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到底有多可怕: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到底有多可怕: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到底有多可怕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通过明治维新转型成为列强之一的过程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封建残余制度。日本经济的发展长期受到资源匮乏、国内市场有限、封建残余束缚等因素的制约。二战前日本的工业水平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属于二流,因此被欧美列强讥讽为“贫穷帝国主义”。早在1929年国际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前日本国内经济就已不断爆发危机。
德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比美、英、法等国更大: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背负了高达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不含利息)。1922年以后德国实际上就已处于一种慢性通胀的状态,到了1929年德国还没得及从本国的通胀中缓过劲来就又遇上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长期的滥发纸币导致德国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通胀最严重的时候一个面包的售价高达一万亿马克。
当时的德国足足有600多万人失业。大人再也不给孩子们买玩具了,孩子们会自己用钱堆积木玩,因为像这样直接玩钱比用钱买玩具划算多了。德国如此糟糕的状态给一些对现状不满的野心家提供了绝好的上位机会。1923年阿道夫·希特勒发动了一场未遂的啤酒馆政变。那时他在人们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激进政客。出狱后的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对凡尔赛体系的厌恶大肆鼓吹。
那时德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对内摆脱经济危机、改善生活状况;对外解除凡尔赛体系的束缚,从而提升德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希特勒在宣传鼓动时就有针对性地向德国民众许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都有牛奶和面包”。可想而知这样的宣传口号在当时对人们会有何等的吸引力。1928年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选举中只有2.6%的支持率,然而到了1930年9月纳粹党以18.3%的支持率成为议会第二大党。
1932年7月纳粹党斩获37.2%选票和230个席位的纳粹党成为了议会第一大党。这一年希特勒成为了德国总理,一年后兴登堡总统的去世使希特勒成为了德国至高无上的元首。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希特勒所推动的一系列扩军备战的举动终于使德国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在通过明治维新转型成为列强之一的过程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封建残余制度。日本经济的发展长期受到资源匮乏、国内市场有限、封建残余束缚等因素的制约。二战前日本的工业水平同欧美国家比起来属于二流,因此被欧美列强讥讽为“贫穷帝国主义”。早在1929年国际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前日本国内经济就已不断爆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