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二战战术指挥车:二战中东西线战场用车
各国二战战术指挥车:二战中东西线战场用车“九一八”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大规模装备福特军用卡车,以便在更短的时间内投送兵力企图策划更大规模的入侵战争,当时日本军方陆军使用的是福特的V8-51四轮式卡车。“巧合”的是,远在欧洲大陆不断发动“闪电”袭击的德国军方也大量装备了这款卡车。二战前就意识到摩托化、机械化意义的日本人为弥补自身工业的短板,实现“霸权”东亚、东南亚的野心大量引进了美国的汽车,尤以福特、通用为主。而在19世纪80年代前,日本人就是开着美利坚的福特、通用牌运兵车开始渐进式入侵中国。但到了和平年代,由军工转商用的陆王摩托于1959年,因为尾气排放及噪音超标等原因被下线,品牌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二战中东、西线阵营的卡车但针对彼时中国的道路交通状况来说,这样一台单兵交通工具,在城里还能勉强跑跑,到了广袤无垠的乡村道路再加上了雨天路滑,简直比不上一头毛驴的运载能力。而作为早已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日本军民来说是否拥有强力的运载能力
“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能激发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已经记不清这样一句话出自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这样想法的人一定不是饱受战争之苦的劳苦大众。但事实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对全球工业技术水平的确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仅从中国自身来看,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和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历史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下面仅从侵华日军及二战西线战场上所使用车辆的类别的角度,来管中窥豹一番同时期的各国在工业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以史为鉴。
机动力好毒刺般的“陆王”摩托
在影视作品里,我们会常看到类似三轮摩托一样带挎斗的摩托车,常用来巡逻、领导视察或者宪兵队、伪军开路的交通工具,而ta的真实名字叫做“陆王”摩托,仿制自美国的哈雷摩托,并在1935年由日本自主生产第一台摩托。
虽然在战争爆发之前可能只是用于政府的护卫或者警察巡逻使用,但是在后期的“军国主义”改造中,显然已经偏离原本的使用意图,变成了侵略的马前卒,通过对挎斗的稍加改装就成了日本关东军装备的97式军用侧三轮摩托车,同时在日军的海军陆战队也装备有这款军用摩托。看起来一挺二九式机枪并不算是火力强劲,但因其灵活和机动性在战场上于日军来说还是发挥了相当作用。
但到了和平年代,由军工转商用的陆王摩托于1959年,因为尾气排放及噪音超标等原因被下线,品牌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二战中东、西线阵营的卡车
但针对彼时中国的道路交通状况来说,这样一台单兵交通工具,在城里还能勉强跑跑,到了广袤无垠的乡村道路再加上了雨天路滑,简直比不上一头毛驴的运载能力。而作为早已觊觎中国地大物博的日本军民来说是否拥有强力的运载能力是保证其能在中国国土上横行多远的可靠保证,即便经历了“明治维新”新思潮的鼓动影响,但是汽车工业的崛起不是一日之功,日本人自然想到了当时工业水平首屈一指的美利坚。
二战前就意识到摩托化、机械化意义的日本人为弥补自身工业的短板,实现“霸权”东亚、东南亚的野心大量引进了美国的汽车,尤以福特、通用为主。而在19世纪80年代前,日本人就是开着美利坚的福特、通用牌运兵车开始渐进式入侵中国。
“九一八”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大规模装备福特军用卡车,以便在更短的时间内投送兵力企图策划更大规模的入侵战争,当时日本军方陆军使用的是福特的V8-51四轮式卡车。“巧合”的是,远在欧洲大陆不断发动“闪电”袭击的德国军方也大量装备了这款卡车。
虽然在运载能力上,四轮卡车远胜三轮摩托,但复杂的中国地理环境和道路状况对于机械化兵团来说实在是一场噩梦,即便在车轮上绑上防滑链也避免不了翻车事故的发生。另外在日军大量采购V8-51四轮卡车后,美国人更是直接将生产G917T型四轮卡车的厂设在了日本本土,而这款车装备了连同德军、苏联红军在内的轴心国、同盟国两大对立阵营,可谓奇观。
除了引进福特、通用的产品,日本政府也极力想发展本国的汽车制造业,而站出来表示愿意投资日本汽车制造的业的当时也仅有两位,一位是丰田喜一郎,另一个是鲇川义介。其中日产尼桑80型四轮卡车在1937-1940年间也大量装备了日本陆军部队,作为学习模仿的对象,尼桑选择的是英国的奥斯汀和美国的福特,而丰田依葫芦画瓢的则是克莱斯勒和雪佛兰。与现在丰田如日中天的国际形象所不同的是,当年尼桑的80型四轮和70型轿车的战场表现远胜过丰田生产的卡车。而真正帮助日本本土车企崛起的“汽车制造法”(规定年产5000辆以上的外国汽车企业必须与日本企业进行合并)的推出,在政策层面为类似“合资”车企的诞生扫平了障碍,极大程度助推了本土车企的成长,逐步形成眼下三足鼎立的行业局面。
在西线战场,苏联仿制美国Studebaker US6卡车而来的中心卡车GAZ 51是一款中型卡车,有效载荷2.5吨,虽然在驱动轴上少了一根但最大输出功率70马力的性能使得其足以应付战场的需要,而GAZ 51高频率液力制动系统相较于同时代卡车普遍采用的气动制动系统有所差别,独特的发动机声浪也能将ta与其他同期卡车其别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载重不算大的卡车,在机动性能上表现突出,因而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了志愿军后勤运输队最为亲睐的车型。在苏联高尔基厂生产的GAZ 51从1946延续到1975年,在50年代我国大量进口后,还被南汽仿制成中国版的跃进130,颇有些传奇了。
Jeep品牌的原型 威利斯诞生
现在说到Jeep品牌,消费者都会很自然想到那辆红色涂装,闪耀着血性的硬派SUV牧马人,但在此之前,Jeep品牌尚未诞生之初,美国汽车公司威利斯研制了一种多用途越野车即ta的前身,拥有60马力的输出,是同期同类车型的几倍之多,在19世纪40年代年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很自然的被应用到战场上,用于输送步兵轻武器以及通讯、侦查、指挥等用途。
而在抗日影视剧中,我们也能常常看到坐在威利斯里斜挎日本军刀穿着“长筒靴”的日本军官,往往都是狙击的首要目标。而同样一出现就会被盯上的“主要头目”座驾还有采用平头V8发动机的美国福特model 48型4门军官轿车以及苏联高尔基汽车厂援助下波兰生产的华沙汽车。
汽车工业在经历过二战的洗礼后,以更加迅猛的发展势头蓬勃成长,并逐步明确划分为多个细分市场,日本在战后重建中也迅速确立了汽车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位置,再加上美国为了遏制新兴的红色政权的政策导向,日本汽车行业一度空前发展。但纵观全局,置身事外两头盈利的美国大叔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中国的汽车行业目前刚站稳脚跟,处于向上发展阶段,想要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还有更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