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两晋十六国:两晋十六国的皇帝庙号

历史两晋十六国:两晋十六国的皇帝庙号到了中原沦陷、永嘉南渡,晋元帝司马睿虽然名义上是东晋开国之君,但很大程度上就是军阀与权臣的玩偶,靠勉强的“中兴之功”,混个“中宗”庙号已经够本了。而他自己,虽然才是真正的“始受命”为天子者,又有让晋朝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功业,也只能如汉光武帝例,拿个“世祖”庙号了。司马昭击败诸葛诞起兵,攻灭蜀汉,先封有独立封国的晋公,再封晋王,追封父兄为晋宣王,晋景王。严格地说,他才是司马氏一族的“始受封”者。其子司马炎代魏为晋,除了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外,还将生前只是个舞阳侯,而且也不是有独立封国之诸侯的祖父和伯父,一并尊为宣皇帝,景皇帝,应当是基于司马懿诸弟、诸子组成的司马氏宗族,势力极其强大,需要他们支持的缘故。等司马炎攻灭东吴,统一天下后,确定父亲司马昭为“太祖”,如曹魏例,这很正常,而以祖父司马懿为“高祖”,伯父司马师为“世宗”,本质上也是既要强调自己这支才是大晋朝的正统嫡脉,同时,又是对众多司马氏宗亲

从曹魏王朝开始,曹丕尊其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叡尊其父为"高祖文皇帝",自己在生前就确定“烈祖”庙号,于是短短十几年,曹魏就有了三祖,两汉时期还十分严谨的庙号系统,就已经被滥称和浮夸化了。

司马氏晋朝:

司马懿作为魏明帝曹叡时代, 西拒诸葛,东并辽东,南退孙吴,诸多军事行动的实际执行人,凭赫赫军功挣下偌大声望,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实际掌控了曹魏政权,开创幕府,但终其一生,名爵上只是个舞阳侯,论权势也只不过与前汉之霍光相当。

历史两晋十六国:两晋十六国的皇帝庙号(1)

其长子司马师承爵后,击退诸葛恪大军,平定毋丘俭起兵,进一步巩固司马氏的幕府政权,他死后,舞阳侯爵位给了年幼的嗣子司马攸,摄政权力给了弟弟司马昭。

历史两晋十六国:两晋十六国的皇帝庙号(2)

司马昭击败诸葛诞起兵,攻灭蜀汉,先封有独立封国的晋公,再封晋王,追封父兄为晋宣王,晋景王。严格地说,他才是司马氏一族的“始受封”者。

其子司马炎代魏为晋,除了尊司马昭为文皇帝外,还将生前只是个舞阳侯,而且也不是有独立封国之诸侯的祖父和伯父,一并尊为宣皇帝,景皇帝,应当是基于司马懿诸弟、诸子组成的司马氏宗族,势力极其强大,需要他们支持的缘故。

历史两晋十六国:两晋十六国的皇帝庙号(3)

等司马炎攻灭东吴,统一天下后,确定父亲司马昭为“太祖”,如曹魏例,这很正常,而以祖父司马懿为“高祖”,伯父司马师为“世宗”,本质上也是既要强调自己这支才是大晋朝的正统嫡脉,同时,又是对众多司马氏宗亲的一种安抚,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而他自己,虽然才是真正的“始受命”为天子者,又有让晋朝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功业,也只能如汉光武帝例,拿个“世祖”庙号了。

到了中原沦陷、永嘉南渡,晋元帝司马睿虽然名义上是东晋开国之君,但很大程度上就是军阀与权臣的玩偶,靠勉强的“中兴之功”,混个“中宗”庙号已经够本了。

他儿子晋明帝司马绍,真正的潜谋独断,以弱制强,平定王敦之乱,分化过江侨族,分授四州,强本弱枝而分上流之势,虽享国日浅,天不假年,终究奠定了东晋司马氏的百年基业。

历史两晋十六国:两晋十六国的皇帝庙号(4)

在晋朝已经有了“高祖”司马懿,“太祖”司马昭,“世祖”司马炎,“世宗”司马师,“中宗”司马睿,正规的上等庙号只剩“太宗”“高宗”可选时,

按晋明帝其生平功业,称个“太宗皇帝”,也是肯定够格的,然而朝臣们大概认为他功业太高,所以,仿照曹睿例,直接给他发明了一个新庙号“肃祖”,于是大晋王朝不到一百年,居然就已经有“四祖”了,比曹魏更胜一筹。

到最后,“晋太宗”轮到谁了呢?那个给桓温当了一年傀儡,忧惧而死的晋简文帝司马昱。东晋名臣谢安,如此评价其人:「简文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司马昱这个“先帝”除了会清谈,只配去比著名痴儿司马衷。

当时五胡十六国的各个政权,也有类似例子:

匈奴汉国:匈奴屠各部的首领刘渊,举兵反晋后,自称继承两汉与蜀汉的帝系,给刘禅加上“孝怀皇帝”谥号,给刘备加上这个曹睿发明的“烈祖”庙号,凑成“大汉三祖五宗”,可谓不学无术之极了。

而刘渊死后,被尊为“大汉高祖光文帝”,庙谥明显是比照刘秀取的,于是,在匈奴汉国的话术体系里,大汉王朝也有了太祖高皇帝刘邦、世祖光武帝刘秀、烈祖昭烈帝刘备、高祖光文帝刘渊这“四祖”。

只不过匈奴人这种沐猴而冠,连他们自己都知道是自欺欺人,刘渊子孙被汉人权臣杀绝,族子刘曜即位后,就说「吾之先,兴于北方。光文立汉宗庙以从民望。今宜改国号,以单于为祖。亟议以闻!」,从此改国号为赵,把匈奴汉国变成了匈奴前赵,以冒顿单于和刘渊为祖,祭祀配天。

羯人后赵:石虎作为开国君主石勒的族侄,杀尽石勒子孙夺位后,将石勒尊为“高祖明皇帝”,显然是有意贬低,而他死后,被儿子尊为“太祖武皇帝”这样开国之君的标配庙谥。

鲜卑燕国:开国之君慕容儁,在入主关东,自立为帝后,将政权最初奠基、实际割据的辽东公、祖父慕容廆,尊为“高祖武宣帝”;将自封燕王,“如魏武、晋文辅政故事”,并得到东晋朝廷承认的父亲慕容皝,尊为“太祖文明帝”。

慕容儁这个真正的开国之君,被尊为“烈祖景昭帝”。而在燕国覆灭后十余年后,于关东复国成功的慕容垂,被尊为“世祖武成帝”。

燕国被北魏打残,丢掉河北河东大片土地后,割据山东的慕容德,被尊为“世宗献武帝”。退回辽西后,杀死篡位的权臣兰汗,再次复国的慕容盛,被尊为“中宗昭武帝”。

氐人前秦:氐人首领苻洪,在后赵瓦解时,聚集部众,在河南枋头自称三秦王。其子苻健据关中,正式立国称帝后,尊苻洪为“太祖惠武帝”。苻健之子苻生,尊苻健为“世宗明皇帝”。苻健之侄苻坚,弑君夺位后,将伯父改尊为“高祖景明帝”,以此安抚苻健诸多子孙。

前秦淝水之战惨败,土崩瓦解,苻坚被羌人后秦政权俘虏杀死,被其子苻丕尊为“世祖景昭皇帝”。而苻坚的族孙苻登,只剩陇右几郡之地,和后秦拉锯九年,终被俘杀,被其子在亡国前尊为“太宗高皇帝”,聊以自慰。

羌人后秦:开国君主姚苌,被尊为“太祖武昭帝”,其子姚兴被尊为“高祖文恒帝”。

……

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只不过五胡十六国大部分都是短命政权,很多往往传承三四代人就灭亡了。因此,“太祖”“高祖”“世祖”往下,往往是“太宗”“世宗”“高宗”这些传统庙号还没轮上,国祚已然不存,自欺欺人却又何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