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帝空设后宫(为什么越是琴瑟和谐的皇帝皇后)
历史上皇帝空设后宫(为什么越是琴瑟和谐的皇帝皇后)不管外人如何道哉,但在二人的心中,却只有这种互为知己的高天之义、厚地之恩。对此,《隋书·音乐志》上这样记载:“高祖(隋文帝)龙潜时,颇好音乐,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托言夫妻之义。”独孤皇后(独孤伽罗),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率真,又有汉家女子的柔情体贴、优雅聪慧,隋文帝杨坚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迷恋终生。生活上:二人同居共寝、朝夕相伴、情深意长,六宫常年虚设,并生下五儿五女。情感上:互为知己,你有高天之义,我有厚地之恩。隋文帝夫妇一起掌控至高权力长达二十余年,彼此间却能做到终生毫无保留地相互信任。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往今来,最动人心弦的情话莫过于此。
“夫唱妇随,琴瑟和鸣。”古往今来,最令人羡慕的爱情莫过于此。
这样的情话和爱情,对于三千红尘中的芸芸众生来说,几乎都是一种奢望,更不要说身处三宫六院中的皇帝和皇后了。
然而,纵观历史,却能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似乎越是琴瑟和谐的皇帝皇后,则越有成就。
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甚相爱重、一诺如山,创造中国古代帝后生活的奇迹独孤皇后(独孤伽罗),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率真,又有汉家女子的柔情体贴、优雅聪慧,隋文帝杨坚对她可谓是言听计从,迷恋终生。
生活上:二人同居共寝、朝夕相伴、情深意长,六宫常年虚设,并生下五儿五女。
情感上:互为知己,你有高天之义,我有厚地之恩。隋文帝夫妇一起掌控至高权力长达二十余年,彼此间却能做到终生毫无保留地相互信任。
对此,《隋书·音乐志》上这样记载:“高祖(隋文帝)龙潜时,颇好音乐,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托言夫妻之义。”
不管外人如何道哉,但在二人的心中,却只有这种互为知己的高天之义、厚地之恩。
事业上:独孤皇后不但能够积极地为隋文帝贡献自己的政治才华,还能牢牢把握政治的度量,并不违规干政。
▲杨坚与独孤皇后剧照
因此,隋文帝对独孤皇后的宠爱,可谓是满朝皆知。甚至,隋文帝还允许皇后和自己并尊二圣,共享皇权荣光。
即便如此,可当朝臣奏请隋文帝“根据《周礼》,册封独孤皇后为百官之妻的命妇头衔”时,却被独孤皇后一口拒绝。因为,她担心这样会开了妇人参政的口子,甚至发展到干政乱权的程度。
可见,独孤皇后在政治上是一位多么智慧严肃的人。
虽说,独孤皇后曾因爱情神话遭到破坏,悲愤交加之下,妒杀被文帝临幸的尉迟迥的孙女尉迟氏,而背上千古第一奇妒之名,文帝也因此一气之下“单骑从苑中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馀里”,并大发感慨:“吾贵为天子,不得自由!”但是,当独孤皇后主动谢罪后,二人瞬间又和好如初。
可以说,隋文帝一直无限宠溺,并纵容着已经38岁的皇后作为女人和妻子的小心眼和小心思,几乎创造了中国古代帝后生活的一个奇迹。
同时,50多岁的隋文帝还常常向群臣得意宣称自己“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并且还拒绝了吐谷浑进献美女填充后宫的外交示好举动,以及禁止隋朝的藩国向自己进献美女。
对此,《隋书》中多用这样的词来记载二人间的感情:“帝未登庸,早俪宸极,恩隆好合,始终不渝!”、“恩礼绸缪,始终不易”、“高祖与后相得”、“高祖与独孤后甚相爱重”,甚至唐人还把已经花甲之年的独孤皇后称为隋文帝的“宠妇”,而把她的行为称为“擅宠”。
不过,受此心灵重创后,独孤皇后从此“意颇衰折”,心灰意冷,并因废易太子之事而身心逐渐萎靡,生命也一步步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为此,隋文帝一下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在痛苦不堪中,不到两年便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在临终前,却仍然梦想能够在黄泉地下再次与爱妻相逢牵手。
可谓是,生死相随,夫妻情深,无过于此。而且,杨坚还兑现了当初对14岁独孤伽罗的“无异生之子女”的誓言,甚至还为爱妻开创了一个历史记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自参与制定“妇官制度”的皇后,第二个是武则天。
虽然,隋文帝杨坚常常被贴上“惧内”的标签,但他却是一个雄才大略、精明稳健、极具气魄的一代帝王,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创造了辉煌的帝业。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隋朝这个做嫁衣裳,就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大唐盛世。
而这一切,却都源自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琴瑟和鸣、相互扶持的结果。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与之齐、终身不改,生死相随长孙皇后,自幼喜爱看书籍图传,即使梳妆打扮,也会手不释卷,就算成为皇后,也依旧热衷不改。
同时,她还常常与丈夫唐太宗李世民一起共执书卷,谈古论今,从容以对,并能发表独特见解,对丈夫和朝政更是大有裨益。
自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少年结发以来,同进共退十余载,即使在武德末年生死攸关之际,也都互不离弃,生死相随。可谓是: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
尤其是唐太宗登基之初,曾生过一场重病,缠绵床榻数年之久。为此,长孙皇后更是昼夜不离左右,悉心照料。甚至,为感念丈夫对自己情真意切的宠爱,并在照料丈夫期间,腰系毒药,一旦丈夫“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贞观八年,“生死相随,不离不弃”的一幕,再度出现。一天深夜,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正在九成宫中就寝时,柴绍突来告变,长孙皇后不顾病体虚弱,急忙帮助丈夫穿上盔甲,并且不顾自身病情和面临的危险,执意陪伴丈夫,直到事情平息。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其实,这样的危难时刻,曾在二人身上多次发生,但二人依旧生死相随,不离不弃,而这份情意也在岁月的沉淀中,不断加深增厚,直到身份无论如何改变,始终真情不渝。
因此,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直都是恩爱有加。
就算是在那个“以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唐太宗为了表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更是不顾可能因此而此发的“嘲弄讥讽”,果断打破祖礼,在长孙皇后出殡时“亲临宵载,义追深远”,并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
后来,唐太宗还公然向大臣倾诉自己在丧偶之后,“心思恍惚,饮食忘味,中宵废寝”的悲苦境况,并且还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转化为对儿女的一腔宠爱之心。
因此,有学者认为,唐太宗和长孙皇后若无“生死相随,不离不弃”的人生经历,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和大唐盛世。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患难与共、战场互救,书写苦难夫妻人生传奇纵观历史上皇帝与皇后,朱元璋与马皇后应该是唯一一对患难与共的苦难夫妻。
朱元璋从小给地主家放牛,甚至穷到父亲死后连块埋葬的方寸之地都没有,而马皇后则是一个孤儿,被滁阳王郭子兴收为养女,并在郭子兴的主持下,许配给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尤其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二人更是生死相随、患难与共。
据《明史·后妃列传》和《明史演义》记载:马氏义父郭子兴生有二子,因忌朱元璋的才能,而向郭子兴诬告朱元璋图谋不轨。
▲马皇后病逝前与朱元璋的最后温存
于是,郭子兴将朱元璋关押了起来,并在其子的干预下,没有人敢给朱元璋送饭,目的就是想将朱元璋活活饿死。
很快,这件事就被马氏知道了,她悄悄从厨房偷出一张刚烙好的烧饼,打算送给朱元璋。可当他刚出厨房,就被郭子兴的夫人张氏恰巧撞见。马氏惊慌之下,急忙将烧饼揣进怀里。张氏见她神色慌张,就故意拉着她闲聊。
片刻功夫,马氏就被怀中的烧饼烫得疼地弯下了腰,并流下了眼泪,可张氏怎么询问,马氏就是一言不发。于是,张氏只好将马氏扶进自己屋里,再三询问之下,马氏才跪伏于地,哭着说明了苦衷。
随后,张氏立即帮着马氏解开衣服,想要拿出热气腾腾的烧饼,却发现烧饼粘在了乳头上。好不容易将烧饼拿下来,又发现乳房上的肉几乎都给烫焦烂了。
看着眼前的一幕,张氏不禁流下了眼泪,一边让人给马氏敷药,一边叫厨子去给朱元璋送食物。同时,张氏也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郭子兴。当晚,朱元璋就被郭子兴给释放了。
又据《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战之时,曾遭到对方的追击并受重伤。于是,马氏背上重伤的朱元璋急忙逃到了安全地带。后来,太子朱标还将这一情景绘成画像,放在怀中。一天,因政见不合,朱标遭到父亲朱元璋的追打。追打途中,朱标故意将画像遗落在地,朱元璋看到后,痛哭一场,也就不再打儿子了。
▲马皇后死后,朱元璋和太子朱标失声痛哭
正所谓:“女人重情,男人重义”。对于如此有情有义的女子,又岂能不让朱元璋敬重有加。尤其在朱元璋成就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以及建立大明的岁月里,马皇后多有助力。
因此,当51岁的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悲伤之下,从此不再立皇后。
这样琴瑟和谐的夫妻关系,可比“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勾践与雅鱼的关系强太多了,也更令后世的一些夫妻感到汗颜。
或许,有人会说,历史上也有不少皇帝被戏称为“宠妻狂魔”,如:明孝宗朱佑樘与张皇后,身体力行“一夫一妻制”;唐明皇与杨贵妃,“三千宠爱在一身”;顺治皇帝与孝献皇后(世称董鄂妃),因董鄂妃之死而心灰意冷,出家不成,英年早逝等。但是,他们又如何能够同杨坚与独孤皇后、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朱元璋与皇后的琴瑟和谐的夫妻关系相提并论呢?
其实,纵观杨坚、李世民和朱元璋三人的人生成就,可以说是“军功章有帝的一半,也有后的一半”,而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话:“妻贤夫兴旺,家和万事兴”;还有一句情语:“不到沧桑阅尽、晚霞朝露,又怎知情最难留、情之沉重?”。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