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在这危难时刻,六神无主的慈禧太后想到了李鸿章,希望这个79岁的老臣能再一次的帮她。李鸿章同意了,又一次的临危受命,代表战败的帝国与西方列强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辛丑条约。虽然赔款的银子高达四亿五千万两,但是好歹没有再度割地。这次外交谈判,李鸿章留下了最后的政治智慧“以夷制夷”,成为日后几十年中国与东西方列强交往中最有效的准则。辛丑条约耗尽了李鸿章最后的精力,条约签订不久,活跃中国政坛半个世纪的中堂大人就去世了。短时间内,中国人解了气,烧了无数洋货,砸了大量教堂,杀了很多洋人传教士,似乎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把洋人踩在了脚底下。然而这是我们一个礼仪之邦,一个现代化文明国家应该发生的事情吗?盲目的排外活动终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义和团运动后,紧接而至的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再一次逃离了北京城,这一次她逃得更远,一口气跑到了西安,帝国又一次面临垂死的挣扎。但是大清帝国已经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1)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2)

东学党起义,一场爆发在朝鲜的农民起义,最终竟然引发一场中日之间关乎国运的战争。日本,一个我们从未瞧得起的蛮夷小国,竟然胆敢与大清帝国开战。战争爆发之前,没有哪个中国人认为我们会败。但是战争的结果却令我们所有中国人震惊不已,我们不仅败了,而且败得一塌涂地,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数十万陆军在朝鲜和东北让日本人打得丢盔卸甲,辽东半岛都以沦陷。

颜面扫地的大清帝国无奈派李鸿章到日本乞求和谈。弱国无外交,面对日本人的咄咄逼人,李中堂只好忍气吞声,最终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我们赔偿日本两亿两千万两白银,并将台湾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幸好后来在俄、德、法三国的干预下,我们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了辽东半岛。当然他们三国之所以干预还辽,并不是简单帮中国,而是因为日本占了辽东半岛,威胁到他们的在华利益。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3)

甲午战争的结果,从此让中日两国选择了不同的命运。成为战胜国的日本赢得了西方列强的尊重,依靠中国的战争赔款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同时也埋下了军国主义的种子,最终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至于战败国,如果说太平天国摧毁了大清帝国的繁华与安宁,那么甲午战争就为帝国奏响了末日的挽歌。似乎每一个王朝中后期,统治者都会有一场为挽救王朝的自我革新,清朝也不例外。曾几何时,洋务运动似乎为这个日暮西山的帝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看到了中兴的希望。我们的军队摆脱了大刀长矛,用上了钢炮洋枪,甚至还拥有了先进的铁甲舰;统治者们也终于认识到了工业革命的伟大,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技,建起了汉阳钢铁厂、江南制造局等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似乎国家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转变,中国人又逐渐恢复了自信与骄傲。

但是大清帝国已经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我们面临的是三千年未有的变革,我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改革,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可惜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洋务派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洋务运动期间,帝制一些根本顽疾从未得到重视与解决,我们既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治理体系,也没有建设起现代化的官僚团队,至于民主、法治、宪政这些先进思想根本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同和接受。儒家思想依旧是这个国家的指导思想,庞大的官僚集团依旧腐朽而低效,甚至他的领导者李鸿章自己也经常贪污腐败。手持先进武器的军人却没有先进的军事管理制度,那些先进的西洋武器在他们手中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洋务运动只不过为这个病态的帝国穿上一件华丽的外衣。面对已经在制度层面上进行根本变革的日本,大清帝国焉能不败。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4)

甲午战争的失败摧毁了这个国家最后的一点自信与骄傲。帝国的统治者也开始产生巨大的分歧,从此在如何救国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再也没有统一过。年轻的光绪皇帝渴望学习日本,进行根本变革,但是却显得有几分着急和不切实际。帝制虽然落后腐朽,但毕竟在这个国家施行了2000多年,很多东西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谈何容易,光绪皇帝的维新变法从一开始反对的声音就十分激烈。而组织变法者大多缺乏政治经验,最终在保守派势力的反扑之下,这场变法仅持续百日就匆匆落幕。

终结了维新变法的慈禧太后,在保守势力的支持下,做了她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也是这个决定毁了慈禧的一生。她决定利用老百姓强烈的反帝情绪,放任默许了老百姓的排外活动,不到一年的时间义和团运动就如熊熊烈火般在北方燃烧起来。这场运动,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反帝的爱国主义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愚昧无知的抵制现代化运动。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5)

短时间内,中国人解了气,烧了无数洋货,砸了大量教堂,杀了很多洋人传教士,似乎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把洋人踩在了脚底下。然而这是我们一个礼仪之邦,一个现代化文明国家应该发生的事情吗?盲目的排外活动终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义和团运动后,紧接而至的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再一次逃离了北京城,这一次她逃得更远,一口气跑到了西安,帝国又一次面临垂死的挣扎。

在这危难时刻,六神无主的慈禧太后想到了李鸿章,希望这个79岁的老臣能再一次的帮她。李鸿章同意了,又一次的临危受命,代表战败的帝国与西方列强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辛丑条约。虽然赔款的银子高达四亿五千万两,但是好歹没有再度割地。这次外交谈判,李鸿章留下了最后的政治智慧“以夷制夷”,成为日后几十年中国与东西方列强交往中最有效的准则。辛丑条约耗尽了李鸿章最后的精力,条约签订不久,活跃中国政坛半个世纪的中堂大人就去世了。

大清帝国歌作词(大清帝国的挽歌)(6)

辛丑条约也为大清帝国敲响了丧钟,它失去了在老百姓心中最后的威严与信任。重回北京城的慈禧,也想通过政治改革挽救大清,开启了清末新政,某种程度上慈禧的改革力度比光绪还要大。奈何老百姓已经不愿意再给清政府机会,最终在此起彼伏的革命浪潮中,大清帝国在1912年的元月寿终尽寝,结束了它268年的统治。

然而中国并没有因为清王朝的覆亡而变好,依旧在走出帝制的道路上艰难摸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