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秋夜的诗与画:在明朝才子的诗文书画中赏一轮明月

中秋夜的诗与画:在明朝才子的诗文书画中赏一轮明月再来看看“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文徵明,与唐伯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活了90岁,在四大才子中,他是最长寿的一个,见到中秋之月的次数自然也是最多的。虽然这个传说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正符合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因此女子们都在中秋这天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你看画中的人们,是在祭月,也是在祈求美好的未来。不知道你的家乡现在还有没有祭月的习俗?“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古代的帝王会在每年的农历8月15日进行祭月,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时已经很兴盛热闹,到明清时中秋节就发展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古人认为中秋节祭月可以消灾祈福,男人可以祈求科举功名,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而女子则可以祈求月中嫦娥赐予美貌。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齐国丑女无盐以品德入宫,但因为长得丑一直没有被宠幸,知道某年八月十五赏月时,她在月下虔诚拜月,天子看到她突然觉得她美

中秋将近,你有没有打算好去哪里赏月呢?不如先随我一起到明朝几位才子的诗文书画里赏赏明朝时的月亮,听听才子们的心声。

杜堇 《祭月图》中秋祭月 将心愿托付给月亮

中秋夜的诗与画:在明朝才子的诗文书画中赏一轮明月(1)

杜堇《祭月图》中国美术馆藏

明朝画家杜堇的这幅《祭月图》画面虽然比较陈旧,但其实相当热闹,这幅画描绘的是中秋夜家庭祭月的场景,庭院中用屏风围起来的桌案上摆满了祭品,男女主人正在桌旁忙着张罗,一旁的女眷、孩童都期待地围绕在旁。

其实中秋祭月之俗,古已有之,甚至连中秋这一节日本身就起源于古人对月亮的崇拜。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古代的帝王会在每年的农历8月15日进行祭月,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渐渐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时已经很兴盛热闹,到明清时中秋节就发展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

古人认为中秋节祭月可以消灾祈福,男人可以祈求科举功名,早步蟾宫,高攀仙桂,而女子则可以祈求月中嫦娥赐予美貌。

关于这个说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齐国丑女无盐以品德入宫,但因为长得丑一直没有被宠幸,知道某年八月十五赏月时,她在月下虔诚拜月,天子看到她突然觉得她美丽出众,便立她为皇后。

虽然这个传说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正符合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因此女子们都在中秋这天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你看画中的人们,是在祭月,也是在祈求美好的未来。不知道你的家乡现在还有没有祭月的习俗?

中秋夜的诗与画:在明朝才子的诗文书画中赏一轮明月(2)

文徵明 《中庭步月图》但得常闲似此时,不愁明月无今夕

再来看看“诗文书画”无一不精的四绝全才文徵明,与唐伯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活了90岁,在四大才子中,他是最长寿的一个,见到中秋之月的次数自然也是最多的。

作为书法大家、画坛宗师、文学家,文徵明的中秋既给我们留下了书帖,又有文人画与诗歌,丰富多彩的很。

先来看看他的这幅《中庭步月图》,这幅画是一幅写实记录,描绘的是153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家中有客来访,63岁的文徵明与朋友小醉后在庭院中品茗、赏月的情景。

中秋夜的诗与画:在明朝才子的诗文书画中赏一轮明月(3)

文徵明 《中庭步月图》局部

画风亲切、悠闲,是国画中很难得一见的以文人月夜访谈为主题的画作,圆月远远挂在树梢,画中三位文士正在交谈,左侧回首状的想必就是文徵明了,看的人恨不得走进画中与他们一起赏月,听听这几人正在聊什么话题。

画的上方,文徵明题诗说:“……明月万古人干年……但得常闲似此时,不愁明月无今夕。” 若能一直有此时这样的闲情逸致,不愁见不到如今夜这般的月色,这是在说,赏月主要还是看心情,但有闲情,则何时何处的月色都美。

话虽如此,中秋的月色还是不一样的,这不,八十多岁的一个中秋节,文徵明连着赏了三天的月,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啊?因为他不光赏了月,还写了诗,不光写了诗,还将诗用他擅长的行书写成了书帖《中秋诗》

中秋夜的诗与画:在明朝才子的诗文书画中赏一轮明月(4)

文徵明 行书手卷《中秋诗》局部

这组中秋诗帖分别是八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首,十四的那天他说自己“幽人恋月卧迟迟”,舍不得今天这美好的月色,因为明天的天气如何还很难说,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还能看到明天的月亮不是?所以要把握当下。

十六的那天他感叹“自惜流年去不来”,一年的中秋又过去了,对于他这样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未来并没有年轻人那么可期,唯有“殷勤不负花前意,依旧清光在酒杯”,所以还是不要辜负了这花前月下的好时刻,依然举杯邀月美滋滋。

那么最好的十五夜,他是这样说的:

银汉无声夜正中,十分秋色小楼东。

空瞻朗月思玄度,谁有高怀似瘐公。

把酒金波浮桂树,卷帘清露滴梧桐。

碧云何处人如玉,惆怅东阑一笛风。

有了十五夜晚的这轮明月,秋天就算是圆满了,朗月当空不由得让人想起同样爱月的东晋名士瘐亮公,还是把酒举杯,不负秋月,远处不知何人的笛声随风轻飘而来。

说起来,月下赏笛,也是中秋乐事之一,《红楼梦》第七十五、七十六回,贾府的中秋宴上,贾母看到月至中天,比初升时更好看,便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但贾母并没有唤人到跟前来吹奏,只是让人远远地吹起来,笛声透过树林远远传来,让人起了许多幽思,难怪文徵明的诗中也写出了“惆怅”二字。

唐寅 《嫦娥执桂图》万树桃花月满天

中秋夜的诗与画:在明朝才子的诗文书画中赏一轮明月(5)

唐寅 《嫦娥执桂图》局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说完文徵明,再来看看他的好友唐伯虎,唐伯虎与文徵明在绘画上都是“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诗文上也位列“吴中四才子”,虽然他没有留下中秋赏月的画,但是他却画过月神嫦娥。

这幅《嫦娥执桂图》中的嫦娥裙带飘拂,手持桂花,画的右上唐伯虎题诗道: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

才子是谁?当然就是他本人了,只可惜的是,唐伯虎命运多舛,本来是状元的料,却因无辜卷进科场舞弊案而一生都与仕途无缘,过得落魄而纠结,蟾宫折桂,此生都与他无缘。

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你再看他写的这首《把酒对月歌》,就能读出更深的意蕴: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诗中唐伯虎虽然说自愧没有李白的才华,但这明显只是自谦,他说自己并不想像李白那样登天子船,只愿在这姑苏城外的茅草屋里(就是桃花歌里的桃花庵),种万树桃花对月而眠,让功名利禄都走远点。

在这桃花庵中,唐伯虎的中秋之夜,必然是清净而洒脱的。

一轮明月照在明朝,有人在祭月托付心愿,有人在携友散步、诉说闲情,有人在把酒对月、月下横笛,也有人对月吟诗、百杯复千首。不知同样的明月照在今朝的你,又会是怎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