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黄巢起义原因(黄巢农民起义的来龙去脉)
唐朝黄巢起义原因(黄巢农民起义的来龙去脉)878年,黄巢试图进攻河南,但朝廷在北方的军事力量强大,他只好渡过长江,一路南下,占领了广州。不料岭南地区气候湿热,黄巢手下的士兵多是北方人,忍受不了这里的天气。加上瘟疫流行,很多人都受感染病死了。黄巢一看情势不利,决定再度北伐。 (王仙芝)唐僖宗即位的那年,河南发生了旱灾,但朝廷仍向人民收取很重的赋税,造成民怨极大。这时王仙芝就聚集了几千人,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在长垣(今河南东北)起义。875年,黄巢和子侄8人,在家乡也立即拉起一支队伍积极响应。 黄巢和王仙芝率领起义军迅速攻占了河南和山东的很多州县。唐僖宗令地方节度使调兵镇压起义军。但每个地方的节度使都拥兵自重,不愿过多地消耗自己的兵力,作战时消极观望,互相推诿扯皮。黄巢、王仙芝得以抓住有利时机,从北方打到南方,所向披靡,(历史上从北往南打比较容易)。 当起义军开拔到湖北,围攻蕲州(今湖北蕲春)时,州刺史裴偓眼看硬打不行,试图采取诱
唐朝末年,因为政治腐败、藩镇割据严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其中,黄巢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动荡,加速了李唐王朝的灭亡。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思维敏锐。他最开始想通过科举获得功名。但考了几次都名落孙山。
失魂落魄的黄巢愤然写下了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从此就断了入侍的念头。
(黄巢起义)
黄巢家以贩盐为生,走南闯北四处漂泊,由此他认识了一个叫王仙芝的盐贩,王仙芝(?—878年),濮州(今山东菏泽市鄄城县北)人,两人是同乡,拉拢了一批人一起贩私盐。他们都共同反对官场上的贪污腐败现象,抨击贫富不均的社会现状。
唐僖宗即位的那年,河南发生了旱灾,但朝廷仍向人民收取很重的赋税,造成民怨极大。这时王仙芝就聚集了几千人,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在长垣(今河南东北)起义。875年,黄巢和子侄8人,在家乡也立即拉起一支队伍积极响应。 黄巢和王仙芝率领起义军迅速攻占了河南和山东的很多州县。唐僖宗令地方节度使调兵镇压起义军。但每个地方的节度使都拥兵自重,不愿过多地消耗自己的兵力,作战时消极观望,互相推诿扯皮。黄巢、王仙芝得以抓住有利时机,从北方打到南方,所向披靡,(历史上从北往南打比较容易)。
当起义军开拔到湖北,围攻蕲州(今湖北蕲春)时,州刺史裴偓眼看硬打不行,试图采取诱降手段分化起义军首领。
他奏请朝廷把王仙芝封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十分动心,准备接受官职。这就是农民起义最大的弱点,黄巢听说以后十分愤怒,大骂王仙芝说:“当年我们一起发誓,要共同战斗,夺取天下。现在事业未成,你自己却要去当官,投降朝廷。那我们这些跟随你的兄弟们怎么办?”旁边的起义将士也群情激愤,纷纷附和,黄巢越说越气,情不自禁挥拳打向王仙芝,把他打得头破血流。王仙芝十分惭愧,最终没有接受官职。黄巢知道他不可信赖,就带了队伍和他分道扬镳了。
(王仙芝)
878年,黄巢试图进攻河南,但朝廷在北方的军事力量强大,他只好渡过长江,一路南下,占领了广州。不料岭南地区气候湿热,黄巢手下的士兵多是北方人,忍受不了这里的天气。加上瘟疫流行,很多人都受感染病死了。黄巢一看情势不利,决定再度北伐。
880年,黄巢的军队势如破竹,攻下了东都洛阳,又打到陕西的潼关和华州(今陕西华县)。唐僖宗吓破了胆,慌忙逃到四川成都。
881年,黄巢的起义军开进了长安,向贫民散发财物。全城的百姓夹道欢迎黄巢。起义军向百姓宣布说:“黄王起义,本来就是为了百姓们。不像姓李的皇帝不爱护你们,你们大可以放下心来,起义军绝不伤害百姓。
老百姓听了欢欣鼓舞。过了几天,黄巢宣布成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但是,黄巢打仗还可以,但不太清楚如何进行军队建设,也不知道怎么巩固胜利果实。没过多久,军队的纪律涣散,士兵们不受约束,扰乱民众的正常生活,黄巢军队违法乱纪,逐渐失去了民心。
882年,唐僖宗从四川反攻,把黄巢赶出了长安。黄巢率领军队撤退到河南,受到唐朝军队的围攻,节节败退,最后于884年死于泰山狼虎谷。
(唐末农民起义图)
黄巢起义的爆发和短暂的胜利,暴露出唐朝统治的不可救药。这场战争延续了七年之久,波及从北到南的广大地域,严重动摇了唐朝的统治基础。但是,黄巢起义军有着天生的局限性,无法维持长久稳定的政治局面,所以最后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撰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