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人风骨图,书斋雅韵带你随明代历史变迁看妙手丹青
明朝文人风骨图,书斋雅韵带你随明代历史变迁看妙手丹青图|石锐山水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明代前期的皇帝,如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英宗朱祁镇、孝宗朱佑樘等都对绘画很重视,招揽了大批宫廷画师在画院里为皇室贵族服务。当时宫廷画师的主要绘画类型有肖像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明代宫廷肖像画大部分反映的是皇室贵族的生活场景。这一时期的画家继承了既往的传统 遵循成法与定规 在较为严格的传承延续中求再兴。画家的努力体现了他们对往昔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将精华在当代予以推进的追求。唤醒内心的情感,完成旷世的心灵对话。明朝是绘画艺术发展十分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经过一系列历史变迁,流派林立,纷繁杂沓。后期士大夫文人画更是向独抒性灵发展,以画为乐、以画为寄。较前朝相比,这时期的画家画艺功底扎实,画迹雅俗共赏。地区流派、技法流派、个人风格的兴起、画艺的交融与对峙,使明代绘画界面目多彩、争奇斗胜。
苏轼曾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则为画。
作为书斋雅物,
画以笔墨诉心声,让观者在诗画中
赏枫叶流丹、夕晖晚照、梅花疏影,
唤醒内心的情感,
完成旷世的心灵对话。
明朝是绘画艺术发展十分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经过一系列历史变迁,流派林立,纷繁杂沓。后期士大夫文人画更是向独抒性灵发展,以画为乐、以画为寄。较前朝相比,这时期的画家画艺功底扎实,画迹雅俗共赏。地区流派、技法流派、个人风格的兴起、画艺的交融与对峙,使明代绘画界面目多彩、争奇斗胜。
明代前期的皇帝,如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英宗朱祁镇、孝宗朱佑樘等都对绘画很重视,招揽了大批宫廷画师在画院里为皇室贵族服务。当时宫廷画师的主要绘画类型有肖像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明代宫廷肖像画大部分反映的是皇室贵族的生活场景。这一时期的画家继承了既往的传统 遵循成法与定规 在较为严格的传承延续中求再兴。画家的努力体现了他们对往昔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将精华在当代予以推进的追求。
图|石锐山水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明代早期画坛基本形成了三大体系并立的格局,即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宫廷“院体”绘画和活跃于江浙一带民间画坛的“浙派”绘画。三派之中,宫廷绘画和“浙派”绘画在这一时期占主要地位,影响最大。
图|王舜耕花卉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浙派”是我国绘画史上首个以地域命名的绘画流派,注重技法及理论创新,作画风格结构严谨,描绘准确,而又不失酣畅淋漓,豪迈洒脱。在当时与“院体画”一起可以说是画坛的主流。
明代中期,在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文人画家的书画作品也得到了极大的突破,涌现出一批吴门画家,他们以创新的面貌、庞大的阵容、炽盛的声势,取代“院体”、“浙派”而主盟画坛,将文人绘画推向高峰。“吴派”承继文人画传统,在拓展题材、强调主体、抒写情致和追求笔墨形式、创造多样风格等方面,都有力地推进了文人画的发展,使其成为时代主流。
图|贾鸿儒古木苍鸾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随着“以画为娱则高,以画为业则陋”的观念逐渐淡化,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加活跃,文人作为绘画品的创作主体,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坦然的融入市场化的洪流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画家,从而催生出无数精品画作,流芳百世。这样的转变也促进了绘画艺术从“庙堂”到“江湖”的转化,文人书画,不再局限于王公贵戚,社会精英,而是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观赏的艺术品。
明代晚期,明王朝内有累世积存下来的日益尖锐的思想危机和社会危机,外有咄咄逼人的强敌寇边。在政治腐败、思潮多变的社会状况下,一股看重个体、推崇自我的社会思潮兴起,它弘扬主体意识,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人的尊严。人的审美意趣随之嬗变,艺术取得蓬勃发展,形成艺术史上一个重大转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人才辈出,学派蜂起,这段时期甚至被有的学者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图|须用嘉云峰晚晴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在这一时期,明代绘画出现了新的发展。代表人物有“松江画派”董其昌;“武林画派”蓝瑛;“南陈北崔”陈洪绶和崔子忠。
这时期的画家,大多出生于明代,甚至在明末已开始艺术活动。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始而明室衰微、明清易代、满汉矛盾上升,继之生产恢复,清承明制,社会稳定,各安其业。各类绘画直承晚明余绪稳步发展。才华横溢的画家们没有停止思考的脚步,他们回应并重释了绘画传统,用自己的画笔谱写了非凡的人生。
图|蓝孟梅花野桥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书斋雅韵--馆藏明代绘画精品展”遴选山东博物馆藏72件明代精品,时间跨度为明代早期至明末清初。这是继“妙染寻幽—山东省古代绘画精品展”后又一次明代绘画的视觉盛宴。书斋雅韵带你随着明朝时代变迁,逐百年历史洪流,看这个时代赋予的画风衍变。
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山川流泉、烟朦柳荫,
经由画者点染,
复活于纸绢,
世代相传。
“书斋雅韵—馆藏明代绘画精品展”
带您细看明代妙手丹青,
赏绘画视觉盛宴。
「展览信息」
“书斋雅韵--馆藏明代绘画精品展”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二楼11号展厅
来源: 山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