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现在学校要收补课费(一个三线城市的补课现状)

为什么现在学校要收补课费(一个三线城市的补课现状)也有的家长花了不少钱,却看不到明显效果的,也大有人在。我女儿语文成绩在补完课后,丝毫没有提升,也我颇为头疼,最终语文成为孩子中考唯一的短板,好在其他成绩不错,最终,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初一初二基础打得不牢的几个孩子,没少了花钱补课,但效果甚微。当然,补课之风也是从A校传出的。好学生在补,差学生也补,但不同学生的效果并不相同。上课不认真听课,导致听不懂的孩子,在补课之后,往往有奇效,班主任孩子就是例子;也有的家长不信邪,让自家孩子自觉学习,自己找题做,也不耽误考上重点中学的火箭班;女儿的班主任在初一初二时,不建议孩子补课,但初三之后却180度大转弯。她上初二的儿子,上课多动,听不进课导致数学垫底,不得不补了一暑假,结果效果奇好,一跃成了班上的第一,令老师和同学也难以相信。也正是这个经历,让班主任意识到,补课的“奇效”。在初三学年,无论是成绩较差的孩子,还是名列前茅的孩子,都被班主任安利过。再说

暑假期间,在线教育机构受到双减的影响,倒闭、裁员、股价断崖式下跌;而开学后,“双减”政策开始在校园逐步落地,人们在开学中,也期待双减的效果。

双减主要针对的是课外培训和课内压力减压。笔者作为一个孩子刚上高中的家长,过去三年陪伴孩子初中学习,也了解到很多孩子同学家庭的补课状况,对于初中教育中的补课现象有一定了解。

【一个三线城市的补课现状】

我所在的C市是北方的一个三四线城市,公务员工资和房价都在一万以下,但很多家庭却有着不低的补课费支出。市区里A中是名校,由于很多毕业生考上了重点高中,而备受关注;我女儿所在的B中,名气远不及A中。

女儿在最后一年在班上排第一,全校在10名上下。初中三年主要补了三科,英语上着线下的新概念,数学上着学而思直播课,语文在中考前临时补了半年;地理和生物临时补的,分数还算理想。中考结束后总结了下,数学和英语的成绩发挥还可以,但语文成绩还是不理想。

女儿的班主任在初一初二时,不建议孩子补课,但初三之后却180度大转弯。她上初二的儿子,上课多动,听不进课导致数学垫底,不得不补了一暑假,结果效果奇好,一跃成了班上的第一,令老师和同学也难以相信。也正是这个经历,让班主任意识到,补课的“奇效”。在初三学年,无论是成绩较差的孩子,还是名列前茅的孩子,都被班主任安利过。

再说那个A校,由于学校追求升学率,尤其是重点高中升学率,将主要精力花在了拔尖的孩子身上。

比如,学校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尤其在初二初三两年,超过女儿所在的B校一个学期进度。这样的结果是,中等和偏下的孩子明显跟不上,不得不靠补课赶上进度;上课老师讲题时,也侧重难题,简单题基本跳过不讲。B校还有一个特点,作业奇多,检查还非常严格,最夸张的时候,家长不得不帮着做题。

当然,补课之风也是从A校传出的。好学生在补,差学生也补,但不同学生的效果并不相同。上课不认真听课,导致听不懂的孩子,在补课之后,往往有奇效,班主任孩子就是例子;也有的家长不信邪,让自家孩子自觉学习,自己找题做,也不耽误考上重点中学的火箭班;

也有的家长花了不少钱,却看不到明显效果的,也大有人在。我女儿语文成绩在补完课后,丝毫没有提升,也我颇为头疼,最终语文成为孩子中考唯一的短板,好在其他成绩不错,最终,也考上了重点高中。初一初二基础打得不牢的几个孩子,没少了花钱补课,但效果甚微。

初三中考结束,我和孩子妈妈帮着女儿同学(还有小学同学)报高中志愿时,才真正理解家长们不惜代价补课真正原因。其中,一个A校男孩,半年内家里花了七八万,上了各种补课班,虽然没有考上市里的重点中学,但以最后一名报上了距离家很近,本区还不错的高中,差一分就可能到下一档中学;

还有两个同班的男生,都没少了补课。一个资质不错很聪明,但就是不愿做题和背题,以两分之差,与心仪的高中失之交臂;而另外一个,因为小时候在另外一座城市上了好几年的素质教育,转学后跟不上,狂补之后上了一个三线的高中,差点就进入职业高中。

“一分”压倒英雄汉。听说有个母亲,在报志愿的时候,因为孩子分低,好学校都报不上,当场大哭。我想,她那时一定后悔,没多给孩子补补课了。

【补课背后的逻辑】

没人愿意一年几万甚至十几万花在自己看不到效果的补课班上,C市的一节补课费能超过200元以上,是当地平均小时工资(50元/小时)四倍以上。但是一旦你自己成为当事人,作为孩子家长,面临孩子的升学压力和残酷的竞争时,也就难免会随波逐流。我分析了各种补课家庭,和不同学校的情形,重金补课还有内在的逻辑可循。

1 跟风效应导致。

在孩子上B中,初中前两年,补课的孩子并不多,家长补课的意愿也不强。但A中很早就开始补课之风。A中老师讲得快,资质一般的孩子跟不上,不补课的结果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A中的作业还超级多,多到父母帮着孩子做,都做不完。

由于很多孩子家长本身学历就不高,时隔多年也忘得差不多,自己根本辅导不了。最后,为了跟随进度,普通资质的孩子不得不补课;为了能完成作业,很多孩子报了“作业班”,专门帮着督促写作业和答疑解惑。所以,经济并不发达的C市,教辅行业一直相当红火。

至于A中老师,也乐得其中。他们把精力和目标都花在了前二十名,进度快,就有了更多时间复习;补课的学生多,教学的压力也被补课老师分走一些。最终,重点中学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而这种风气很快就传到B中和其他中学,纷纷效仿。

现在想想,跟风补课,很有点像买房潮。初三期间,很多好老师都预约不上,也导致很多名师补课费水涨船高。

2 个性化教育的需要

有人说补课没有效果,我想,这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概而论。从需求看,丰富的补课机构确实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从效果看,个别优秀老师的教学效果,确实受到了认可。

每个班级孩子水平参差不齐,老师往往很难面面俱到。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更上一层楼,需要做更难的题;成绩差、自觉性差的学生,需要专人辅导,或者专门监督,才能不至于掉队。

上文中,班主任孩子,补数学见奇效的原因,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天生多动,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程没听懂,自然成绩上不去;补过之后,知识盲点消除,差缺补漏后,成绩自然提高;

地理生物考试之前,孩子的妈妈找了一位退休的地理老师Z老师,补了十几节课。最后成绩,差两分满分。这位老师给其他中档资质的孩子补课,效果也不错 ,据说很多孩子地理考了满分。记忆性学科,确实需要临时补一补。

3 升学压力太重,教师资源供需严重不平衡

拍卖行里往往能拍出高价。竞价模式往往是高价的罪魁祸首。而教师资源一旦出现供需不平衡,在竞价中,也往往容易推高补课价格。初中升高中,不但是孩子、家长,学校和老师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可以实现供需平衡。如果考虑到还有一些退休教师和培训机构,教师资源略有富余。但为了提高升学率,老师留出了巨量作业,教师过分依赖头部好学生提升升学率,加快教学进程,才会导致大孩子跟不上,补课班、名师补课的需求也被引爆。

有人说,高昂补课费降低了人们生育意愿,我认为,恰恰相反,应该是现有的独生子女国情,让补课费有了高启的可能。

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是被精养和富养的。全家一根独苗,除了父母宠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会投入不少财力,因为家庭甚至家族,没有别的选项。二胎三胎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有出息,父母就无忧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必须有出息,他(她)承担着父辈、祖辈的全部希望,家庭又怎会不舍得给孩子教育投资呢?

【总结】

只要深度研究几个孩子成长经历和若干学校的案例,就不难发现补课费高启的原因。

我们从应试教育的各方来看:

制度上,9年义务教育完成后,将有一定比例学生不能进入高中,而职业高中的水准良莠不齐,教育便进入了竞价模式。父母补课的本质,无非是借助补课买一张进入高中或者重点高中的入场券。9年义务教育之后,高中教育赛场的竞价模式,也让高中教育的门票,被补课费炒出了天价。

而学校教育,根本无法满足所有人都升入高中的需求,但没有人愿意成为掉队者。而学校更乐见负担转移,他们有的甚至推荐孩子补课。过快的进度和超饱和的作业,更加剧了对于孩子补课班和作业班的需求。

至于家庭,尤其是大量独生子女家庭,富养和精养的想法,以及因为单一子女,而具有富余的资金,为补课班和作业班买单。当然,这个社会向来不缺富人,他们更是高价格、高质量一对一服务的买单者。

一句话:应试教育的功利性,打破了教育资源的供需平衡,竞价模式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或许,这些才是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期间,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为什么现在学校要收补课费(一个三线城市的补课现状)(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