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合伙创业(我为什么拦着你)
到底要不要合伙创业(我为什么拦着你)小A和小B是某公司的同事,一起联手拿下过不少大项目。那么在你决定要合伙创业之前,我想给你讲三个故事:所谓“合伙创业”,通常是一帮朋友,每人掏一部分本金或者资源,共同开设公司。公司性质一般是有限责任公司,按各自出资比例,折合为公司股份,按比例享有公司的投票权、收益权、股权债权等相关权益。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创业,而且企业规模不大,
当今社会,创业大潮汹涌,不少小伙伴有时候会冒出个金点子,或者抓住次好机会,然后乘势开启自己的创业征途。
创业在九十年代有个更为形象的比喻叫:下海。
既然是下海,难免会呛几口水,稍有不慎更是会搭进身家性命。
为了分担风险,出谋划策,也为了创业不上不那么孤独,有的小伙伴往往会选择“合伙创业”这条路。
所谓“合伙创业”,通常是一帮朋友,每人掏一部分本金或者资源,共同开设公司。
公司性质一般是有限责任公司,按各自出资比例,折合为公司股份,按比例享有公司的投票权、收益权、股权债权等相关权益。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创业,而且企业规模不大,
那么在你决定要合伙创业之前,我想给你讲三个故事:
一、猜忌小A和小B是某公司的同事,一起联手拿下过不少大项目。
某天小B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个创业项目,小B同小A一商量觉得投资回报率还不错,正好当时两个人都想从现公司离职,于是一拍即合,两人决定一起合伙创业。
小A投钱多,当了大股东,分管业务市场等外联部门,且所有资金支出都要小A签字。
小B投钱少,是小股东,分管着财务、人事部等内勤部门。
某天小A突然提出为拿下一个项目,需现金支出20万元,且因客户敏感,无法双人操作。
小B核算项目后,发现此举虽导致该项目利润降低,但仍略有盈余,不至亏损,于是同意。
随后小A领取了款项,并反馈客户公关已经完成,项目不久便可落地。
不料1个月后,该客户被其总公司调走,不再负责该项目,公司的20万元打了水漂。
联想到小A以往所有客户公关费用都是“自己签字,自己领款”,
财务部名义上虽归小B负责,但实际上财务给钱只认小A的签字,从未理睬过小B的监管要求,而同时小A对小B的所有费用都严格管控,此时的小B对小A已经完全失望。
二、不公小C和小D是闺蜜,也是妯娌,平时常在一起吃饭逛街。
小C平时爱好烘焙,做的蛋糕饼干深受朋友好评。在朋友的怂恿下,也为了补贴家用,小C给小D透露了自己想开设一家私房烘焙工作室的想法。
小D也正有此意,于是两个人说干就干,各掏一半的钱,租了一间民房,又购置了冰箱、厨师机、操作台、烤箱等,一个月工作室就开张了。
工作室开张以后,由于当地私房蛋糕市场竞争激烈,生意一直平平淡淡,虽不至于亏损,但盈利也不多。
此时小C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平时常生病,小C不得不经常请假在家照顾小孩。
小D对此常有意见,认为自己只拿一份钱,却常要干两个人的活,于是小D也时常在小C一个人忙活的时候请假休息,享受属于自己的清闲,弄得小C狼狈不堪,两人之间的间隙也越来越大。
三、裙带小E和小F是在一次创业聚会上由朋友介绍认识的,
在此之前小E是某零售公司的小领导,带着一个10多人的小团队,妻子和小孩都在异地;而小F则是孤家寡人,靠自己过硬的技术实力吃饭。
两人专业和性格恰好互补,经常一起聊天喝酒,某次聊到一个双方都看好的项目后,决定一起出来创业。
小E在资金上出了大头,同时把原来的团队带过来负责新公司的销售,小F则负责新公司的研发和产品工作。
新公司开业后运转情况良好,凭借小F的产品研发和小E的市场能力,公司业绩也是蒸蒸日上。
但此时小F突然发现了一些异样:小E经常在会议中和他团队里的一个女生举止暧昧,而且经常夜宿这个女生住处,而这名女生也像妻子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小E的饮食起居。
小F多次提醒小E这件事在公司的影响,但小E并不以为然,并且不断在公司内扶植这名女生,将公司所有内部事务都交由她打理,并逐渐边缘化小F,这让小F有苦难言。
这三个故事虽仅仅是故事,但说明了小微企业因管理制度和经验不完善,在合伙创业中最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猜忌、不公、裙带。
真实案例而现实中,因合伙创业最后闹到翻脸,甚至以命相搏的情况,也绝非个例。
冲浦秀昭是日本留学生,他的合伙人叫齐兵。1996年,他们合伙的日本料理店开业,双方各占45%的股份,其它10%的股份给了厨师。
合伙生意虽然赚钱,但由于冲浦秀昭忙于上学和其他生意,齐兵常埋怨冲浦不关心生意,而冲浦则认为齐兵隐瞒经营收入。合伙经营了不久两人就解除了合伙关系。
之后冲浦秀昭要求清算,拿回自己的财产。但因公司财产一直在齐兵手里,未能清算。无奈之下,冲浦秀昭只好请学过法律的妻子童琇琳帮忙,但因公司的帐务都由齐兵管理,没有证据,讨债无果。
不久之后,齐兵自己开了一家犬舍,还开上了加长的奔驰车。但与此同时,冲浦秀昭在郁闷中因病带着遗憾去世,童琇琳把丈夫的死都归咎于齐兵。
熟悉法律的童琇琳明白,依靠法律是行不通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打不赢官司。于是通过中间人,童琇琳雇佣了俄罗斯籍凶手,对齐兵实施了杀害。
童琇琳随后也从日本回国自首,接受法律的制裁。转自《央视新闻网 2006年12月12日》难落地的股比控制
有很多创业教程会教大家,比如:应该在合伙创业的时候,控制好股份比例,掌握三个百分比:“34%的一票否决权”、“52%的相对控制权”和“67%的绝对控制权”等等。
但对首次创业的小微企业而言,因为创业者没有经验、管理制度不完善,这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规则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处。很多情况下往往是
谁强硬、谁控制着公司财权,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如果你是第一次创业,而且企业规模不大,
我建议直接采用个人独资的方式,原因如下:
1、人与人必然有隔阂,首次创业的你还很难把握灰度和处理的艺术。
2、首次创业需要更多专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尽量少花精力在内部利益纠缠和规则制定上。
3、把自己的后路断了,才能发挥潜力,只有成败都是自己,才怨不得别人。
作为个人独资企业,适当的股权激励也是必要的。
通常做法都会为管理团队或核心成员预留10%~15%股权激励,
建议初次创业者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具体后面有机会再展开讲:
1、尽量采用代持的方式
2、分享企业发展的收益权,而非控制权
3、股份需要掏钱购买
4、人在股份在,人走股份公司回收
5、非核心的合作资源尽量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
你对合伙创业有什么话想说呢?
欢迎给我留言,谢谢你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