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崖子分区图:1962年1966年的大连卫星图看历史上的泡崖子
泡崖子分区图:1962年1966年的大连卫星图看历史上的泡崖子1902年沙俄的规划图所谓“泡”泛指南北两处天然湖泊,汛期会在“友谊桥”下对接。水天一色颇为壮观。早年并没有西北路,往北必须穿行“康顺园”两山之间,层峦叠翠也可如诗如画,到达前革地界方一马平川 。大连人和山东人有着扯不尽的渊源。周水子北边的泡崖子村,那里的人,很多人祖先都是山东人。老泡崖子人都知道,泡崖子村西边有一座水泥厂,就是大连最著名的“大连水泥厂”,现在已经搬迁了,新型建了天泉小镇,华润建了24城。就在大连水泥厂南侧,有一个小自然屯,泡崖子人都把那里叫“海南屯”,都是平房瓦房,但是不同于王家屯、朱家屯、金家屯,就是小。海南屯里住的人,全部都是山东“闯关东”过来的人。海南屯的人,说话明显的“与众不同”,那纯正的山东味,显示了这些人正是传说中的闯关东的人的后代。海南屯在哪?请教一些泡崖子的老住户,和水泥厂的老员工,就在图示中数字2对应的东边,414路和612路水泥路车站东南边一点,而车站
1971年泡崖地图
2018年的百度地图
从对应的数字可以看出泡崖子几十年来的变化。
1973年俄文地图的泡崖子
大连人和山东人有着扯不尽的渊源。周水子北边的泡崖子村,那里的人,很多人祖先都是山东人。老泡崖子人都知道,泡崖子村西边有一座水泥厂,就是大连最著名的“大连水泥厂”,现在已经搬迁了,新型建了天泉小镇,华润建了24城。就在大连水泥厂南侧,有一个小自然屯,泡崖子人都把那里叫“海南屯”,都是平房瓦房,但是不同于王家屯、朱家屯、金家屯,就是小。海南屯里住的人,全部都是山东“闯关东”过来的人。海南屯的人,说话明显的“与众不同”,那纯正的山东味,显示了这些人正是传说中的闯关东的人的后代。
海南屯在哪?请教一些泡崖子的老住户,和水泥厂的老员工,就在图示中数字2对应的东边,414路和612路水泥路车站东南边一点,而车站南边是当时的一些日本房,整齐排列的。而日本房的东边就是海南屯的位置。但是要说在大连,到底有多少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这个还真没有具体统计。但是,整个东北的闯关东的总数,还是比较清楚的。其实山东来大连的不能完全算是闯关东,全家人都过来的少,年青人多,家都在山东,和现在的农民工差不多。而不是和那些闯关东的全家一起走。另外来大连的大部分是胶东人,日本在统治大连的时候城市发展需要人,多次去山东招人。所以大连人很多不能算是闯关东来的,至少日本占领的时候不应该算,就像是现在到南方打工赚钱养家一样,但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大连可曾经叫做“关东州”,是否有渊源那要看专家的解读了。
在大连,周水子辛寨子到革镇堡南关岭,地名或多或少都有出处。唯独泡崖鲜见只言片语。放眼历史大视野,由于紧邻周水子机场,还有“日俄战争”遗址,泡崖其实早已名扬世界。
所谓“泡”泛指南北两处天然湖泊,汛期会在“友谊桥”下对接。水天一色颇为壮观。早年并没有西北路,往北必须穿行“康顺园”两山之间,层峦叠翠也可如诗如画,到达前革地界方一马平川 。
1902年沙俄的规划图
不知年代的地图估计应该是上世纪20年代以前的有100年了
“南泡子”又称“前泡子”,横亘在泡崖和南山村之间。老辈人喜欢将泡崖加个“北”字。南山又叫“南泡崖”,简称“北邦”“南邦”。之前的泡子的面积还是非常大的。
1924年,日本当局引流入海修筑机场,于1927年竣工通航。据老辈人讲,泡子水抽干后大泥鳅足有一尺长活蹦乱跳。飞机场除现今的东西跑道,原先还交叉东南至西北的短跑道,迎面是座山岗还发生过事故。建设灯塔俗称“汽灯山”周围群山连绵似天然屏障,属千山余脉蕴藏石灰石。这就是“崖”的所在。
跑道还有南北向的
儿童时代,机场真是好去处,捉蝈蝈抓蚂蚱,雨后初晴遍寻“水老牛”。母的有“籽”,烧热像大米粒似的喷香。五十年代还有留土战壕,看见“马蛇子”也就是“蜥蜴”,小孩子们捡起石块就打,断离的尾巴仍会不停地翻卷。周边的水沟清澈见底,生长芦苇样的植物,间或有狗尾巴花,纸条弯向水面划出朵朵涟漪。妇女们在这里洗衣裳。三五成群说家长里短。“小件”随手晒在草棵上,暖风习习五彩缤纷。跟来的孩子也闲不住,蜻蜓、青蛙吸引眼球。把玻璃瓶装上饼子渣,沉到水底再猛然提起,里面的小鱼乱碰乱撞。冬季就是划冰车,一直跑到王家桥晌饭也没顾上。
“北泡子”又称“后泡子”,挖掘十米深的沟渠排水修铁路。原有的住户搬至“后山顶”即“泡崖大街”。“玉山”即“榆山”,砍伐殆尽又遍植松树。困难时期人们在坡下开荒种地挖出碗口粗的树根,另有黄皮白瓤的根茎,手指粗可生食。山那边背阴植被茂盛,生长“伞子花”即野百合,包括多种中药材。曾采到“松树伞”,拿回家长辈极为称道。据信“玉胜”“宇峰”都是由玉山演化而来。“金兴”“金新”立意不错却极易混淆,外地人更是理不清。数“游崖门”欠妥,无论念ya或ai都挺拗口。
据《甘井子区志》记载,明末清初朝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闯关东人口大多以山东登州府为主,王金范等姓祖籍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
大连原来曾经有老虎,难以置信吧?
泡崖也有“三大姓”之说。“金”是占山户即最早的移民。哥仨先是落脚由家村,一人遭老虎袭击不治。后辗转来到泡崖,背靠远山择水而居,先祖力大无比能举起碾盘上的石滚子。另有一支迁至黑龙江双城。谱系:“廷立安邦国,荣名振万方,德行山岳永,福共海天长。如今在牧城驿湖的南侧还设立“老虎沟”公交站,实地走访周边山多林密,“老虎伤人”事件仍在流传。综合考量数百年前,大连地区曾是老虎出没当属大概率参照现在的环保理念,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当然不意外大连要不然能有老虎滩吗?
泡崖子的三大姓
“朱”姓随山户“广守邦家治,君思万世存”,“王”姓是买山户,多谢王大哥宣讲“建致復克,宗政维学,作x永承”。比较而言,老王家最昌盛发达。祖辈曾赢取功名尊称“老先生”。标准的四合院正居村中央,大门楼影壁墙不同凡响,正房厢房青砖到顶严丝合缝。
后面建家庙松柏常青,耸立数座石碑,宽一米高两米。上端二龙戏珠下设碑座。虽然内容多为节烈,但体量形式制不输名山谷刹,都说“四清”。据司姓老支书讲已收藏在旅顺监狱。真是意外的惊喜。
王家屯的四合院是哪一个呢?
1907年春,日本山口县小野田水泥制造株式会社大连分社在泡崖村建厂,1909年6月1日试车投产,招募大批山东“卯子工,人生地不熟只能搭个窝棚栖身,约定俗称“海南屯”。但后期逐渐翻建瓦房,但格局难改。胡同最宽一米,俩人碰头只供一人先行。“神社”布局宽敞,门口“开”字型的水泥建筑叫“大杠子”,准确称谓“大乌居”,附近村民则称“田忠庙”,找到了20年代地图上标示的“小野田神社”。百米开外就是“西大楼”,高级白领住宅区。
20年代水泥厂周围的地图
海南屯、日本房、神社的位置
规整的日本房散落其间掩映在花草丛中,户与户相聚甚远,可谓只闻鸟鸣不见人影,日占时期是住着高级白领。
曾经泡崖子的苞米是远近闻名,有“辛寨子萝卜南关岭的瓜,泡崖的苞米人人夸”,此言不虚。当地品种“马牙子”棒大轴细籽粒饱满实成,在农产品博览会上拔得头筹。碴好的疙子胶粘表面浮一层油,闻着香气扑鼻。耕种高粱、谷子、糜子、荞麦、大麦、黄豆、绿豆、小豆、豇豆、豌豆、地瓜、土豆、花生、芝麻、苎麻、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还种棉花。房前屋后还种烟草,甜杆等。 山后草园的国光苹果也小有名气,以甜脆耐储著称。
62年的泡崖子全景
当年水泥厂附近有东大楼,西大楼,小房 ,厂前等四大地界,这几个地名只有老泡崖子人和水泥厂的老职工知道了,其中西大楼和东大楼是原来水泥厂的职工家属宿舍,东大楼又叫做红楼或者鬼子楼,苏联斯大林风格浓烈,不同于那种赫鲁晓夫风格楼,或者勃列日涅夫楼,总之还是要好看一些,所以现在当做保护建筑保留下来了,当年在泡崖子是为数不多的高楼了,尽管只有几层楼,西大楼就是现在弘文中学一片老楼,东大楼就是在玉丽街附近的几栋水泥厂老楼,小房在玉镜路往前走铁路上的那个小桥那里。
原来的荒地后来变成了欣乐公园,如今又成为了待改造地块
原来的水泥制品厂和石矿变成了泡崖康居园,康馨园和北宸公园
原来的黄泥坑就势改造成了泽龙湖
泽龙湖暴得大名,原先不那么文绉绉叫做黄泥坑,是并排两处方塘,用作水泥厂发电车间冷却循环水,中间的土路宽广柳树成行。原来的面积不现在大多了,现在缩小了一半不止,当年周围的住户妇女们专程来此洗衣裳,水泥厂当年效益不错,还放养淡水鱼当作福利。没想到职工不买账,嫌乎土腥味,好心当作驴肝肺。九十年代,黄泥坑旧貌换新颜,改建成泽龙湖公园。2017年更是锦上添花,作为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投资1600万,增设健身步道、健身广场、观景平台等,又新建栈道,连接陆地与湖心岛。并首次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在沟渠上面铺设白色鹅卵石,收集和过滤雨水。附近的居民受益良多,开口闭口“住在泽龙湖跟前”俨然成为标志性的景点。
本文感谢“大连刺锅额”“泡崖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