挖掘壕沟,制造云梯,马上就能攻下城池。正赶上汉灵帝派左丰视察军情,有人劝卢植贿赂左丰,卢植不肯,左丰就向汉灵帝诬告卢植作战不力。汉灵帝大怒,把卢植押解回京。下诏让皇甫嵩北上东郡;朱儁攻打南阳;用董卓代替卢植。

朱儁和荆州刺史徐璆共领军一万八千人,围攻南阳的黄巾军,数月不能攻克 ,朱儁继续急攻,因敌众我寡兵,就扩大防守范围、建筑阵垒。朱儁打算调虎离山,再绕到敌军后方偷,黄巾军主力果然中计被引开,朱儁亲率五千精兵偷袭敌人后方,攻入外城。

黄巾军屡次受挫,士气低迷,向汉军投降。荆州刺史徐璆认为可以接受,但朱儁认为如接受的话,会给让百姓认为,有利可图就起义,无利可图就投降的错误观念,不接受黄巾军投降,继续进攻敌军,朱儁松懈对黄巾军的包围,黄巾军主将出城突围,朱儁向北追击数十里,斩杀万多人,残余的黄巾军就地解散,汉军平定了宛城一带。班师回朝。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5)

起义失败

另一方面的皇甫嵩,在东郡生擒黄巾军首领,斩杀七千多人。 而董卓进攻张角主力,无功而返,这个期间,张角已经病死,皇甫嵩突然闭营不战,让士兵休息,同时派人观察敌军举动,黄巾军战意稍有松懈,皇甫嵩立即乘夜领兵,在黎明时分突袭敌阵,一直打到战下午,大破敌军,斩杀人公将军张梁及士卒三万多人,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有五万多人,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被破棺戮尸,将首级运回京师洛阳。皇甫嵩又和巨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地公将军张宝,歼灭十多万黄巾军。黄巾起义自此,彻底平息。

黄巾起义虽然被平息,但汉王朝的威信也遭到严重的打击,汉灵帝并没有得到教训,依然认为天下太平,于是继续享乐。公元188年,黄巾军再次发生起义,黄巾余部纷纷起事。声势虽然没有第一次黄巾之乱时盛大,却令皇廷十分头痛。为了镇压平乱,汉灵帝采纳刘焉的建议,将部分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州牧拥有自己的地方军队,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各自行动,剿灭黄巾起义军。正因为汉灵帝下放了权力,让地方官吏拥兵自重,群雄之间互相攻击,逐鹿中原,造成了中原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如果说黄巾农民起义是促使东汉灭亡的导火线,是三国时代的序幕。那么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就是压死东汉王朝的最后一棵稻草。

乱世三国一统中原(乱世三国黄巾起义)(6)

总结原因

东汉末期黄巾大起义,经过了十几年的秘密准备,但起义后仅历经9个月的时间,主力就被镇压,究其原因,

第一,黄巾起义解决的根本矛盾有偏差,名义上是推翻汉王朝,实际上,由于农民根深蒂固的痛恨地主的思想,把矛头直指豪强地主阶级,导致豪强地主阶级和皇廷联合,农民起义军寡不敌众,最终战败。如果能借助豪强地主阶级,联合地方官吏,收买朝中宦官集团,推翻汉王朝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建立新朝之后再来和豪强地主算账。

第二,酝酿和准备十年的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失去了在洛阳发动起义的先机,陷入了被动的境地,各地起义军只能各自为战,被逐一击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在起事前后,千万不能得罪小人,宁可高官厚禄的供养,也不能冷眼相对地敌视,小人自然招人讨厌,但是小人往往会坏掉一件大事。

第三,黄巾起义军上层领导的问题,以家族性质的传教,发展很快,前期创业需要以家族亲信的形式开展,但是到了起义阶段,没有能够广纳贤才良将,黄巾军的上层领导,一只手就数得过来,从作战能力来看,不管战略还是战术,甚至统兵能力,和真正能征善战的将军不在一个层次上。因此,黄巾起义失败也是败在自己领导能力不足上。

第四,主观来看,东汉末年虽然大厦将倾,但是不乏能征惯战的优秀将领,卢植、皇甫嵩、朱儁以及曹操,包括董卓,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几乎都是家常便饭,最终能够击败黄巾军,也在情理之中。

黄巾起义之后,朝廷内部,是董卓专权的内部动乱,在外是各路军阀互相征战的外部战乱。

下一篇,我们以袁绍为主线,看一看袁绍都打败了哪些地方势力,割据中原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