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主要城市地铁(一起来搭地铁感受城市)
五一假期主要城市地铁(一起来搭地铁感受城市)邂逅·地铁,邂逅多元的西语文化(供图:西班牙驻沪领馆文化处-塞万提斯图书馆)国庆假期尾声,一起来上海地铁看展吧!近期,上海地铁通过人民广场站、陕西南路站、一大会址·新天地站等公共文化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展陈内容:包括“非凡十年·上海答卷”巡展,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的飞速发展,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以及“十年·海上风华: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美术作品展”体现了上海城市的海派人文底蕴,展现了“一带一路”、“中国探月”、“一江一河”等十年来祖国的“高光”时刻。你也许有一份参观全世界博物馆的旅行指南,每到一个城市,拿上一份导览地图,戴上语音设备,储备体力准备开启一场博物馆的艺术之旅。2021年11月,上海地铁线路图的一个站点上,建立起一座流动的车站美术馆,展览“地铁遇见普拉多”在龙华中路站近1号出口站厅揭开帷幕,三个月内达到近60万次参观人数。在上海,地铁遇
【信源】上海艺术评论、地铁万象
【编辑】Calvin_J
一直以来,上海地铁除了交通之外,积极建设地铁公共文化,拓展文化功能,展现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第二空间”——“可阅读、有温度、有情怀”的公共艺术空间。
上海是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而上海地铁是展现城市文化的窗口。目前,上海地铁运营总里程达831公里,地铁车站508座(含磁浮线)。如此规模庞大的地铁空间为公共艺术提供了宽广的展示场地,艺术作品又让乘坐地铁变成了一次次游览文化艺术的魅力之旅……
国庆假期尾声,一起来上海地铁看展吧!近期,上海地铁通过人民广场站、陕西南路站、一大会址·新天地站等公共文化阵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展陈内容:包括“非凡十年·上海答卷”巡展,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的飞速发展,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何谓海派艺术系列大展”以及“十年·海上风华: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上海美术作品展”体现了上海城市的海派人文底蕴,展现了“一带一路”、“中国探月”、“一江一河”等十年来祖国的“高光”时刻。
你也许有一份参观全世界博物馆的旅行指南,每到一个城市,拿上一份导览地图,戴上语音设备,储备体力准备开启一场博物馆的艺术之旅。2021年11月,上海地铁线路图的一个站点上,建立起一座流动的车站美术馆,展览“地铁遇见普拉多”在龙华中路站近1号出口站厅揭开帷幕,三个月内达到近60万次参观人数。在上海,地铁遇见了普拉多,我们遇见了丢勒、戈雅、维拉兹开支,格列柯……
“地铁遇见普拉多”展览现场
(供图:西班牙驻沪领馆文化处-塞万提斯图书馆)
邂逅·地铁,邂逅多元的西语文化
与上海申通地铁结缘是因2017年以“邂逅·地铁”为主题的马德里-上海地铁摄影展,我被邀请主持在人民广场音乐角举办的展览闭幕式,活动结束后陪同远道而来的马德里地铁部门负责人参观位于南京东路地铁站长廊的展览。川流不息的都市交通,上海和马德里非常相似,地铁作为最快速便捷的出行方式,除了每日通勤保证运营安全,公共文化空间的展示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揣摩的课题。上海地铁在近些年来结合本地和国外的资源,举办了“地铁邂逅莎士比亚”专题文化列车、墨西哥“双城记”地铁图片展,与西班牙邂逅的契机便随之而来。
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塞万提斯图书馆接到的这枚橄榄枝是中西思想和文化交流的碰撞,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作为在全球推广西班牙语文化和语言的公立机构,在上海市对外友好协会的支持下,很快与上海地铁共同签署了五年的三方合作备忘录,旨在将西班牙语文化的多元引入上海地铁的公共空间,中国文化的精髓走向更远,争取每年落实1至2个项目成果。2018年的首次合作我们尝试了将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40周年影像展搬至上海地铁水城路站出口通道,改变通道墙面一贯的灰色材质,呈现西班牙舞者生动的舞台瞬间。在空间位置上,选择水城路站的2号出口,正是由于走出地铁站,转角便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达成剧场和地铁的一站式联通;展出时间上,恰逢西班牙国家芭蕾舞团8年之后再访上海进行演出,也是绝佳的宣传机会。
“地铁遇见普拉多”展览现场
(供图:西班牙驻沪领馆文化处-塞万提斯图书馆)
上下联动的首次尝试为接下来新的项目策划提供了很好的地域指引。2019年为推广西班牙语的多样性,我们向上海地铁提议了《西班牙语旅行箱》的计划,联合12家西班牙语国家驻沪领事馆,量身定做一辆平面列车来展示各国的旅游资源和人文特色。展览得到了各国领馆、国家旅游局的支持,最终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换乘大厅呈现,形式也从平面的模拟列车过渡数字化互动—上海地铁根据各领馆的办公地,选择距离最近的车站,将每个国家车厢的内容配合线上展示,邀请市民穿梭于各条地铁线路在城市地下打卡西语国度。项目完成后的一个多月里,社交平台上时常看到公众与灯箱打卡合影,对于旅行的热情期盼,在转眼抗疫两年多后的今天看来,多少是一份当初的美好憧憬。
的确,受到疫情影响,在2020年,几乎所有的文化机构不得不面临线下活动的取消,转而造就了新一代的线上活动直播,如云观展、云连线、云互动。塞万提斯图书馆与地铁的公共空间项目只能暂时搁置,把精力和想法留到之后,也为未来累积选题。
车站美术馆,将站厅打造为展厅
普拉多国家博物馆的方案便是在这段时期孕育而生的。“普拉多在街头”项目起始于2015年,这座拥有两百年历史的文化机构,致力于走出去,使艺术面对公众,因此其作品也会离开位于马德里的总部,在短短四年的时间里,普拉多国家博物馆的典藏遍历了世界各地,从哈瓦那、利马、圣何塞到马拉博、马尼拉等城市。2019年项目在西班牙国内巡展,到达了梅里达、赫雷斯、卡塔赫纳、巴伦西亚等各个城市。2020年以来项目还没有走向更多的市井街头,对中国的观众来说也很久没有欣赏到国外的重磅展览,可以将这个公共文化项目带到上海无疑成为了最佳方案。在得到了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地铁的认可后,综合考量了展览时间、作品体量、内容、形式等要素,我们将展出的空间定在了离上海西岸艺术博览会最近的7号线和12号线两线交会点—龙华中路站。由于疫情期间龙华中路站2号出口被临时关闭,留下来一块庞大的出口通道,规整有形,非常类似博物馆或画廊展厅,于是我们决定复刻和还原一个仿佛置身博物馆的艺术空间。
“地铁遇见普拉多”展览现场
(供图:西班牙驻沪领馆文化处-塞万提斯图书馆)
保持项目的初衷,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塞万提斯图书馆、西班牙国际发展合作署和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与普拉多博物馆的策展团队共同合作为本次展览精选了29幅杰出馆藏,1:1原版尺寸复制,按照时间顺序陈列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期的艺术作品,大致反映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普拉多博物馆集中收藏了博斯、委拉斯开兹、戈雅、鲁本斯等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跻身世界一流。作品的选择和考量在前期我们与普拉多博物馆反复打磨,除了镇馆之宝如维拉兹开支的《宫娥》,戈雅的《穿衣的马哈》之外,多样性的绘画流派—西班牙、意大利、弗兰德斯等绘画风格的悉数作品也纳入其中。这些绘画大师的指尖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西班牙、欧洲和西方艺术的历史。在29幅作品之中还有一些作品的细节也很值得玩味,例如老杨·勃鲁盖尔与鲁本斯的《视觉》和克拉拉·佩特斯的一幅静物作品中都出现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也是选择这两幅作品的原因之一。除了作品之外,展览还呈现了一系列影像视频,揭秘作品修复过程中的趣味数据以及大师作品背后的故事。
将展览如何更顺利地入驻地下城市空间是我们第二大思考的内容。公共空间与其他艺术场馆的最大区别在于美术馆艺术馆具有完善的展陈设施和专业的配套,而公共空间通常则面临各类挑战,但又促使其发挥更多潜能。根据场域空间,考虑画幅尺寸、展陈设计、灯光布局、多媒体技术等各个因素,既要保证高质量的展出效果也要考虑在不破坏地铁原本设施基础上重新打造展厅格局,比如光线要求大面积的重新排线设计,确保电力;悬挂方式在工程考量后确保安全指数、制作材料防火级别等。在几个展陈方案里,我们选择了深蓝色的背景基调,全面覆盖通道的铝塑板,规划人流动线和观展路线,融合设计车站标识和展览标志,按照普拉多博物馆的色卡校对作品色彩,真正意义上还原一个车站美术馆的空间。在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地铁、考迪逊设计团队的合作支持下,确保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顺利进行。
在项目有条不紊推进的同时,展览的2.0线上体验也在策划之中。为观众更好地了解作品,西班牙国家旅游局合作搭建了普拉多博物馆小程序语言导览,观众可以扫码聆听普拉多博物馆原版作品诠释和时代背后的故事,在路途上也可以享受到耳朵上的博物馆。
致敬经典,头角峥嵘
展览开幕当天,络绎不绝的乘客路过展厅就带着好奇走了进来,有上班族、带着孩子的家长、老年人,他们安静地目视这些作品,和普拉多博物馆宣传片里面的各个国家的人们和作品中人物对话的目光一样,这个时刻是经历了数月的准备和各方的努力对于组织方来说是最大的喜悦。普拉多博物馆秉承一贯的博物馆理念—普拉多属于每一个人—传递着这一艺术的信仰和历史的足迹,艺术源自大众也归属于大众。面对公众的积极反馈,在整个展览期间,我们组织了现场展览导览、《普拉多一夜》的纪录片放映,战时的艺术宝藏迁移等议题的对谈活动,将公教和美育普及更多群体。我们更是欣喜地看到自媒体传播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回应,自发组织学校的学生参观,跻身小红书的打卡地标。在展览闭幕前期,上海地铁的普拉多博物馆纪念地铁卡制作完成,从上海出发,这辆“普拉多”列车即将驶向更多的城市。
塞万提斯图书馆在地铁站厅推出的流动广告
(供图:西班牙驻沪领馆文化处-塞万提斯图书馆)
望眼国际,地铁车站文化和艺术覆盖在国外的案例非常之多,在修建地铁线路和设施初期就纳入空间布局,比如俄罗斯地铁线路的许多车站都好像一个实体的博物馆,拱形门廊,装饰浮雕,融合了斯大林风格、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等艺术作品,从过一个车站到另一个车站仿佛时代的穿越。马德里的地铁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文化保护和宣传上做了很多功课,乘客可以免费获取“地铁旅游护照”,跟随护照参观和打卡地下的8座车站博物馆,每一个车站都拥有着100年的艺术瑰宝。去年马德里地铁还推出了线上文化路线导览,包含了建筑、雕塑、马赛克、摄影、绘画、墙面艺术等形式的指引线路,在大量建造初期就纳入的艺术元素之外,规划新的人文角落逐渐覆盖了整个地铁网络,成就了马德里地铁独特的地下文化氛围。相对了国外地铁运行的年龄,上海地铁更具潜力,在近几年公共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也在构思和寻求更接地气的艺术作品和文化内容,可以长久地保留在特定场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城市川流不息的地下人群间,我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文化新原色,让地铁空间成为艺术新声音的发声地。
这些车站 您留意过吗?
一起来听听车站内公共艺术参与者的感想吧!
在地铁内的公共艺术设计,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特性和视觉效果之外,我们还要考虑作品作为地下空间公共设施应符合的其他要求。比如作品的消防安全性。地铁是人流量极大的较封闭空间,它的消防安全无疑是在我们设计前的准备中排第一位,这就是对作品材料的选择,无论是金属还是玻璃或其他复合材料,都要符合国家的防火要求并严格执行。还有人流通过时的碰触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与公共艺术几乎是零距离接触,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品绝对杜绝有各种尖齿形状或小孔洞等的不安全设计,以免当人们拥挤通过作品前或一些顽童有意无意地肢体碰触,而造成的各种人身伤害。我们的设计还要考虑作品的日常保洁,地铁环境的日常保洁都是由各运营单位负责的,作为整体车站环境的一部分,它需要日常保洁的,所以还要尽量减少保洁人员的工作量。
10、14号线豫园站通道
1、14号线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通道
2015年在讨论地铁13号线公共艺术方案时,离玉佛寺最近的江宁路站是一个很有地域特征的站点,其时有多家设计单位出了方案概念初稿,有些方案与玉佛寺主题或佛教文化关联较密切,但迟迟未定。地铁是人流交错的地方,对运营管理者来说,大运量时需要以最快速度疏散和引导人群,不希望乘客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驻足。最后我们团队提出了彩墨山水画与景德镇立体彩陶相组合的方案《江山宁和》获得了大家一致通过,该主题艺术壁墙禅韵渺渺,与车站装修材质清水泥的古朴质感相呼应,与临近的沪上百年古刹玉佛寺也相得益彰。
13号线江宁路站
2016年上海迪士尼开园在即,11号线是通往迪士尼的专线,在迪士尼站站厅层,我们团队被迪士尼授权制作了“米奇”和“米妮”大型卡通装置,这是在美方的技术监督下完成的室内大型金属装置,从材料、工艺到安装均完全达到了美国标准,获得了各方的肯定。在接近迪士尼站的横新路站和康桥东站,我们原计划也采用迪士尼的卡通形象进行设计创作,但受知识产权的保护,那里不能使用与迪士尼相关的各种形象和元素。这两个站均是架空层,是裸露混凝土的工业风标准站装修设计,也没有规整的墙面可以进行艺术设计,我们多次研究后,决定采用跨梁和立柱上进行手绘创作,两个站分别独立创作的作品《开启欢乐之旅》和《欢乐丛林》,在灰色的空间视觉里,涂上了缤纷的颜色,涂鸦式的创作造型有趣、形象生动、色彩亮丽,规避了与迪士尼各种形象和形式的碰撞,同时也精神指向了即将到来的欢快游园活动。这两个站和这之前我们完成的16号线新场站,是至今为止上海地铁为数不多的跨梁艺术设计。
15号线长风公园站
在完成11号线之后,新建地铁线路的公共艺术一般都有各个项目公司负责落实了,这大概有与机电管线布局、空间装修设计能更好衔接的原因,也可能有建设资金统筹的因素。有了以往的经验,我们团队积极参加了公共艺术项目的投标,先后完成了浦江线(8号线三期)、13号线延伸段,以及17、15、14号线等站点的设计制作任务。公共艺术的设计范围也不仅仅限于局部墙面,有时会是与某站的站厅、站台的装修设计整体融合在一起,如13号线的陈春路站,整个车站的画面以中华儿女的家国情缘为背景,讲述了一段儿女情长和英雄侠义的故事,并用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而主题墙则是当代玻璃装置。按各个出入口进入站厅、站台顺序,依次初心、游历、相识、相欢、别离、报国、抚慰、风骨、归去九幅主题水墨人物画面递进,在站厅层主要墙面设计的宽30米长的大型玻璃装置把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主题墙创作以中国古典名画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为蓝本进行艺术再设计,用叠层玻璃装置表现虚无缥缈的中国山水画境界,当人们从装置前走过时,会产生隐约的画面景深动感,整个车站从视觉上营造了素雅澹然的中国传统人文气质,也寓意着天、地、人之间关系的中国哲学观。
17号线嘉松中路站
从虹桥火车站到东方绿舟贯穿青浦的17号线,有地下空间,也有架空层空间,这条线是我们团队对整条线每个车站进行整体公共艺术设计的首个案例,它融入了青浦的过去和未来、自然生态、人文艺术乃至民俗非遗等各种浓厚的地域特色。由于区域的特殊性,我们在初始概念研究中,就召集了青浦地方上的美术工作者、大学公共艺术设计团队、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类人员参加到我们设计团队中,分成多个小组,对区域内及每个站点周边的历史、文化进行调研,然后确立整条线路的设计主题,分组设计,我们团队两次在青浦区主题办公会议上汇报设计方案,听取各方意见,区主要领导还具体提出局部修改建议和创意,在我们历经数个月的设计和调整中最终确定了方案。17号线全长约35公里,共有12个车站在青浦区境内,串联起了东方绿洲、朱家角古镇、青浦城区、青浦新城、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配套商品房基地、国家会展中心、虹桥枢纽等申城重要地区和地标,其中11座车站拥有了公共艺术装置作品,每个站都注入了各自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材料运用也多种多样,诸光路站现代图案构成的超大型陶瓷釉画、徐盈路站的彩石马赛克拼画、淀山湖大道站的彩色玻璃组合、漕盈路站的钢板剪纸装置、东方绿舟站的天然石材与透明水玻璃结合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的运用,让这一座座地铁站亦然成为了人们走进青浦、了解青浦的一道道艺术文化窗口。
17号线汇金路站
您去过有公共艺术的
轨道交通车站吗?
- 欢迎评论区报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