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诸葛亮表示,刘备不能急于与孙权 曹操相争。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刘备此时盲目跟曹操动武,其胜算连一半都没有。孙权占领江东,江东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孙权已经赢得民心,任用不少有才能的谋士,更不能轻举妄动。建安十二年,刘备听闻荆州有一人有勇有谋,极力称赞,一定要请他出山为他所用。此人便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诸葛亮。对于刘备一统三国的雄心,诸葛亮深受发动,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而毛主席认为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此。关于诸葛亮的战略失误,毛主席指出其失误始于“隆中对”。早年诸葛亮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耕田李下,过着好似神仙般的生活,本打算一辈子幽居于此的他,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刘备与诸葛亮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有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一个不甘一身谋略,隐退山林,两人在一起高谈阔论,畅谈鸿鹄之志。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可他穷尽一生也没有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毛主席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对诸葛亮的评价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犯的三个错误。

欢迎观看本期视频,点击关注,带你深入了解,毛主席评价诸葛亮犯的三个错误。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1)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 发明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一生都是为了蜀国而活,为刘备出谋划策。刘备一生的愿望就是一统天下,还天下一个太平,这与诸葛亮的想法如出一辙。为刘备的大业鞠躬尽瘁,可诸葛亮穷尽一生,至死也没有完成统一三国的大业。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者与智者的结合体。忠者,他忠于刘备,为了蜀国的大业呕心沥血;智者,他料事如神,智力超群,有勇有谋,一生征战无数,百战百胜。康熙皇帝对诸葛亮的评价:为人臣者,唯诸葛亮能如此耳。

关于毛主席指出的诸葛亮所犯的三个错误,主要有三个。

第一点是战略决策失误。

关于诸葛亮的战略失误,毛主席指出其失误始于“隆中对”。

早年诸葛亮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耕田李下,过着好似神仙般的生活,本打算一辈子幽居于此的他,却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2)

刘备与诸葛亮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有兴复汉室,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一个不甘一身谋略,隐退山林,两人在一起高谈阔论,畅谈鸿鹄之志。

建安十二年,刘备听闻荆州有一人有勇有谋,极力称赞,一定要请他出山为他所用。此人便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诸葛亮。对于刘备一统三国的雄心,诸葛亮深受发动,提出了“隆中对”的战略,而毛主席认为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就在于此。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3)

诸葛亮表示,刘备不能急于与孙权 曹操相争。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刘备此时盲目跟曹操动武,其胜算连一半都没有。孙权占领江东,江东地势险要,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孙权已经赢得民心,任用不少有才能的谋士,更不能轻举妄动。

当务之急就是想把荆州拿下,再夺益州,最后收复中原。刘备要想拿下荆州并不难,关键是第二步,怎么攻下益州。

诸葛亮出谋划策,刘备可以借助自己早先在荆州建立起的威望,广纳贤士,赢得民心,民众归付,这第一步就算成功了。待到占领荆州 益州两州后,对内进行改革,对外与孙权结盟。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4)

天下局势稳定后,再出手夺取中原。兵分两组,一路从荆州出发,直入中原,另一路从秦川出击,两对兵力交汇,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届时,所有的老百姓都会庆祝。称霸的事业可以成功,汉室便可以兴复。

本以为万无一失,可百漏一疏,问题的关键就出现在这。诸葛亮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荆州与益州相隔千里,看似天衣无缝,想要在第一时间实现两路人马的交汇,可谓比登天还难。

在荆州,刘备所带的兵力只能应对一处,战斗中有牺牲是兵家常事。因为荆州距离益州太远,在刘备身陷囹圄之时,远在益州的兵力根本不能及时进行支援。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5)

这就导致军队的兵力分散,原本兵力上的优势消失殆尽,何谈兴复汉室?

毛主席对此的评价: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 刘备 诸葛亮三分兵力,安不得败?

毛主席站在最客观的角度指出诸葛亮的失误。世人的眼光,局限于诸葛亮的种种成就,根本想不到料事如神的他会出现战略上的失误。

可是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是人就会有失误,即使诸葛亮英明一世,却也不能避免马失前蹄。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6)

毛主席借鉴诸葛亮的经验,吸收教训,在战争中集中兵力,逐一击破。这样不仅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军队的损失。

第二点是用人失误。

诸葛亮善于发现人才,可并不代表他能用对人,把人用在对的地方。

第一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发掘不少的能人奇士,其中就包括马谡。关于马谡的政治才能是得到诸葛亮的肯定的。二人时常在一处把酒言欢,马谡会把自己所想悉数告诉诸葛亮,关于他的作战策略诸葛亮很是欣赏。

诸葛亮当然知道马谡在军队中的名望并不高。贪功冒进,刚愎自用,自私任性。可诸葛亮向来不“以貌取人”,只要有军事才能,诸葛亮便十分器重。

诸葛亮阅人无数,终究是马失前蹄,下错了这一步棋。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7)

马谡就是那种只擅长“纸上谈兵”的人,空有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要让他上战场还差十万八千里。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事情的成败。这个道理在马谡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诸葛亮欣赏马谡的军事才能,所以才把镇守街亭的任务全权交给马谡,可他终究是辜负了诸葛亮的一番信任——街亭失守。

街亭失守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众所周知,要说这件事的责任在于马谡,是对的,也不全是,毕竟是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

街亭是北伐战争的军事必争之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街亭位于祁山的北边,渭水之南,只要守住街亭,再与蜀国大将魏延的兵力形成南北夹击的局面,曹兵必败。

可马谡心高气傲,不听劝阻。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要求驻扎离水源近的地方,可马谡硬是不听,舍弃水源,登上南山山顶镇守。王平曾多次劝阻,他却熟视无睹,导致街亭失守。

为了平息众怒,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首马谡。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8)

刘备在离世之前告诉过诸葛亮,马谡能不能担大任还要考察。意思就是现在的他还不能掌握大权,可诸葛亮却认为马谡只是缺少战略经验,可给了他机会,没有抓住。马谡把他战略实践能力不足的缺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梅开二度,诸葛亮再次用错了人——关羽大意失荆州。

荆州本属于刘备的地盘。荆州是一个政治 经济 军事的交流中心,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导致孙权 曹操一度想占领荆州。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9)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命关羽镇守荆州。要知道关羽本就心高气傲,他在军队中的威望渺茫,诸葛亮只留关羽一人镇守荆州,荆州失守怕是早晚的事情。

刘备和孙权合作对抗曹操,为了稳固两边的合作关系,决定政治联姻。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想要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可关羽竟然不顾及两边的脸面,直言道:“吾虎女岂配犬子!”这让孙权顿时失了脸面。此后孙权与关羽的关系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10)

这件事的主要责任在于关羽,可再一想,命关羽镇守荆州的还是诸葛亮。明知道关羽的性格不适合镇守荆州,也没有派兵协助。

毛主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教训,在用人这方面格外重视。只要是毛主席认为可用的人,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战俘,毛主席都会想方设法把他们放在该处的位置。经过毛主席挑选的无一不是真真正正的人才,无一不对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点是未能看清楚局势。

诸葛亮作为一名政治家,他辅佐刘备指定各种条款,关注蜀国的百姓,为百姓谋福利,可谓是尽职尽责,可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却没有看清当时的局势。

刘备死后,中原力量最为薄弱,那个时候是攻打中原的最佳时机,可诸葛亮却在这个时候犹豫了,他认为他们必须要稳扎稳打,不可冒进。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11)

由于诸葛亮的迟疑,错过了攻打中原的最好时机,直到五次北伐战争后,诸葛亮都没有实现统一三国的大业,最终病死在五丈原,享年54岁。

毛主席再次借鉴了诸葛亮的经验,吸取教训,抓住机会。革命战争时期,敌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城市,而农村的力量相对薄弱,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策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游击战略,中国国土面积大,但是军事力量相对薄弱,所以中国适合持久战,而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小,可他们的军事力量强,对于中国来说选择持久战是最合适不过的,所以毛主席选择持久的 规模大的游击战。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12)

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建立起新中国。

诸葛亮在蜀国的军械上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为了能够更方便 更快速的运输粮草,他发明了木牛流马,从根本上解决了蜀国粮食运输效率低的问题;诸葛亮发明了三国时期最先进的冷兵器——诸葛连弩,其威力强大,能够做到以少胜多。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为的就是在身陷囹圄之时迅速传递危险的信号,及时得到增援。

诸葛亮是圣人般的存在,可圣人也会犯错。

诸葛亮为什么不亲自伐吴?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13)

在世人看来,诸葛亮始终是那个头戴纶巾 手持白羽扇,身高八尺的英雄。

毛主席敬佩诸葛亮,一边学习诸葛亮的优势,一边吸取经验教训,如此才能带领新中国走向明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