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值得游览的地方(聚集四川70的美景)
四川最值得游览的地方(聚集四川70的美景)还有神似不丹的红色村落。比贝加尔湖还静谧的湖水;川西是今天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这块2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世界上最诡秘、最旷大的地理景观。这里有可媲美阿尔卑斯山的雪山;能比肩冰岛冰川的高原石林;
在中国,你根本找不到第二个和四川相像的省份。
她长得过分复杂,囊括了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
她长得过分貌美,雪山、冰川、草原、湖泊、高山、流水,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旖旎风光,在这都能找到。
而要说四川最貌美的地方,川西当仁不让。
川西是今天四川西部的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这块2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世界上最诡秘、最旷大的地理景观。
这里有可媲美阿尔卑斯山的雪山;
能比肩冰岛冰川的高原石林;
比贝加尔湖还静谧的湖水;
还有神似不丹的红色村落。
她被旅行者们奉为圣地,被《孤独星球》推做一生必去的地方。
有人说,到川西来,你就是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
此话不假。
川西多高山,多到当你站上川西这片土地,不论在哪,你都看不见地平线,高山永远挡在你眼前。
但谁让四川的地貌是经过上帝之手独家定制的呢?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北冲撞上了欧亚板块,巨大的撞击力造就了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东侧持续往东南方运动,使得它与成都平原接壤处发生挤压,地壳断裂,形成诸多断层。
于是,四川就有了独有的奇葩造型——西边是高原、东边是盆地,并且西边比东边平均高了整整3000多米。
极大的海拔落差,也让川西拥有了造型别致、辨识度极高的雪山。
最不能绕过的便是“蜀山之王”贡嘎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贡嘎山因为一位美国人错误将其海拔测为9500米,而扬名天下。
但实际上,贡嘎山要比9500米缩水近2000米,这事实真相让贡嘎山瞬间从“世界第一高峰”变成“普通的极高山”。
虽说放眼全球,贡嘎山的身高不占优势,但在四川,贡嘎山则显得独树一帜。方圆1000公里之内,都找不到其他任何一座7000米级的山峰。
贡嘎山的东边是人口稠密、极具烟火气的繁华城市,而它的西边却是人烟稀少、雪峰林立的青藏高原。
贡嘎山就这样巧妙地分割了雪国和都市,成为横跨仙界人间的“山中之王”。
而在贡嘎山的对面,它的新娘“蜀山皇后”四姑娘山也名声在外。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四姑娘山早期曾因“身高不足”“容貌寻常”,在川西美景的“冷板凳”上坐了千年之久。
1200年前,诗圣杜甫在成都遥望“西岭”,叹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这说得就是四姑娘山,毕竟四姑娘山与成都直线距离仅120千米。从市区向西眺望,终年积雪的白色巨峰清晰可见。
但谁曾想,与成都直线距离约80千米的另一座山峰,借着诗圣的金句,借势更名为“西岭雪山”,四姑娘山的出道之路就这么断了。
后来,西方探险家频频探访川西,种草了卧龙自然保护区、贡嘎山、九寨沟,屡屡忽略了其貌不扬的四姑娘山。
直到因为冰川加持,四姑娘山才成功C位出道。
百万年以来,冰期多次降临四姑娘山。冰川在大地上持续切割,形成密布的U型山谷。
之后冰川退却,冰川融水形成河流,就这样,四姑娘山下出现了各种“沟”,如长坪沟、海子沟、双桥沟。
山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2000到3500米的纵深感,赋予了四姑娘山极致的美貌,并让它一举夺得“东方的阿尔卑斯”的美誉。
但如果要让藏民在川西pick一座山峰,他们多半会选择稻城亚丁的三神山。
“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是三神山在藏语中的涵义。而这也代表了三神山在藏民心中的地位。
在藏民眼中,山就是神,神就是山。三神山自然各有神仙化身。
仙乃日是观音菩萨,央迈勇是文殊菩萨,夏诺多吉是金刚手菩萨。
因为对神的敬畏,没有人会在三神山中乱开杀戒和破坏生态,这才有了“从全世界路过”的纯净亚丁。
这便是川西的山。它是川西的神,是川西的魂。
2016年,18个人,历时63天,沿着横断山脉,走出了一条最美徒步线路。他们被眼前丰富极致的景观所吸引,被“十里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的现象所折服。
其实《中国国家地理》早在十多年前,就曾表达过:横断山区是中国最美的地方。
绚烂多彩的川西,便处于大横断最核心的部分。
大横断改变了我国山脉东西走向的固有模式,使川西出现了非常独特的南北山系。
它就像一根通风管,截留了太平洋的水汽,为山谷中的一百多个湖泊提供了丰沛的水源。
这才有了九寨沟最大的“海子”(湖泊)——长海。
长海长达五公里,丰水期时容积相当于3个西湖。这里永远是一幅“夏季装不满,冬季漏不干”的景象,被川西藏民称为永远装不满,永远漏不干的宝葫芦。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更具特色。
湖水有白色钙华打底,水中钙镁离子又让水体散射了阳光中的蓝紫光,可谓一步一态,变幻无穷,让九寨沟成为拥有了绝世容颜的人间仙境。
而想要看世界级的钙华景观,还要到黄龙去。
黄龙,名副其实,从空中俯瞰,长达1300米的天然钙华滩,像极了神话中的金色长龙。
钙华除了带来景随光变的极致景观之外,还是树木的最佳防腐剂。水中的钙一旦包裹在树木上,便会形成白色的钙化壳,让沉浸在水中的树木多年不腐。
顺着黄龙王往西南方向去,这里还有一道异样色彩的滩池。
滩池上的石头无论大小,都呈艳丽的铁锈红,在阳光下更是耀眼,红石滩就此得名。
但红石滩的石头为何是红色的,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地质学家争论的话题。有人说是因为石头上附着着低等生物,也有人说是因为石头矿物含量过高。
直到2005年,红石滩的红石原因才最终揭秘——这种表面鲜红如血的石头实际上是表面附着了一种新的地表藻类。
更为神奇的是,这种稀有藻类没有根,红石一旦被带出山外,上面的藻类便会黯然死去。
曾经有研究院的科学家为将这种石头带出去研究,结果刚下飞机,发现石头上的红色就退了。
这便是川西的湖泊,湖的规模和数量名不见经传,但类型最为多样,还有着自己的脾气。它独属于川西,仅此一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占据了大半个四川的川西野性难驯,高原的世界、湍急的河流、深切的河谷,决定了川西基本是游牧民族的天下。
川西是多民族的,汉族、羌族、藏族、苗族等15个民族居住于此,只是人口相较川东,少了许多。
对自然敬畏,是川西人学到的最重要的课题。
他们将寨楼民居依山就势,藏在川西高原的深山峡谷中。
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掩映在漫山遍野的青草绿树中,山涧溪流潺潺流过,人与自然和谐相融,这就是丹巴藏寨。
丹巴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这里散布着藏族村落。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丹巴一览无余。
丹巴藏民的房子多为四层,底层为畜圈,二层为厨房、贮藏室和锅庄房,三层作居室、经堂,而二层和三层屋顶上还有个“L”形平台,可供晾晒粮食和家人休憩,四层则被称为“拉吾则”,意味着碉楼。
碉楼,可以说是藏民安全感的归属。
御防匪盗、保护村寨、防御敌人、传递信息、求福保平安、避邪祛祟……碉楼就像一个叮当猫,拥有数不尽的功能。
在丹巴的中路乡,碉楼最为密集,这让丹巴拥有了“千碉之国”的美称。
而且碉楼还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别。想要知晓名字,需要通过墙上的图腾,但想要分辨性别,则可以通过木梁。
女性碉楼的木梁露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黑,所以女性碉楼的楼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迹,而男性碉楼的木梁在内部,不外露,所以没有痕迹。
而距离丹巴200公里的康定,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建筑景观。
康定地处川藏咽喉,传说这是诸葛孔明用鹰的飞翔、雪山的静穆铸剑的地方。
最早的时候,康定是一片荒野草滩,后来茶马互市,西去东来的过客都在此“打尖”,慢慢便形成了现在木质结构的房屋和藏汉结合的四合院落。
因地制宜、因材设计,是川西人兼收并蓄的体现。在甘孜州东北部的色达,川西人更是将这种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在色达,为数众多的红色房屋,沿着金色的草地慢慢爬满山坡,五千在家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
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色达五明佛学院就坐落于此。
在这片“红色佛国”,除了眼之所见的美,更多的是信仰的力量。
很多僧侣,他们一个月的收入才一百块,他们就居住在金殿旁的绛红色木屋里。
这些红色木屋,看起来好看,但冬不暖夏不凉,只有一床一锅,时而会停电,用水也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一桶桶的取。但即便如此,还有很多人奔赴色达,只为了念经、修行。
川西的藏民有着深深的信仰,导致这里丧葬礼俗多样,主要以天葬为主。
在色达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
午后,喇嘛念经之后,天葬师便将死者的衣服剥去,肉骨剥离,满天的秃鹫在天空盘旋后啃食尸体。
在藏民看来,秃鹫食后飞上天空,死者也就顺利升天了。
藏民对这一切并不害怕,因为对他们来说,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这就是川西的人,有着自己的风俗和信仰,但骨子里仍旧流淌着川西兼容并包的特点。
他们可能不如城市人精致,但他们的眼神真诚、纯净,让你见了一次就难以忘掉。
《中国国家地理》说过:不论按地理,还是按人文,四川都明显一分为二:川东和川西。
相较被国人更加熟悉的川东,川西更值得被大家所熟知。
这片高山草地就占了至少一半的土地,这片冰川湖泊奇观琳琅的土地,这片存在多民族的文化血统的土地,正在热烈地拥抱八方来客。
川西人在团结互助中彼此凝聚。他们靠一杯酥油茶交天下朋友,靠一曲沙朗迎接远方来客。
在川西这片土地上,人们既敬畏它,也爱它。
兼容并包的川西,让这里变得来路可回首,未来仍可期。
▏ END ▏
本文作者:林小白
责任编辑: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