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gdp全国城市排名2022增量第一(GDP总量占比全国超5成)

gdp全国城市排名2022增量第一(GDP总量占比全国超5成)其中,城市间公路路网密度为全国密度的四倍,铁路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三倍——数据背后,是城市群内部越来越近的空间距离。白皮书提到,作为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在过去十年,五大城市群已然形成高效交通路网串联中心城市及周边地级市及区县。京津城际高铁01、资源集聚城市群,关键在集聚。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将城市群定位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5月26日,仲量联行发布《中国5强:从世界级城市到世界级城市群》白皮书,其中提到,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GDP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56%。

此外,在专精特新(国家级)、独角兽企业、科创板超500亿市值、985高校领域,五大城市群在全国的占比也分别达到65%、95%、91%、72%。

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新阶段,新经济集聚的背景下,城市群正在逐渐替代省域经济,如何布局、如何落子将会引起深远的连锁反应。未来,城市群如何把握机遇?

gdp全国城市排名2022增量第一(GDP总量占比全国超5成)(1)

京津城际高铁

01、资源集聚

城市群,关键在集聚。

白皮书提到,作为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在过去十年,五大城市群已然形成高效交通路网串联中心城市及周边地级市及区县。

其中,城市间公路路网密度为全国密度的四倍,铁路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三倍——数据背后,是城市群内部越来越近的空间距离。

缩短的距离,带来了经济水平的明显提升。

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例,根据白皮书,五大城市群的发展与2010年相比,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超过千亿人民币的城市增长迅速,新增城市较为集中地出现在五大城市群中,“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五大城市群的聚集效应愈发明显”。

gdp全国城市排名2022增量第一(GDP总量占比全国超5成)(2)

此外,市场驱动显然是推动中国五大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更为重要的因素。

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市场主体来看,A股主板市值超千亿公司中,超过80%都位于五大城市群,目前已报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中,也有超过六成位于五大城市群。

而在科技创新和教育方面,五大城市群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超过七成,超九成独角兽企业分布在五大城市群;全国39所985院校中,五大城市群就占了28所。

“人口、教育、财富等优质资源的持续涌入,为五大城市群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部总监姚耀,城市群已经成为了连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

02、差异发展

当然,五大城市群中也出现了差异化发展的趋势。

白皮书总结了五大城市群不同的特征——长三角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大湾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内陆开放、西部大开发中占据重要的战略支点地位,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凭借优质的高校资源和宜居宜业的城市优势,为城市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gdp全国城市排名2022增量第一(GDP总量占比全国超5成)(3)

广东珠海与澳门隔江相望。图据视觉中国

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也是五大城市群应当把握的机遇。比如,白皮书提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7年间,区域内部经济、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均衡程度仍有不足,三地之间的内部差距并未显著缩小,人均GDP等部分经济指标的差距甚至呈小幅扩大趋势。

“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区域GDP总量占全国经济体量比重从2014年的10.4%下降到2021年的8.4%。”姚耀表示,其经济总量、经济承载力和增长动能与其他领先的城市群相比有所欠缺。

在下一阶段,“高精尖”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增势强劲,较此前的第三产业科创风潮更有利于津冀两地的发力和落地,或将成为有效调节京津冀发展结构的契机,为这一区域提供更多元的支点型城市,构成多节点共同发力的城市群。

03、机遇来了

在产业端,城市群的机遇已经显现。

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白皮书则提到,双城经济圈强调了“产业分工”——电子信息与汽车工业两大支柱产业,形成研发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而制造业上下游需向周边区域延伸,形成梯度布局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

gdp全国城市排名2022增量第一(GDP总量占比全国超5成)(4)

比如,姚耀提到,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成都高新西区与重庆西永微电园的产业和头部企业聚集度在中西部首屈一指,包括IBM、英特尔、惠普、宏碁、富士康等品牌、代工厂均已落户成渝,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办公、保税与非保物流园区的发展。

他表示,依托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两大国家级新区的工业制造业基础,成渝将合力打造先 进制造业集群,主攻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两个方向,聚焦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

商业领域同样面临“机遇”。白皮书提到,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下,未来五大城市群商业地产市场正蕴含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机遇。

比如,五大城市群中的主要核心城市内部需求高度聚集将支撑传统办公楼和零售地产需求,推动物流地产发展,并催生产业园区、长租公寓和养老地产等新兴投资机会。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核心城市凭借其商贸、交通、创新、人才等 资源优势,形成产业和人口资源的进一步聚集。”姚耀说。

具体而言,产业聚集及升级意味着核心城市将承载更多办公楼及产业园区的新 设立、扩张及升级需求。核心城市中更大更集中的消费市场将为零售品牌及零售地产带来更大的规模效应,物流地产的供不应求局面将发生并持续。

与此同时,核心城市的人口聚集将催生更多居住需求,包括对以年轻人为主要客群的 长租公寓以及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养老地产。

“五大城市群中的主要核心城市将在支撑传统的办公楼和零售地产市场的同时,催生产业园区、长租公寓和养老地产等新兴投资机会;周边卫星城则将承接需求外溢,物流地产将迎重大利好,包括工业厂房、数据中心和养老地产。”姚耀表示,随着各物业类型的需求进一步演进,五大城市群将推动商业地产投资机会愈发多元化。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图据仲量联行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gdp全国城市排名2022增量第一(GDP总量占比全国超5成)(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