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主席说的是哪三个失误呢?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席表示,他不止选错了人,总的来说,他有3个失误哩!“主席什么时候选错过人啊?”李银桥边收拾床铺边跟主席搭话。毛泽东连连摆手:“我既不是释迦摩尼,也不是诸葛亮。再说,就是诸葛亮也有选错人的时候啊!”李银桥迷惑了,被司马徽称为“卧龙凤雏,得之可得天下”的诸葛亮还有失误的时候?

1948年5月的一天,在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的花山村,护卫李银桥在给毛泽东收拾屋子,他没注意到,出门散步的毛泽东已经悄悄回来了。

童心乍起的毛泽东像个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来到李银桥身后,趁其不备用手抵着他的脑袋大喝道:“不许动,把手举起来!”

李银桥非但没有露怯,反而一个转身,双手就扣住了毛泽东的双臂。一看是毛泽东主席,又立马放开了。

毛泽东笑着说:“你这个卫生组长,我没有选错哩!”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1)

“主席什么时候选错过人啊?”李银桥边收拾床铺边跟主席搭话。

毛泽东连连摆手:“我既不是释迦摩尼,也不是诸葛亮。再说,就是诸葛亮也有选错人的时候啊!”

李银桥迷惑了,被司马徽称为“卧龙凤雏,得之可得天下”的诸葛亮还有失误的时候?

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席表示,他不止选错了人,总的来说,他有3个失误哩!

主席说的是哪三个失误呢?

优秀的军事家不一定有战绩

其实,在毛泽东读过的史书中,他最佩服的人物之一就是诸葛亮,毛主席曾多次表示:“我要向诸葛亮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司马徽曾这样评价他:“卧龙凤雏,得之可得天下。”

唐玄宗继位后,为历史上的十位名将设立庙宇祭祀,被称为“武庙十哲”。此后,大家就以“武庙十哲”代表我国古代历史军事家的最高水平。

毫无疑问,诸葛亮就是“十哲”之一。

曾有人评价说,诸葛亮虽为“十哲”之一,但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巨大的成就。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2)

但毛泽东却不这么认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毛泽东表示,有的人之所以认为诸葛亮没有军事上的成就,其实是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认为军事成就代表的只有战绩,只有打了胜仗,才算有军事成就。

其实,军事成就不仅仅包括军事战绩,军事思想、理论、军事发明、军事工程这些都属于军事成就。

所以,毛泽东表示,诸葛亮或许在战绩上不够出色,但其在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甚至军事发明上,都称得上是优秀的军事家。

三国时期,政治形势动荡不安,统治者昏庸无能,贵族之间又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百姓民不聊生,阶级矛盾不断升级,土地资源呈现两极分化。为了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诸葛亮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下出山,随后,他的一生都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作为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以一统天下为根本目的,制定了“联吴抗曹”的军事策略,这一点在其所写的《隆中对》中得以体现。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3)

从当时三国形势来看,曹操实力雄厚,拥有百万雄兵,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刘备方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孙权与曹操之间有矛盾,诸葛亮认为,正好可以利用这个矛盾,帮助刘备完成统一大业。

在这一战略下,诸葛亮又根据刘备现有的处境,以及军事储备,把荆州和益州定为他们的根据地。

赤壁之战在诸葛亮的策略谋划之下,让刘备拥有了能与曹操抗衡的力量,同时,外来氏族和土著地主矛盾日渐加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诸葛亮制定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法家路线,稳定了内外局势。

除此之外,诸葛亮认为,与曹魏相比,蜀汉国力不足,所以他制定了屯田制度,既保证了蜀汉军队的粮食供给问题,也保持了其稳定的战斗力。

建国以后,毛泽东将诸葛亮这一策略再次付诸实践,他数次对在新疆屯田的王震将军讲,一定要多读书,特别是历史书。三国的诸葛亮就曾搞过屯垦制,在新疆搞这个再合适不过,既能开荒种田,又能巩固边疆。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4)

蜀汉大将黄忠面对夏侯渊时,黄忠认为自己不是他的对手,深知心理战的诸葛亮用了“激将法”,就让黄忠成功斩夏侯渊于马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借鉴了诸葛亮的“激将法”,他将诸葛亮的这个故事讲给红军战士们听,并表示,红军战士的思想觉悟都比较高,根本用不着“激将法”。

毛泽东讲完这番话后,红军战士对土地改革这件事变得更加积极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激将法”呢?

1953年,布依族女匪首程莲珍被我军擒获,在对女贼的处罚上,大多数人都表示除之而后快。但毛泽东却坚持不杀,他说:“诸葛亮抓了那么厉害的孟获,都能七擒七放。我们抓个女匪首,为何不敢八擒八放?再说,我们好不容易抓了一个女匪首,还是个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总之,不能一擒就杀。

没想到,程莲珍被放了以后,竟然主动向党组织申请要参加剿匪工作,这可真是“贼喊捉贼”了。

在程莲珍的帮助下,很多土匪都选择了主动投降,我党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困扰百姓多日的土匪攻破。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5)

正是因为毛泽东对历史正确的借鉴,才是新中国的建设稳步向前。周总理曾评价他:“毛主席是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教训、几百年的革命运动以及近30年来的努力奋斗中成长起来的人民领袖。”

当然,也正是毛泽东对史书透彻的思考与领悟,才让他看到了诸葛亮后来失误的判断。

彝陵之战和东吴突袭荆州,让蜀国遭受重创。在军队没有休整好的时候,诸葛亮连连发起了七次北伐战争。

毛泽东曾对此做出评价:“在所有战争中,对敌我双方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战争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意味了军队的自由权,一旦失掉了主动权,军队就是去自由,就有被打败和消灭的危险。”

虽然诸葛亮也是这样想的,不然不会一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但他终究没能实现他的战略目标。

对此,毛泽东给出的三点评价,可谓字字珠玑,一针见血。

毛泽东评价诸葛亮的三点失误

第一,是选错将帅。

这一点是毛泽东在与他的护卫李银桥谈话时所说的,也就是开头出现的那一幕。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6)

李银桥的追问下,毛泽东说:“就是诸葛亮,也有用错人的时候,关羽和马谡不就是吗?”

“我只知道,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他的狂妄自大造成街亭大败。为了以正军法,诸葛亮将马谡斩首。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没办法才用了空城计。那诸葛亮错用关羽是怎么说呢?关羽的实力可是众人皆知的啊!”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缓缓说道:“诸葛亮太迁就关羽了,甚至说是不讲原则的迁就,在这种迁就之下,关羽逐渐膨胀了。诸葛亮让他去守荆州,而关羽根本不把东吴看在眼里,这才有了大意失荆州嘛!”

毛泽东认为,北伐失利的关键,并不在于马谡失了街亭,根本原因在于诸葛亮在战略上的欠缺。

当时,曹操在陇右地区的兵力空虚,诸葛亮本可以趁虚而入,一举平定关中,直取长安。然而,诸葛亮并没有选择魏延攻打关中的意见,而是让马谡去攻打了街亭。最终导致兵力分散,街亭大败。

对于领导者来说,知人善任是一项很大的技能。诸葛亮在这件事情上,选了不善于正面进攻的马谡,从这点来说,诸葛亮确实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7)

第二,不懂得主帅亲临的重要性。

毛泽东认为,街亭之战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诸葛亮没有亲临应战。

毛泽东在读《资治通鉴·卷七十一·魏纪三》街亭之战的段落旁,做了“初战,亮宜自亲临”的批注。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表明,街亭之所以大败,是因为主帅诸葛亮没有亲自上前线,及时获得战争状况导致的。

其实,诸葛亮选择的北伐时机是对的,但马谡在街亭被曹魏大军围困时,诸葛亮没有指挥后方兵力支援和策应,与曹魏展开对决,一战失利,后面就战战失利。

一个卓越的军事指挥家不仅要在军事战略上有谋略,有策划,也要根据实际战场状况,分析敌我双方的强弱变化,综合考虑,选择有利时机顽强进攻,才能达到大获全胜的目的。

这个说法,展现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能力,和独具慧眼、一眼看透本质的长远目光。

后来,诸葛亮出师木门道杀张郃事,说明诸葛亮自己也认识到了此前的错误。毛泽东看出了诸葛亮吸取教训的行为,所以又在旁做出批注:“每出,亮必在军。”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8)

第三,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失误。

从古至今,无数喜欢史学大家都对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思想称赞不已。毛泽东对其的评价却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毛泽东读到苏洵《权书·项籍》中,诸葛亮“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时,在旁边做出批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关羽守护荆州,刘备进攻东吴,诸葛亮讨伐中原,三方兵力一起展开,前两方兵力均获残败,诸葛亮一方兵力已是强弩之末,毛泽东这才感叹:兵力三分,焉能不败。

大多数人对诸葛亮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知晓。实际上,《三国志》才是三国时期的正史。《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刻画成赤壁之战的大功臣,而毛泽东却表示,周瑜才是头号功臣。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9)

《毛泽东选集》的第一卷第240页,《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楚汉成皋大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大多都是双方实力悬殊,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最终获得胜利的。”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是赤壁之战称为“吴魏赤壁之战”,从侧面说明了,他认为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的贡献并不是最大的。

1953年,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一文中又提及此事,他表示:“曹魏大军攻击东吴时,周瑜是东吴统帅,程普等多名久经沙场的老将统统表示不服,结果人家却打了胜仗。”

由此可见,毛泽东认为,赤壁之战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周瑜这个统帅,而不是诸葛亮。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很有思想的政治家,在治国方面颇有建树。但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可圈可点之处确实不多,更不像小说《三国演义》中刻画得那样用兵如神。

鲁迅先生读过《三国演义》后,写下“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的评语,一语道破真相。

换句话说,如果诸葛亮真的用兵如神,他也不会在北伐之中溃败,蜀国落得一个灭国的结局。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10)

要说“用兵如神”,还得数毛泽东,他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打下来的。中国有了他,才得以崛起,我们祖祖辈辈才迎来了如今和平的幸福生活。

爱读书的毛泽东

毛泽东之所以对诸葛亮这个人剖析得如此深刻,实际上得益于他爱读书的习惯。

毛泽东究竟有多爱读书呢?

1912年,只有19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省立高等中学读书,当时的校长符定就说他是“可堪造就的大器之材”,因为无论你在校园的任何地方见到毛泽东,都能看到他手里拿着一本书。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11)

符定特地借给毛泽东一本《御批通鉴辑览》。拿到书,毛泽东便废寝忘食的读了起来。

参加革命后,毛泽东依然手不离书。他在马背上吟咏,在担架上读书,甚至还会躲在厕所里看书。

每次工作人员叫他吃饭,他总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

毛泽东喜欢游泳,每次游泳前,他还要看几句名人的诗词,游完泳上来,就又捧起了书本。

有一年夏天,他去武汉出差。有着火炉之称的武汉,晚上热得让人心情烦躁,睡不着觉,毛泽东却一边流汗一边捧着书本,每天晚上都是如此。

看着在旁边汗流浃背的工作人员,毛泽东幽默地说道:“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代价,只有流下足够的汗水才能学到知识啊!”

毛泽东晚年重病缠身,医生让他多休息,禁止他读书。

有一次,他发烧到39度,仍然念念不忘着要读书:“我一辈子喜欢读书,你们整天让我躺在这里,吃饭睡觉,不让我读书,你们知道我有多难受吗?”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12)

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又把毛泽东想看的书放到他身边。毛泽东最爱读的书是《资治通鉴》,他的床头一直放着一本。这部书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读了多少遍。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多了,自然会对书中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甚至产生自己的见解。

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评价就是:“这部书我每读一遍都觉得受益匪浅。有的人说中国古代历史全是糟粕,有的人则说全是精华。在我看来,既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既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毛泽东读书涉猎极广,名著也读,诗词也读,历史和军事更是反复读。也许正是“爱读书”的习性,毛泽东才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改变中国的命运。

拿破仑说,一枝笔可以抵得过三千枝毛瑟枪。

看到这句话,毛泽东幽默地表示,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的“四大家族”。

历史告诉我们,毛泽东胜利了,他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诸葛亮为啥没有统一天下,诸葛亮为何无法一统三国(13)

外国人评价毛泽东的胜利是“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说得既浪漫又有道理。

实际上,毛泽东不仅在诗词上有很高的造诣,他对历史和军事的研究更加出彩。

周恩来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军事能力:“毛泽东打仗很有一手,每仗全胜,很是佩服。”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每仗全胜”,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最熟悉,并且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历史经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