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汉末才女(借文姬归汉图再现)
蔡文姬汉末才女(借文姬归汉图再现)夫君也是才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夫唱妇随,生活过得如诗如歌。可是好景不长,卫仲道体弱多病,一年多后的某一天,咳血咳得睡过去,丢下蔡文姬再也没有醒来。婆婆痛恨她克死儿子,把过错都推到她身上,是她累死自己儿子的,便再也没有给过她好脸色。亡夫之痛痛彻心扉,加上婆母对她视如仇人,心力交瘁的蔡文姬,再次回到父亲身边。蔡邕的掌上明珠,自然是门当户对的好姻缘。少女情怀总是诗,公子如玉结良缘。父亲为她寻来的好夫婿叫卫仲道。卫家是河东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名将卫青。(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的亲弟弟)南朝梁人刘昭编的《幼童传》中记录了之前各代“神童”的故事,其中的一则是蔡文姬“六岁辨琴”。有一次,蔡文姬的父亲蔡邕鼓琴,弦断了,当时只有6岁的小文姬看都没看就说断的是第二根弦。确实是第二根,蔡邕很惊讶:“你是冒碰的吧?”蔡邕于是故意弄断了另一根弦,问女儿是第几根,女儿说:“是第四根。”又答对了,这件事
《文姬归汉图》 宋 陈居中 工笔设色 纵147.4厘米 横107.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画题。蔡文姬的故事中既有民族大统一的含义,又带有浓郁的人情、人性内蕴,这一切在“归汉”时表现得最为充分,也就成了历代诗人、画家都十分衷爱的题材之一。陈居中《文姬归汉图》是其中的优秀作品,画面构图为线形螺旋方式,整齐之中又有跌宕的变化。右上角是一群匈奴官吏,他们是文姬在胡时的看守也是保护者,再往下,中间偏左的是主人公文姬与匈奴左贤王分别情景,文姬处于一种矛盾状态,左贤王则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而文姬的两个孩子拽住她不愿母亲别离的场景尤为感人。再到右下方,是来迎接文姬的汉朝使者,一个个仿佛都陷在沉思中。
文姬归汉,千古绝唱文姬归汉的故事最早记录在《后汉书》中,说的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在兵荒马乱里不幸被羌胡兵所掳,流落到南匈奴左贤王部,在胡中生活了12年,后来曹操遣使者将蔡文姬从匈奴人那里赎回,为其改嫁,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为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蔡文姬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蔡琰,字文姬,与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同为四大才女,并位列第一。她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中国十大古曲。她的《悲愤诗》,对古代叙事诗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她的书法作品被宋代《淳化阁帖》收录,她是如此富有才气的女子。
南朝梁人刘昭编的《幼童传》中记录了之前各代“神童”的故事,其中的一则是蔡文姬“六岁辨琴”。有一次,蔡文姬的父亲蔡邕鼓琴,弦断了,当时只有6岁的小文姬看都没看就说断的是第二根弦。确实是第二根,蔡邕很惊讶:“你是冒碰的吧?”蔡邕于是故意弄断了另一根弦,问女儿是第几根,女儿说:“是第四根。”又答对了,这件事传出后,蔡文姬被认为是神童。
蔡文姬是公认的一代才女,她的传奇经历更让人唏嘘感叹,所以文姬归汉的故事历代以来都是歌咏、传诵的题材,唐玄宗时著名琴工董庭兰将《胡笳十八拍》谱成曲,诗人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中写道:“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宋朝画家李唐创作《文姬归汉图》,共18幅,反映的也是文姬归汉的前后经过。从古至今,文姬归汉是诗文、绘画、戏曲、影视等文艺作品经常表现的内容,相关故事早已众所周知。
然而这样一个世家才女,命运却是跌宕起伏,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她一生三嫁,不免令人唏嘘感慨。
蔡邕的掌上明珠,自然是门当户对的好姻缘。少女情怀总是诗,公子如玉结良缘。父亲为她寻来的好夫婿叫卫仲道。卫家是河东世家,在那里有着很高的声望。初兴于名将卫青。(汉武帝刘彻的皇后卫子夫的亲弟弟)
夫君也是才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夫唱妇随,生活过得如诗如歌。可是好景不长,卫仲道体弱多病,一年多后的某一天,咳血咳得睡过去,丢下蔡文姬再也没有醒来。婆婆痛恨她克死儿子,把过错都推到她身上,是她累死自己儿子的,便再也没有给过她好脸色。亡夫之痛痛彻心扉,加上婆母对她视如仇人,心力交瘁的蔡文姬,再次回到父亲身边。
汉灵帝时,蔡邕及杨彪、卢植、韩说等人参加了编撰《东观汉记》的工作,其中蔡邕撰写的篇目最多,包括《灵帝纪》及其他列传42篇、志10篇,后来王允借故要杀蔡邕,但这项工作还在进行,蔡邕向王允提出《东观汉记》尚未修完,自己愿像司马迁那样以刑赎罪,以便继续撰写《东观汉记》,这句话反倒让王允坚定了杀蔡邕的决心。
蔡邕死后,《东观汉记》的主要撰写者是杨彪,也就是曹操身边著名谋士杨修的父亲,曹操与杨彪之间关系微妙,曹操曾将杨彪治罪,在曹操看来杨彪显然不是撰写当朝史书的合适人选,但要再找其他人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修史的条件极为艰苦,朝廷经过董卓之乱和西迁,所保存的档案、图书已散失殆尽,许多珍贵的史料只能靠个人典藏进行补充。令人惋惜不已。
二十出头的蔡文姬再不能受蔡家庇佑,又逢乱世,战火四起。匈奴来犯,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烧杀抢掠,蔡文姬被掳去南匈奴,幸被被左贤王相中,纳为妻妾。大漠飞沙,一待就是十二年,饱尝了异族异乡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了两个儿子,这让她的生活的有了安慰。在南匈奴生活时期,蔡文姬仍然没有荒废自己诗文创作,她先后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
每当风起,每当雪落,蔡文姬都不可遏止怀念着自己的父母之邦。对月映雪,她吹奏起胡笳,呜呜的笳声传遍了千万个帐篷,无数的南匈奴人早上醒来,一摸脸颊,湿湿的,全是泪。
流落异乡,愁断肠!
文姬又是怎么回归大汉的?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授业恩师。曹操重贤爱才、更惜才。不管是对关羽挂印封金,还是长坂坡惜赵云,或是赤足相迎许攸,都显现曹操用人之大家风范。争天下必争人才,蔡文姬也是人才。
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中原封魏王,匈奴的单于呼厨泉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便把呼厨泉当人质软禁在邺城。曹操最初提出以千两黄金一双白玉为重礼,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向左贤王说明曹操想赎蔡文姬归汉的来意。但是,曹操的这一要求被左贤王蛮横地拒绝了。看到左贤王拒绝了曹操的要求,董祀便告诉他,匈奴的单于呼厨泉现在还在邺城。左贤王迫于呼厨泉单于的人身安全,才忍痛同意文姬归汉。就这样,蔡文姬流离西域十二年后,便离开了西域回归中原。
曹操把蔡文姬接回,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由此而诞生,蔡文姬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相传,董祀还把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改编为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蔡文姬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还作长诗二章。其《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弹奏,在中原开创了胡乐的风气。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琴学丛书》中胡笳十八拍歌词:
第一段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至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污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第二段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逺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猛暴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第三段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生失家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鞞鼓喧兮从夜达明,朔风浩浩兮暗塞营。感今伤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第四段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惟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渉歴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第五段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高飞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冷冷兮意转深。
第六段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第七段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边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牛羊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第八段
为天有眼兮何为使我独飘流,为地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优,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第九段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第十段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缘离别。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第十一段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乡里,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第十二段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羗胡舞蹈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逢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彼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第十三段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泪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悲号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第十四段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惟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宽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第十五段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穷庐兮偶殊俗,欲得归来兮天从欲,再归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不照临。母子分离兮意难忍,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第十六段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 ,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重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第十七段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修阻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第十八段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馀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兮皆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尾声 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五知斋刻本,黄钟调紧五慢一各一徽,即徵调宫音。其中不凡名句。“生人既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句句读来荡气回肠,引人落泪。
文姬冒死向曹操求情,营救名义夫君曹操感怀恩师无子嗣,接回蔡文姬后,曹操遂做主将陈留名士董祀婚配给蔡文姬。
但是董祀不干了,我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今年刚二十出头,给我婚配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而且还结过两次婚。当然,他也只能心里反抗,不待见蔡文姬。而蔡文姬因为思念远在南匈奴的两个孩子,整日神思恍惚,无心于花前月下,两人倒也相安无事地过着。
直到董祀犯了死罪,蔡文姬不计前嫌营救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夫君,决定亲自冒死去向曹操哀求。
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公卿名士,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蔡文姬披散着头发光着脚,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满堂宾客都为之动容。但曹操长叹一声:“你过去和现在的遭遇我都十分同情,可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央告说:“明公有好马万匹,勇士成千,何不派一骑士快马加鞭去救下董祀临死之命呢?今天明公之为,文姬将感激不尽。”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蔡文姬肯定也活不成,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恕他的罪行。
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回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是文学家,非常羡慕蔡邕家的藏书。然而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曹操深感遗憾,叹息不止。蔡文姬对曹操说:“父亲生前著书四千多卷,都已失散。您给我纸笔,我记得四百多篇,可以默写下来。”曹操听了不禁喜出望外:“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并立即命人为她准备纸笔。那时候,写字是在竹简上,尤为珍贵,曹操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为表诚意,蔡文姬拒绝了曹操的好意。一字一句,都是蔡文姬默写下来的,凭惊人的记忆力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足见蔡文姬超群的才能,令人惊叹。
两年之后,蔡文姬写下《续汉书》。曹操看了,甚为满意,也十分庆幸。若无曹操出手赎救,一代才女蔡文姬如何能回归中原?若无“文姬归汉”,哪来的蔡邕的四百篇传世之作失而复得而流传千古呢?
再说董祀,从鬼门关里转了一圈回来,很多事情想通了,看问题也看得开了。他知道,这次如果不是妻子拼死相救,自己早就没了性命。他重新审视上天安排给自己的这段姻缘,慢慢在感情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欣赏和疼惜起这个女子。
他和蔡文姬戡破了红尘,溯洛水而上,在林木繁茂的山麓中隐居起来。夫妻琴瑟和鸣,相敬如宾。
曹操与蔡文姬不是“青梅竹马”史书记载蔡文姬落入左贤王部,左贤王是南匈奴单于手下的部族首领,当时的南匈奴听命于曹操控制下的东汉朝廷,蔡文姬在南匈奴生活多年,并在那里结婚生子,曹操如果以命令的形式去要人,势必会破坏与南匈奴之间的关系。所以,曹操最后专门派出了使者,还带上了丰厚的礼物,包括珍贵的“金璧”,这才妥善地解决了问题,将蔡文姬顺利接回。
曹操一向有大局观,他特意去做这件事,显然不是随意之举,也不是心血来潮,一个十分流行的解释是:曹操与蔡文姬从小“青梅竹马”,当曹操打听到蔡文姬的下落时,出于“旧情”,所以不惜代价要把蔡文姬接回来,一些小说、戏曲、影视剧就是以此为主线演绎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故事。曹操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确实“有旧”,他们都曾担任过品秩六百石的议郎一职,任职时间大致相同,所以有的史书说蔡邕是曹操的“故人”,曹操早年与蔡文姬有接触,这是可能的。但是,从年龄上看二人不可能“青梅竹马”,曹操出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蔡文姬生年不详,根据她没入胡中前的婚姻状况以及主要经历推测,多数学者认为她出生于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前后,也就是说二人相差了20多岁,曹操和蔡邕同为议郎是在汉灵帝光和年间,当时曹操已30岁左右,而蔡文姬只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二人不可能“青梅竹马”。
文姬归汉是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前后,就在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推测起来,蔡文姬回到中原应该在赤壁之战前不久。
对曹操而言,这一段时间正是最忙的时候。前一年,曹操力排众议决心北征乌桓,虽然取得大胜,但一年多的时间里曹军主力远在北方,给南方的孙权以可乘之机。孙权抓住机会,迅速扩张势力,直逼荆州东大门,这令曹操感到吃惊。北征归来,大军本应好好休整一番,但曹操却不敢再等,他担心刘表的荆州落入孙权之手,所以只经过几个月的短暂准备就挥师南下了,这大概也是赤壁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年曹操也承受了许多失去亲人与友人的痛苦,先是北征归师途中,曹操最看好的智囊郭嘉不幸病逝,曹操为此深受打击,接着曹操最心爱的儿子曹冲病故,曹操再受打击,悲痛欲绝。还是在这一年,曹操杀了名医华佗和名士孔融,对曹操来说,这一年里似乎每一天都不平静,而蔡文姬就是在这个多事之秋归来的。
所以,有人认为曹操看中了蔡文姬在文学上的成就,把她接回是为了“繁荣文学事业”,这样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蔡文姬固然有才华,曹操固然喜欢写诗作文,但此时的曹操满脑子都是军事和政治问题,哪有心思考虑文化方面的事?况且,曹操的身边其实并不缺一流的文人,儿子曹丕、曹植自不必说,还有众星闪耀的“建安七子”,似乎不缺少蔡文姬这一个。
曹操耗费心力将蔡文姬接回,“青梅竹马”和“繁荣文学事业”的理由都没有说服力,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似乎是故人之情,曹操出于对老朋友蔡邕的旧情,听到他后人的消息,想把蔡文姬接回故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