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吃蛋挞的:蛋挞是怎么来的
熊孩子吃蛋挞的:蛋挞是怎么来的蛋挞店除了蛋挞外还卖另外两样东西:奶茶和咖啡。那时候的蛋挞要比现在的蛋挞大两三倍,甚至有一段时间,一个大蛋挞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标准早餐。六十年代香港逐渐富裕起来,香港人开始在蛋挞里加燕窝鲍鱼之类,“大补”但过了几年这种蛋挞又没有了。有人说蛋挞可以反映香港的经济。按照英国传统做法,蛋挞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欢吃这种有点辛辣味的蛋挞,所以现在香港茶楼里蛋挞都比较清淡。中国人知道蛋挞这个东西到时候是在香港被割让后,英国人的蛋挞传到了香港,香港人便开始仿制,甚至比英国人做得更好。熊孩子牛牛:好的,我们现在回归正传,请问蛋挞先生,您的祖先长什么样呢?蛋挞先生:我们的祖先跟我们现在长的样子特别不一样蛋挞,你们的英文名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种用牛奶鸡蛋和糖做成的冻,中国人称其为蛋,tart则取其音。这种蛋挞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1399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
说到蛋挞,小编我已经控制不住我自己了,香酥的蛋挞皮和……那么,作为一名非主流非著名的历史大佬,肯定得给大家科普一下蛋挞的来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蛋挞的前世今生!新人物:阿精,干啥啥不行,杠人、贪吃、玩…………第一名熊孩子牛牛:欢迎来到熊孩子读历史TV,今天我们来采访一下蛋挞哥。
面筋哥:吃过没,尝过没,这香香的口味,我的烤面筋……
熊孩子牛牛:?????
阿精:???????
熊孩子牛牛:好的,我们现在回归正传,请问蛋挞先生,您的祖先长什么样呢?
蛋挞先生:我们的祖先跟我们现在长的样子特别不一样蛋挞,你们的英文名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种用牛奶鸡蛋和糖做成的冻,中国人称其为蛋,tart则取其音。这种蛋挞早在中世纪就出现了,1399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一次宴会便有食用蛋挞的记载。直到现在,蛋挞仍可在英国见到。不过看上去跟现在的蛋挞会很不一样。按照现在的做法,皮会很软;中世纪做蛋挞是既没有蛋挞模又没有齿轮切割器,蛋挞皮要用手捏起来,所以蛋挞皮发得很硬,吃中世纪的蛋挞其实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做蛋挞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纪糖很贵,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里,至于外面的壳则给穷人或者乞丐吃或者直接扔掉。
阿精:谁说蛋挞皮不能吃的?我……哎呀,我的牙!
中国人知道蛋挞这个东西到时候是在香港被割让后,英国人的蛋挞传到了香港,香港人便开始仿制,甚至比英国人做得更好。
蛋挞店除了蛋挞外还卖另外两样东西:奶茶和咖啡。那时候的蛋挞要比现在的蛋挞大两三倍,甚至有一段时间,一个大蛋挞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标准早餐。六十年代香港逐渐富裕起来,香港人开始在蛋挞里加燕窝鲍鱼之类,“大补”但过了几年这种蛋挞又没有了。有人说蛋挞可以反映香港的经济。按照英国传统做法,蛋挞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欢吃这种有点辛辣味的蛋挞,所以现在香港茶楼里蛋挞都比较清淡。
蛋挞皮有两种:一种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种一咬下去面渣四溅的蛋挞皮;另外一种便是牛油皮,英文叫short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黄油,因此有一种曲奇的味道。一开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后来泰昌饼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挞店)用曲奇面团做蛋挞皮,大成功。现在香港做蛋挞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饼店,一家是檀岛饼店。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岛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别青睐泰昌蛋挞,所以泰昌蛋挞又被叫做肥彭蛋挞。檀岛蛋挞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鸡蛋为主,油皮则以牛油和猪油为主,蛋挞皮用两层水皮包一层油皮呈一块三明治,这样烘焙起来更有层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发明的。香港人做蛋挞还有另外一个特点是只用中国蛋不用美国蛋,他们认为美国蛋没有中国蛋蛋味浓。
熊孩子牛牛:以上是我们平时常见的蛋挞,那么,我们平时在肯德基吃到的葡式蛋挞是什么来历的呢?
蛋挞先生:葡式蛋挞是我们蛋挞家族的一个分支,经典的葡式蛋挞(Egg tart/Pastal de nata)就是源自于修道院的甜点,根据记载这项甜点已经存在超过300年之久了,是葡萄牙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修道院(Jerónimos Monastery)的经典甜点。
相传以前为了保持良好的仪容,修道士会使用大量的蛋白来上浆他们的衣物,但也因此会有相当多的剩余蛋黄,为了避免浪费并增加收入,他们便研发出以蛋黄与鲜奶油为主要馅料的甜点,葡萄牙文称为"Pastéis de nata"。
后来修道院在1834年因为内战而结束这个产品,并将配方卖给了一家糕点店"Pastéis de Belém",这间糕点店于1837年成立,营运至今,也仍然以葡式蛋挞为主力产品,成了全世界的游客来到里斯本旅游必访的名店之一。
熊孩子牛牛:蛋挞是怎么传到澳门和亚洲的呢?
蛋挞先生:澳门的葡式蛋挞,是由一位英国人"安德鲁"引进的,安德鲁原是一位药剂师,在1979年来到了澳门,因为一次去葡萄牙旅游而认识了蛋挞这种甜点,因此安德鲁于1988年和他的妻子Margaret Wong(玛嘉烈)结婚后,1989年在澳门的路环市区开设了安德鲁饼店总店,引进蛋挞并研发减糖配方,其特殊的糕点在当时的亚洲极为成功,后来安德鲁开放了经营特许权,并开始在亚洲风行。
后来玛嘉烈自立门户,开了另一间Margaret's Café e Nata玛嘉烈蛋挞店,并与肯德基合作,推广成为众所皆知的玛嘉烈蛋挞(也就是我们现在在KFC所吃到的经典款蛋挞了)
熊孩子牛牛:咕……咕……咕,可恶,我的肚子又饿了,好吧,今天的采访就先到这里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