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缝隙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吗(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万物皆有缝隙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吗(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人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被电子设备控制,许多专属人类的工作已经让位给了人工智能,人类世界的围棋冠军被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虐得是体无完肤···这些事实都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接受“人脑不如电脑聪明”这一观点。当人们在指责尤瓦尔·赫拉利耸人听闻的时候,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电脑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但说到处理信息的佼佼者,人类当属第一。正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拥有其他生物不可比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铸就了人类地球霸主的地位。我们因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然而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却提出一个令人类世界恐慌不已的观点:未来世界,大部分人可能是多余的,因为人工智能,即电脑,将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最终将会产生一种新的社会阶级--无用阶级。尤瓦尔·赫拉利
(本文来自《直觉泵》第二十五章,是阿绽的第40篇读书笔记。)
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整个生活,除了空气,我们几乎都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看见天上有太阳,这表达的信息是“白天”;看见天上有星星,这表达的信息是“晚上”;我们通过语言、身体和眼神传递信息;也通过结绳、甲骨文、楔形文字、象形文字记录信息。可以说,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接受和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
从植物到动物,各个族群之间,甚至是跨种群之间,信息的传递都是生活行动的主要内容。小到一串脚印,大到一座火山,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但说到处理信息的佼佼者,人类当属第一。正是因为人类的大脑拥有其他生物不可比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铸就了人类地球霸主的地位。我们因此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然而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却提出一个令人类世界恐慌不已的观点:未来世界,大部分人可能是多余的,因为人工智能,即电脑,将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最终将会产生一种新的社会阶级--无用阶级。
尤瓦尔·赫拉利
当人们在指责尤瓦尔·赫拉利耸人听闻的时候,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电脑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绕开的一个话题。
人们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被电子设备控制,许多专属人类的工作已经让位给了人工智能,人类世界的围棋冠军被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虐得是体无完肤···这些事实都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接受“人脑不如电脑聪明”这一观点。
但真的是这样吗?人脑真的输给了电脑吗?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人脑和电脑在智力比拼中的优劣。
人脑纵然先走一步,但后劲不足。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两三百万年了,而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出现是在1946年2月14日,也就是说电子计算机在地球上的寿命不过才71年,从这一点上看,人脑确实比电脑“资格”老得多。
但是一个已经存在几百万年的东西,为什么却在和一个出现才几十年的东西的比拼中,出现颓势甚至危机呢?最大的原因在于,相比电脑,人脑明显后劲不足。
在脑科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两个区域:一个是“认知脑”区域,另一个是“情绪脑”区域。认知脑受制于情绪脑,因此大部分人类的决策都是情绪化思考的结果,并非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因此,在信息处理方面,相比电脑,人脑有以下4个缺陷。
1. 在有效时间内,人脑处理信息的数量远远低于电脑处理信息的数量。
人脑和电脑处理信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别,即人脑是按顺序处理信息,而电脑可以同时、大批量地处理信息。
在《慢思考》一书中,作者同时也是欧洲商学院教授特奥·康普诺利在书中明确指出:人不能一心二用。
在我们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就是这个道理,而那些可以完成的人也都是经过长期的可以练习才习得的特殊技能。康普诺利指出,无论技术多么高超的杂技演员,都无法单手抛接3个以上的球,因为人类无法一心二用。
然而电脑不但可以一心二用,还可以一心多用。就在人脑计算1 1=2的时间里,电脑就已经准确完成了几百亿次二元联立方程组的计算;就在人类打一个喷嚏的时间,电脑可以下达几百万个任务指令。如此说来,电脑就是一个多任务并行的现实“神话”。
2. 人脑运算速度远远低于电脑运算的速度。
有人说,既然数量上咱们人脑超越不了电脑,那在速度上呢?咱们是不是超越有望了?对不起,也没有。
人脑的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只有每秒几百米,而现代工业中已用“毫秒”和“秒”作为时间单位,甚至出现了以“微秒”为时间单位的计算,也就是说,人脑反应速度太慢,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需求。
而电脑,即以Intel公司的主流家用CPU(中央处理器,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相当于人脑于人类的作用),它的速度在2G HZ(HZ 赫兹,频率单位,指每秒中的周期性变动重复质量,1赫兹=1次/秒,)以上,这可比咱人脑快得多得多。
3. 人脑的信息传递误差大。
又有人说咱们人脑数量和速度上都落电脑下风,那咱质量上应该能比得过人家吧?对不起,咱们在质量上真是比不过电脑。为啥?因为咱人类沟通效率低,误差大。
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就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游戏传声筒的主要规则是:参与人员通过动作和音效描述将一个固定信息传递给下一个队员。然而经过5轮传递之后,最开始的信息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正是这种信息的逐渐变形和缺失,才造成了游戏令人捧腹的娱乐效果。
而电脑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无限复制,在第24章中,丹尼特提到,电脑传递信息无需理解力,“它能完成精密的计算,但无需理解自己在做什么。自图灵机以后,计算机所有方面的改善,提高的都只有运算速度。”而已。可见电脑传递信息的准确度之精确。
4. 人脑会有认知偏差,但电脑没有。
这一个局限性在第3点中也有详细阐述,同一个信息,为什么传到后面就面目全非了呢?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认知也不同,是认知偏差造成了信息的扭曲和偏失。
电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无限复制,既是复制,就不会有认知偏差的存在,所以不论是第5轮还是第5万轮,它们的信息都是和原始信息是完全吻合的。
综上所述,相对于电脑的可重复、并发、多任务并行、多任务交叉且大规模的信息准确传递,人脑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这些方面,人脑显然输给了电脑。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信息的储存、传递方面,人脑确实不如电脑。很多人会梗着脖子不服,说:那我们还有感情呢,电脑可是没有感情的。
确实,人类的情绪在进化道路上帮助人类许多,但是情绪是保护膜的同时,也可以说是枷锁,而且这是动物包括人类的特殊性,人类的自信心可以从上面得到找补,但也是让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绊脚石。
莱昂纳德·科恩在《颂歌》中如是说:“破晓时分,鸟声阵阵。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真正的智者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而是将自己城墙上的缺口补齐,为自己筑起坚强的围墙。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有缺陷的时候,应该将它看成是成长的一个契机。对于我们来说,成长的契机就来自于人脑的局限性,如果我们能够提升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情绪的共同加持下,我们将会走得更远。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呢?我建议你使用以下6个步骤:
1. 收集信息。
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信息,可以说,除了空气以外,信息是我们身边最多的存在。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信息过载和信息冗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也会被各种信息迷惑和误导。因此,收集我们需要的信息是一个大工程,但也是培养我们处理信息能力的基础能力。
2. 筛选信息。
当我们收集足够的信息以后,我们需要将适合我们的信息进行筛选,就像春天播了种,秋天丰收后还需要将谷壳和大米进行区分,以备食用。
3. 在信息之间建立逻辑网络。
一个信息好记,可十个、百个信息要记起来就很困难,但是别担心,人脑有一个优势是电脑所不可比拟的,那就是人脑可以进行联想。
面对数以万计的信息,人脑想要记下来也不是没有办法,建立逻辑网络就是一个最优的道路。就好比要教一个孩子认识阵容庞大的家族成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家谱画一个家族树,让他从父母开始认识家族里的每个成员,因为成员和成员之间有所关联,通过这些关联,孩子就能快速地建立成员之间的联结,从而达到认识家族成员的效果。
4. 生成信息体系,量化信息。
这就跟建设交通道路是一样的,整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交通网络的建设,如果我们能够建成自己的信息体系,将信息量化,建造出属于自己的信息网络,就能让我们的认知提高不止一个档次,从而使得个人识别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5. 检验信息。
我们收集的信息良莠不齐,同时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滞后甚至淘汰,这就造成了即使经过筛选也会有和事实不符的状况,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及时检验我们手上信息,保持信息的准确度,与时俱进。
比如马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这个信息本身没有错,可是只要放到当下的大环境中我们就可以检验出,马车虽然是一种交通工具,可是它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社会,马车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汽车已经代替了马车成为现下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这就是检验信息的好处。
6.借用储存工具储存信息,生成自己的信息库。
人脑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每天都在不断生成新的信息,我们的大脑每天也都在做着去芜存菁的工作,抛弃一些旧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大脑依然负荷不了如此大的信息载量。
这时候借用工具就是一个不错的分担方法,正可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论是记在纸上还是电子设备上,都可以帮我们储存信息。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优秀的软件都可以帮助我们,比如手机自带的便签,它可以帮助我们储存一些比较即时的信息,比如一些灵感想法或者注意事项之类的。
百度网盘也是一个很好的助手,随时存储,随时取用,比如我们总希望记录生活中的快乐时光、美丽风景,常用到的工具就是手机自带的照相机,大概一个周的时间我们就会积累很多的照片,删了又舍不得,不删又占内存,我们脑袋里又记不下么多画面,这时候把照片存到百度网盘里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印象笔记是近年来逐渐流行的另一个储存工具,它可以储存即时的想法,还有图片、音频、视频,几乎可以包揽所有的信息储存工作,并且它有时间标示,还有关键词索引,这使得我们在提取信息更加快速和准确。
不论使用何种工具储存信息,都需要达到足够容量、准确度和清晰分类这三个要点,否则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勤奋”的心理,而没有达到真正的勤奋的效果。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们承认人脑并不完美,我们愿意基于这些局限让自己不断改善和进步,让每一个努力改变、进步的人都成为一个发光体,照亮自我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