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唐朝建立之后,虽然继续搞府兵制,但吸取了隋朝的教训,不穷兵黩武,不好大喜功,让老百姓能够喘口气。唐太宗贞观年间,确定全国分为六百四十三个军府,又根据人口多少将军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军府定额一千二百名士兵,中等军府定额一千名士兵,下等军府定额八百名士兵。然后在军府所辖人口中,再根据一定的比例选拔勇武之人为府兵。按唐初的原则,府兵的个人装备(包括弓箭、横刀、军装、行军装具等)和粮秣物资都要自备,所以一般是选择家中财力较强的人充当府兵,这样有助于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也能保证府兵的质量。被选拔为府兵的人有免除赋税和徭役的福利,但是要终身服役,一直从二十岁服役到六十岁才退役。如果府兵在战斗中立下军功,将获得各种封赏,包括赐予官职。同时,府兵还可以轮流充当“宿卫”部队,也就是拱卫皇帝的近卫军,身穿精良的铠甲,守卫长安宫城,这也是一大荣耀。正因为政策合理,又有激励机制,所以唐初的府兵制效果很不错,既能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开篇有一段为人熟知的话:“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在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的问题上,军事问题往往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的王朝众多,其衰亡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是,军事力量的衰落往往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从本篇开始,笔者将要创作一个“帝国衰落的军事密码”系列,从我们最熟悉的唐宋元明清五个王朝的军事制度入手,通过分析这五个王朝军事力量由盛而衰的过程,揭示王朝衰落的原因。本篇是第一篇,讲讲大唐帝国衰落的原因。

北京军博古代战争馆入口处的孙子名言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1)

提到唐朝,中国人总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所谓“强汉盛唐”,唐朝的强盛是全面的,不仅文化上辉煌灿烂,经济上繁荣富庶,军事上也是武功赫赫,疆域辽阔,威震四方。但是,如此辉煌的大唐帝国,为何在“安史之乱”后迅速从辉煌的巅峰跌落下来,以至于之后一百多年再没有复兴,最后走向了藩镇割据、四分五裂的结局呢?这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很多的,但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唐朝军事制度的崩坏,以及因此导致的中央政府对军事力量的失控。

唐朝军事力量的兴衰,直接决定了唐王朝的兴衰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2)

说到唐朝的军事制度,自然绕不过府兵制的话题。《新唐书》有云:“惟唐立府兵之制,颇有足称焉。”似乎唐朝的府兵制颇有可称道之处。那么,到底什么是府兵制呢?府兵制又是怎样一种军事制度呢?咱们就要发挥“刨根问底拦不住”的精神,往唐朝的“祖坟”上刨了。府兵制最早是南北朝时北周创立的一种军事制度。当时的北方,北周和北齐对峙,北齐军队主要由骁勇善战的鲜卑人组成,而北周境内鲜卑人少,军事上明显干不过北齐。为了扩大兵源,北周把统治下的汉人百姓中的勇武之士编入二十四个“开府”(即军区),由国家授给土地,平常种地,免除赋税和徭役,农闲接受军事训练,战时则集中起来,发给武器装备,根据事先制定好的编制组成军队出征,战事结束则解散回家。这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大大扩大了北周的兵源,使其在军事力量上最终超过了北齐,进而统一了北方,为隋朝最后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周时期的墓葬壁画,反映了征发府兵的情景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3)

隋朝建立以后,把北周的府兵制也继承了过来,并且进一步加以扩大。按照隋朝制度,所有百姓成年后都由国家授给土地,每年向国家缴纳粮食和丝织品作为赋税,这就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而国家则在战时在百姓中按照一定比例征发府兵,府兵的粮秣物资由自己承担,但同时国家也在征发期间免除被征发人的一切赋税。本来这套制度既保证了国家有兵可用,又能照顾到百姓利益,也算不错。结果到了隋炀帝时期,一边三征高句丽,一边开拓西域,一边开大运河,一边建东都城,征发百姓无休无止,老百姓没法种地,国家也没了税收,最终隋朝彻底崩盘,被唐朝取代。

描绘高句丽重骑兵追杀隋军情景的高句丽壁画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4)

唐朝建立之后,虽然继续搞府兵制,但吸取了隋朝的教训,不穷兵黩武,不好大喜功,让老百姓能够喘口气。唐太宗贞观年间,确定全国分为六百四十三个军府,又根据人口多少将军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军府定额一千二百名士兵,中等军府定额一千名士兵,下等军府定额八百名士兵。然后在军府所辖人口中,再根据一定的比例选拔勇武之人为府兵。按唐初的原则,府兵的个人装备(包括弓箭、横刀、军装、行军装具等)和粮秣物资都要自备,所以一般是选择家中财力较强的人充当府兵,这样有助于减轻贫苦农民的负担,也能保证府兵的质量。被选拔为府兵的人有免除赋税和徭役的福利,但是要终身服役,一直从二十岁服役到六十岁才退役。如果府兵在战斗中立下军功,将获得各种封赏,包括赐予官职。同时,府兵还可以轮流充当“宿卫”部队,也就是拱卫皇帝的近卫军,身穿精良的铠甲,守卫长安宫城,这也是一大荣耀。正因为政策合理,又有激励机制,所以唐初的府兵制效果很不错,既能调动起府兵的积极性,使唐朝的军事力量足以拱卫边疆,又不至于使百姓负担过重,可谓两全其美。

唐墓壁画中描绘的担任宿卫部队的府兵形象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5)

府兵制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保证了中央对于军权的掌握。按唐朝的制度,每当有战事发生的时候,被征发的军府就根据皇帝下发的鱼符进行动员,把府兵按火、队、旅、团的建制编成军队,交给朝廷指定的将领。战事结束后,将领回朝交还鱼符,被征发的府兵则回家解散。这样一来,将领无法长期掌握军队,从而避免了藩镇化的倾向。所以这一套制度可谓是设计得十分严密,为唐初的天下大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用于征发府兵的凭证——鱼符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6)

但是,随着唐帝国疆土的不断扩张,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问题开始出现了。首要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唐朝的土地兼并从唐初之后就日益严重。皇亲贵族、勋贵、大臣兼并土地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例如,唐太宗年间,泽州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唐高宗时期,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唐玄宗的姑妈太平公主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大量土地都变成了权贵富豪占有的私人土地,国家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能分配给百姓的土地也就越来越少。唐初的时候本有规定,府兵出征,如果立有战功,国家就会赐予“勋田”,归个人所有。如果府兵战死沙场,其所授之田就归其子孙所有,不用交还国家。这本是府兵制中的重要激励机制,结果因为朝廷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这个激励机制逐渐就成了一纸空文,府兵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不会那么高了。

反映唐代贵族奢靡生活的壁画,其背后是土地兼并的愈演愈烈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7)

其次,随着唐朝不断的开疆拓土,征战的范围越来越大,府兵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比如开拓西域的战争,需要远征万里,被征发的府兵基本上三年五载回不了家,家里没了壮劳力,地都没法种,一家老小生存都成了问题。正如杜甫在《兵车行》中所描述的那样:“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张小敬出征数年,回家一看,一家老小都已饿死,这个情节正是所谓“盛唐”时期被征发的府兵们悲惨境况的真实写照。自己在前方流血,妻儿在家里饿死,这种状况下士兵若还士气旺盛那就真有鬼了。

油画《兵车行》,反映了被征发的府兵

与家人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8)

除了负担沉重,被征发的府兵的高死亡率也是打击士气的一大重要因素。现在的人说起唐朝,基本都是“大唐天下无敌”的调子,而实际上,即便是所谓“盛唐”时期,唐朝对周边各族战争的失败率也是非常高的,而且一个败仗下来往往是损失兵员极其惨重。例如唐高宗时期对吐蕃的大非川之战,五万唐军全军覆没;武则天时期讨伐契丹,前后两次大规模出征都被打得全军覆没,死者数万人;唐玄宗时期两次进攻南诏,结果都惨败而归,唐军损失不下二十万人。死亡率如此之高,自然也让府兵们的士气受到了沉重打击。

唐军在作战中经常伤亡惨重,

造成了府兵士气的低落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9)

从隋朝和唐初的经验看,府兵制要维持下去,关键在于两点,即有足够的土地分配和有限度的征发。现在唐朝这两点都做不到,府兵制当然也就无法维持。府兵的士气越来越低落,战斗力也越来越差,逃避兵役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不惜以自残来逃避征发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情况下,唐帝国要维持已有的巨大盘子,要抗衡周边强悍的各族,只能改变军制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府兵制正式宣告终结,募兵制取而代之,朝廷通过发放军饷的方式招募士兵,使之脱离农业劳动,成为专职训练和作战的专业士兵。同时,为了加强将领的指挥能力,又实行了节度使制度。之前唐朝的将领,都是有了战事临时接受任命,打完仗以后再交还兵权,这样做可以防止将领长期掌握军队,但是弊病也很明显,当对手过于强悍时,很容易造成兵将脱节、指挥失灵的局面。实行节度使制度以后,边疆的将领长期出任节度使,长期掌握一支军队,这样主将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部队、控制自己的部队,作战中也能更有效地进行指挥。

唐玄宗后期唐朝节度使及所辖兵力分布图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10)

应该说,唐朝放弃了府兵制,确实在短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唐玄宗时期,唐军对吐蕃的战争一改之前的颓势,逐步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北方边疆由于大量招募胡人战士,使北方唐军战斗力大大加强,对契丹、奚等民族形成了较强的威慑力。但是,正所谓利弊相随。募兵制的实行,使得朝廷的军费支出成倍增加,唐玄宗执政初期,一年军费开支才200万贯,到了其执政末期,军费已经膨胀到了1500万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而节度使制度的实行,又使得大量精锐军队成为了节度使的私人军队,对国家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终于,在唐玄宗执政末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这场持续八年之久的战乱令唐朝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油画《马嵬遗恨》,辉煌的唐朝和辉煌的府兵制一起化为历史的云烟

大唐兴衰总结:成也府兵败也府兵(11)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唐朝开始逐步陷入藩镇割据的局面。为了对付藩镇军阀,唐朝皇帝不得不也自己招募一支军队,也就是所谓的禁军。但是,由于此时的唐朝中央政府的财力已经有限,皇帝掌握的禁军对各路藩镇也无法形成压倒性优势,说白了,皇帝也只是一路较大的藩镇而已。此时,唐朝皇帝终于又想起了曾经为大唐帝国立下赫赫功勋的府兵制来。唐德宗就曾下令招募士兵屯田,企图重新恢复兵民合一的府兵制,然而,曾经辉煌的府兵制连同曾经辉煌的大唐帝国,都湮没在历史的潮流中,再也不可能复兴了。最终,大唐帝国被不断坐大的藩镇军阀所取代,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参考文献:《北周书》、《隋书》、《新唐书》、《唐六典》、《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国军事史第三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