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电的理解,古代没有今天意义的电
古人对电的理解,古代没有今天意义的电从《说文》等古代书籍当中,我们也能找到古代“電”字的准确含义:《说文》一书就曾明确记载:電(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五经通义》一书明确记载:电,电光也。所以,通过对“电”(電)字的古代演变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就能看出:电在古代的本意就是闪电的意思。然而,今天的人们或许想不到,“电”这个字,竟然和甲骨文密切相关。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电”的本字是申字,“电”在甲骨文里面的模样,很像天上的雷电闪电在四方伸展的样子。根据甲骨文的“象形解释”,“电”这个字在古代的最早含义很可能指的是雷电,换句话说,“电”这个字和“日”“月”等古代象形文字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最早认识。到了周朝的“金文”,以及秦朝的“小篆”“隶书”等字体,“电”字就从甲骨文里类似天上闪电像四方伸展的样子变成了繁体字“電”。中国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人们看字形就能大致知道汉字所要表明的意思。这一点在繁体字“電”中
今天意义的“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直至晚清时期的1879年,上海租界出现了中国第一个电灯。又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普通家用电器才走入中国寻常百姓的家里。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电脑和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和移动通信工具在普通百姓家里日益普及,工业革命的重要产物——电直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然而,古代没有今天意义的电,但“电”这个汉字却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那么,在没有工业革命产物——电能的古代,“电”字到底有哪些含义呢?
“电”字的演变和古代本意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学界发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的出现让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商朝历史(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1046年)得到了全面证实。
然而,今天的人们或许想不到,“电”这个字,竟然和甲骨文密切相关。在商朝的甲骨文中,“电”的本字是申字,“电”在甲骨文里面的模样,很像天上的雷电闪电在四方伸展的样子。根据甲骨文的“象形解释”,“电”这个字在古代的最早含义很可能指的是雷电,换句话说,“电”这个字和“日”“月”等古代象形文字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最早认识。
到了周朝的“金文”,以及秦朝的“小篆”“隶书”等字体,“电”字就从甲骨文里类似天上闪电像四方伸展的样子变成了繁体字“電”。
中国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人们看字形就能大致知道汉字所要表明的意思。这一点在繁体字“電”中也有体现。“電”为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雨字头,底下是电字底,这种字形就表明:“電”(雷电)是和下雨有关的自然现象。
所以,通过对“电”(電)字的古代演变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就能看出:电在古代的本意就是闪电的意思。
从《说文》等古代书籍当中,我们也能找到古代“電”字的准确含义:《说文》一书就曾明确记载:電(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五经通义》一书明确记载:电,电光也。
古代人如何记录“电”(電)
那么,古代人是如何记录“电”(電)呢?根据现有的文献和资料,古代人记录“电”(電)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第一,对“电”(電)字的客观记录和解释,这一点可以从《说文》等古代典籍中找到答案。
第二,对雷电现象的客观描述,这一点在历代的官方史书中都有相应的记载。
第三,对雷电灾害现象的描述。
记载雷电灾害现象的,有以下历史资料能够证明:
1.《晋书》中记载,晋朝的长安城“大风震电,坏屋杀人。”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短暂同一时期,西晋建立的时间为公元266年。西晋虽然定都洛阳,但长安在西晋时期也是相当重要的城市,而《晋书》中记载的长安城就曾遭遇“大风震电,坏屋杀人”的灾害,其翻译过来的大意就是:狂风怒吼,电闪雷鸣。刮起的大风导致房屋坍塌,闪电点燃了房屋,导致房屋中居住的人不幸丧命。
2.《宋史》中记载,海州地区的地方官梁彦超就曾被雷电打伤。
除了《晋书》和《宋史》的记载,记录南北朝和明朝的史书也出现了和雷电灾害的有关记载。比如,在南北朝时期,雷电形成的大火就焚毁了南昌地区的3000多个房屋。
雷电对国家造成的灾害伤亡是极其巨大的,在古代,由于缺少足够的避雷设施,古代皇宫被雷电击中的事情是时有发生的。
比如,在公元1643年,明朝的太庙被雷电袭击。在古代“家天下”的观念中,太庙就是一个国家核心权力的象征,也是皇权传递的标志,更是后世皇帝对先帝的尊重。太庙被雷电袭击,这意味着什么呢?在“天人感应”观念根深蒂固的古代,君臣确实不敢把这件事想下去。巧合的是,就在明朝太庙被雷电袭击的第二年——公元1644年,历时276年的大明帝国在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联合打击下轰然倒塌,而1643年的雷电袭击或许就是明朝走向最后结局的预兆。
大明帝国的太庙都能遭到雷电的袭击,民间简单很多的房屋,其抗雷电袭击的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弘治皇帝朱佑樘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帝王,他在位18年间选贤举能,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扫朝廷的“颓废负能量”,将明帝国带入又一个中兴时期。然而,就在朱佑樘为了明帝国强大励精图治的关键时刻,明帝国的贵州省出现了雷电灾害,雷电击损了贵州省田间的禾苗,在客观上给当地民众的庄稼收成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元朝时期,今天北京市万安寺的大火,就是雷电灾害导致的。根据史书记载,元朝皇帝得知万安寺大火这件事情后竟然哭了起来。
雷电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害,而古人对“雷电”的敬畏也是可想而知的。一系列神话传说的记载也能体现出古人对雷电的敬畏之心。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地理书籍《山海经》就记录了专门“发明”雷电的“大神”雷泽,到了后来的神话传说中,又出现了“雷公电母”的传说。在古典小说《西游记》章节中,雷公电母就曾帮助孙悟空大战青牛精(太上老君的坐骑)。在古代劳动人民的印象中,雷公能辨别人间善恶,主持人间正义,打击贪官污吏。
从科学角度解释“电”
除了从神话的角度解释雷电,一些古代哲学家和科学家还从科学的角度试图解释雷电现象。比如,《庄子》一书就曾解释“摩擦起电”的自然现象,汉朝的哲学家王充就曾在《论衡》中解释雷电现象的起源是:夏季阳光的高强度照射产生了雷电。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王充还做了科学实验——将水浇在正在炼铁的火上,整个火苗出现了和天上雷电类似的现象。除了王充和庄子,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南宋的思想家朱熹也都从不同的角度,科学合理的解释雷电现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能看出,虽然古代没有今天意义的电,但古代人通过小小的“电”字对雷电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认知。到了近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终于更加深入的知晓雷电现象发生的真实原因。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说文解字》 许慎 东汉
【2】《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普及版编委会编制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