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玄武门之变是哪一年(唐朝的3次玄武门之变)
唐朝玄武门之变是哪一年(唐朝的3次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告诉李渊:“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李渊听说之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宰相萧瑀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可以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李渊只好听取他的建议,宣布了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他又主动把皇位让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但李渊建立唐朝后,却没有兑现诺言,却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这兄弟三人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他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一批勇将。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威信都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
提起玄武门之变,人们通常会想到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 伏军玄武门 杀死了哥哥和弟弟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其实 这只是唐朝的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在整个唐朝历史上一共发生了3次玄武门之变,一次比一次惊险,也正是这3次玄武门之变,改变了大唐的国运,最终把唐王朝推向了封建社会的巅峰。
第一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强势夺权,开创“贞观之治”
唐高祖李渊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杨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防范北面的突厥,镇压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李渊看到隋朝即将败亡,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他采纳次子李世民以及裴寂、刘文静等人的建议,在晋阳正式宣布起事,答应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
但李渊建立唐朝后,却没有兑现诺言,却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这兄弟三人中,数李世民功劳最大,他不但有勇有谋,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一批勇将。太子李建成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威信都比不上李世民,心里妒忌,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在朝堂上一起排挤李世民,千方百计想除掉他。
公元626年5月,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向唐高祖李渊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兵北征。李元吉被任命为主帅后,又请求把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大将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划归他指挥。他们打算把这些将士调开以后,放手杀害李世民。李世民感到形势紧急,连忙找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商量。两人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但李世民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是件体面的事。还是等他们动手,我们再来对付他们。”尉迟敬德、长孙无忌都着急起来,说如果李世民再不动手,他们也不愿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们这么坚决,就下定决心提前动手,除掉李建成、李元吉。
公元626年的6月3日夜里,李世民进宫向唐高祖李渊告状,诉说太子跟元吉怎么谋害他。唐高祖答应等第二天兄弟三人一起进宫,他会亲自查问。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带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只等李建成、李元吉进宫。6月4日早上,李建成、李元吉骑马进宫,他们到了太极宫玄武门边,觉得周围的气氛有点反常,便调转马头,准备离开。这时,李世民从玄武门里骑马出来,高喊说:“殿下,别走!”李元吉转过身来,拿起身边的弓箭,想射杀李世民,但是他心里一慌张,连弓弦都拉不开。李世民眼疾手快,一箭把李建成先射死了;紧接着,尉迟敬德带了七十名骑兵冲了出来,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马来。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听到玄武门出事,全部出动猛攻秦王府。李世民一面指挥将士抵抗,一面派尉迟敬德进宫告诉李渊:“太子和齐王发动叛乱,秦王已经把他们杀了。秦王怕惊动陛下,特地派我来保驾。”李渊听说之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宰相萧瑀说:“建成、元吉本来没有什么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既然已经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可以把国事交给秦王,就没事了。”李渊只好听取他的建议,宣布了建成、元吉罪状,命令各府将士一律归秦王指挥。过了两个月,他又主动把皇位让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继位之后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大力推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注重人才选拔,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扩大应试范围和人数,使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他虚怀纳谏,把谏官的权力扩大,鼓励臣下直谏。他在位23年,进谏的官员达35人,其中魏征一人进谏200多次,事事都切中时弊,营造出政治清明的良好氛围。他注重法治,以身作则,带头守法。贞观年间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史料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贞观之初,李世民推行的一系列政策,迅速安定了社会局面,经济很快得到了恢复。到贞观中期,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第二次玄武门之变:五王发动政变,李显夺回“李唐天下”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传位给了体弱多病的太子李治,皇后武则天协理朝政。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太子李显继位。李显因不情愿被武则天压制,试图培植自己的势力,惹恼了武则天。于是继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弟弟李旦在李显被贬遭软禁后,继位做了傀儡皇帝。不久,李旦上表逊位,母后武则天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
武则天称帝后,在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狄仁杰、张柬之等重臣竭力反对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最后,在狄仁杰等人刚柔并用下,武则天放弃了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再次立李显为太子。公元701年,李显的儿子李重润、怀孕的女儿永泰公主和女婿因言语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逼迫三人自缢。李显对武则天彻底失去了可以巩固关系的念想,加之张易之兄弟和武三思把持朝政,不发动政变,皇位很可能落入外人之手。
武则天画像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洛阳紫微城北门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阳人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王同皎陪同太子李显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此时武则天在迎仙宫,张柬之等人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看见太子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桓彦范上前说:"太子哪能还回到东宫里去呢?当初先皇把心爱的太子托付给陛下,现在他年纪已大,却一直在东宫当太子,天意民心,早已思念李家。群臣不敢忘怀太宗、先皇的恩德,所以尊奉太子诛灭犯上作乱的逆臣。希望陛下将帝位传给太子,以顺从上天与下民的心愿!"
武则天这才明白张柬之等人不只是为了诛杀张易之兄弟这么简单,而是冲着自己的皇位而来。在朝廷众臣的劝谏、逼迫下,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诏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理国政,大赦天下。接着逮捕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将他们全部处斩,并在神都天津桥的南边将上述人犯与张易之、张昌宗二人一道枭首示众。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这就是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因为发生在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所以史称“神龙政变”。 政变后,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五王政变"。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
第三次玄武门之变:韦氏女皇梦破,李隆基开辟“开元盛世”
李显是一个无能而又软弱的人,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太子李显被武则天废黜,李显和韦氏先后被软禁于均州和房州,而且一呆就是14年,在此期间只有韦氏陪在李显的身旁。而当时武则天又对李显非常不放心,经常派使臣前去“探望”,李显非常害怕和郁闷。这时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在韦氏的鼓励、帮助、陪伴和劝慰之下,李显在这种朝不保夕的环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因此,李显和韦氏的感情可以说是十分的深厚。他曾对韦氏发誓说,如果有朝一日能重见天日,登上皇位,一定满足她的任何愿望。”
唐中宗李显
安乐公主是李显的幼女,生于李显被贬房州的路上。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韦氏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安乐公主小时候聪明伶俐,成了李显韦氏这对落难夫妻的心灵慰籍。所以,李显夫妇对她宠溺异常,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刁蛮任性的跋扈性格。就是这两位李显身边最亲近、最重要的女人,都想学习武则天当女皇。母女二人联手不但控制着唐中宗李显,更是控制了朝政,搞得天怨人怒,群情激愤。正直的大臣向李显揭发了韦氏母女的恶行,李显深受触动。韦皇后得知此事,找来安乐公主,对她说:“你的父皇是不会饶恕我们的,我们的富贵得来不易,现在是决断的时候了。”
安乐公主自知罪行不轻,一旦获罪,便生不如死。她和韦皇后一样,已尝到了权力的甜头,怎肯束手待毙?她对韦后说:“我们有所顾忌,才会安于现状,没有极端行事。此刻父皇尚在犹豫,当是我们最后一搏的大好时机。”母女二人于是决心除掉李显,以实现她们当女皇的美梦。韦皇后亲手做了一个有毒的饼子,安乐公主亲自送给中宗,将中宗毒死。
唐玄宗李隆基
中宗死后,韦皇后扶持了自己的儿子李重茂当了皇帝,自己如愿以偿地临朝听政,走上了婆婆武则天的老路,逐渐向女皇过渡。她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眼看条件已经具备,僚臣宗楚客、武延秀及韦族诸人,力劝韦皇后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帝,并且除去对他们威胁最大的相王李旦。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她们哪里知道相王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却抢先一步动手了。公元710年,李隆基率领御林军,从长安大明宫玄武门杀进了皇宫,诛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韦皇后的女皇梦、安乐公主的皇太女梦就此破灭。李隆基帮助父亲李旦夺回皇位,被立为皇太子。在李旦之后他继位称帝,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第一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成为千古一帝;第二次玄武门之变,李唐王朝重获新生;第三次玄武门之变啊,李隆基把唐朝推向开元盛世。虽然都是玄武门之变,可是发生的地方却不同,第一次玄武门发生在长安的太极宫;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洛阳的紫微城;第三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长安的大明宫。那既然是在不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叫玄武门呢?因为古代是用四种神兽来代替四个方位的,东边是青龙,西边是白虎,南边是朱雀,北边是玄武。玄武又名龟蛇,它是传说中的北方之神,所以古代宫城的正北门一般都会命名为玄武门。
品评沧桑事,闲谈论古今。 欢迎您关注“品史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