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新二线城市最新排名(四大一线城市20项数据全解析)
新一线新二线城市最新排名(四大一线城市20项数据全解析)七、人均GDP(全国均值7.24万):1、北京16.49万;2、深圳15.76万;3、上海15.56万;4、广州13.40万;在我国四大顶尖城市中,虽然已全部达到2万美元的发达标准,但是广州却依旧在2万美元标准线上占足不稳,甚至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汇率的变化跌出2万美元。相比之下,上海、深圳则全部超过15万大关,北京甚至已突破16万大关,足足是全国均值的2.28倍,不仅如此,三座城市还远超全国均值至少2.1倍。不过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中心的魔都上海,却在人均GDP指标上不及北京、深圳,仅仅列为一线城市第三,确实有点小意外。六、人口流入:1、深圳流入1215万,其中流入率224.6%;2、上海流入1018万,其中流入率69.3%;3、广州流入914万,其中流入率95.9%;4、北京流入797万,其中流入率57.3%;面积最小的深圳反而在流入绝对值上雄踞第一,不仅如此,在人口流入率上甚至已超过200
说起我国一线城市都有哪些?想必大家并不陌生,甚至能倒背如流。不过,如果要说四大一线城市的综合实力之别,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各执己见。尤其是GDP、人口均高于北京的魔都上海,综合实力果真更胜一筹?无独有偶,GDP更高、营商环境更好、发展速度更快的深圳,果真已反超比自己大3.7倍,且历史文化底蕴更深厚的老大哥广州吗?
为了揭晓这一系列疑问,小编特意梳理了四大一线城市2020年20项核心数据,通过360度综合实力全解析,四大城市相互优劣势及综合实力也就自然一目了然。那么都有哪20项核心指标呢?还有四座城市各单项指标的绝对值以及相互差距又分别如何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一一揭晓吧。
一、行政级别:
1、北京,首都,全国城市最高级别;
2、上海,直辖市,仅次于首都北京;
3、广州,副省级城市,广东省会;
4、深圳,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
二、建成区面积(截止2020年初):
1、北京1469km²;
2、广州1324km²;
3、上海1237km²;
4、深圳960km²;
在建成区面积上,深圳不仅是四大一线城市中唯一低于1000km²的,而且也是唯一低于1200km²的,仅有首都北京的65%。而人多地少的深圳,不久的将来势必也将面对和香港一样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
三、GDP总量:
1、上海38700亿,全国第一;
2、北京36102亿,全国第二;
3、深圳27670亿,全国第三;
4、广州25019亿,全国第四;
光看GDP总量,不难看出,即便是四大一线城市,也同样被分成层次分明的两大梯队。其中第一梯队的上海领先北京7.2%,而第二梯队的深圳则领先广州10.6%。至于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最小落差则为北京、深圳之间的30.5%,而最大落差则为上海、广州之间的54.7%。
四、GDP增速(过去十年均值):
1、深圳10.6%;
2、北京9.2%;
3、广州8.9%;
4、上海8.0%;
在GDP发展速度上,曾经体量最小的深圳保持着较高速度,不仅成功超越了广州,而且还是一线城市中唯一超过10%的。相比之下,体量最大的上海增速就仅有8%,甚至只有深圳的75%,即便是和身后的追赶者北京相比,也只有其的87%,由此看来北京大有超越上海的无限可能性。
五、常住人口:
1、上海2487万,全国第二;
2、北京2189万,全国第三;
3、广州1867万,全国第五;
4、深圳1756万,全国第六;
在人口上,出现了有意思的一幕,即GDP及综合实力雄踞全国前二的上海、北京,却无缘总人口第一,那么很多人可能会质疑,第一会是谁呢?他就是面积足足是上海10倍的直辖市重庆,全国唯一人口超过3000万的城市。无独有偶,GDP及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三、第四的深圳、广州同样无缘第四,而且巧合的是,第四同样来自于西地区的成都,全国唯一人口超2000万的非直辖市以及非一线城市。
六、人口流入:
1、深圳流入1215万,其中流入率224.6%;
2、上海流入1018万,其中流入率69.3%;
3、广州流入914万,其中流入率95.9%;
4、北京流入797万,其中流入率57.3%;
面积最小的深圳反而在流入绝对值上雄踞第一,不仅如此,在人口流入率上甚至已超过200%,是四座城市中唯一超过100%的。相比之下,上海、北京两城就在流入率上明显更低,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上海、北京均已趋近于发展的“成熟期”,而深圳、广州则依旧处于“发育期”,尤其是深圳。
七、人均GDP(全国均值7.24万):
1、北京16.49万;
2、深圳15.76万;
3、上海15.56万;
4、广州13.40万;
在我国四大顶尖城市中,虽然已全部达到2万美元的发达标准,但是广州却依旧在2万美元标准线上占足不稳,甚至随时都有可能因为汇率的变化跌出2万美元。相比之下,上海、深圳则全部超过15万大关,北京甚至已突破16万大关,足足是全国均值的2.28倍,不仅如此,三座城市还远超全国均值至少2.1倍。不过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中心的魔都上海,却在人均GDP指标上不及北京、深圳,仅仅列为一线城市第三,确实有点小意外。
八、人均收入(全国均值3.22万):
1、上海7.22万;
2、北京6.94万;
3、深圳6.49万;
4、广州6.33万;
上海虽然在人均GDP指标上惨败给北京和深圳,但却在最能体现城市收入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上一雪前耻,不仅领先北京4%,还领先深圳11.2%,领先广州14%,更是全国均值的2.24倍。
九、人均支出(全国均值2.12万):
1、上海4.25万;
2、广州4.13万;
3、深圳4.06万;
4、北京3.89万;
在消费支出数据上,魔都上海依旧是第一,不过和人均GDP、人均收入所不同的是,广州在消费支出上逆袭收入水平更高的深圳、北京,这也说明广州更喜欢花钱和消费,而首都北京则更不喜欢消费。
十、人均存款:
1、北京20.32万;
2、上海15.40万;
3、广州11.34万;
4、深圳10.84万;
俗话说:百姓富不富,全看腰包鼓不鼓。果不其然,人均GDP、人均收入均数一数二但人均消费支出却垫底四城的北京,在人均存款上可谓是鹤立鸡群,不仅领先第二的上海32%,更是存款最低的深圳近2倍。由此看来,四大一线城市谁才是真正的有钱人最多也就一目了然。
十一、人均汽车:
1、北京27.4辆/百人;
2、深圳20.4辆/百人;
3、上海18.9辆/百人;
4、广州16.0辆/百人;
在人均汽车数据上,北京再次以较大优势引领一线城市,领先第二的深圳34%,领先上海45%,领先广州超71%。不仅如此,四大一线城市之间相互差距均十分明显,而且均不是很高,尤其是上海、广州,甚至均未超过20%,即便是深圳,也刚刚20%。看来限牌对于四大一线城市汽车拥有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十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上海15932亿;
2、北京13716亿;
3、广州9218亿;
4、深圳8664亿;
在社消数据上,上海领先北京16%,领先广州73%,更是领先深圳84%。依旧是上海、北京同一级别,而广州和深圳则大幅度落后。
十三、进出口总额:
1、上海87463亿;
2、深圳30502亿;
3、北京23215亿;
4、广州9530亿;
在外贸数据上,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中心 第一大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可谓是优势尽显,傲视群雄。不仅是第二的深圳2.87倍,更是广州的9.2倍,即便是北京 深圳 广州三大一线城市总和,也只有大上海一城的72%。与此同时,地处珠三角经济圈核心的广州却成为一线城市中唯一低于1万亿大关的,不仅如此,还是唯一低于2万亿大关的,看来广州外贸业依旧是任重道远。
十四、轨道交通总里程:
1、上海766km,全国第一,其中地铁741km;
2、北京727km,全国第二,其中地铁704km;
3、广州531km,全国第四,其中地铁531km;
4、深圳422km,全国第五,其中地铁410km;
在象征城市公共交通便捷度和城市综合实力的地铁建设上,魔都上海再次力压首都北京,双双以超700km的数据稳居全国前二。相比之下,广州刚刚突破500km,而深圳则刚刚突破400km,不难看出,广州、深圳距离北京、上海依旧有较大差距。
十五、建筑业总产值:
1、北京12905亿;
2、上海8277亿;
3、广州5957亿;
4、深圳4777亿;
在象征城市建筑业硬实力的建筑业总产值数据上,首都北京竟然是第二上海 深圳的总和,不得不说北京的建筑业就是牛。即便是魔都上海,也仅有其的64%,而广州则为其的46%,至于弹丸之地的深圳,则更是仅有北京的37%。而从四大一线城市的建筑业硬实力以及城建投入来看,四大城市的未来走向似乎已呼之欲出。
十六、文旅:
1、上海3069亿;
2、北京2914亿;
3、广州2679亿;
4、深圳1381亿;
在象征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遗产的文旅业方面,几乎依靠钢筋混泥土和现代化人造景观支撑的上海,却出人意料的击败了拥有全球八大奇迹之一的长城 天下第一宫殿故宫 全国第一大园林颐和园 全国第一大皇家园林遗址圆明园 世界最大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且被称为四大古都之一的北京。相比之下,最年轻的深圳则仅有上海的45%,即便是和倒数第二的广州相比,也仅有其的51.5%。
十七、医疗:
1、北京拥有三甲医院78个;
2、上海拥有三甲医院66个;
3、广州拥有三甲医院62个;
4、深圳拥有三甲医院16个;
在代表医疗顶尖实力的三甲医院绝对数量上,北京以领先上海18%的较大优势再次稳居一线城市之首,广州则以6%的微弱劣势不及魔都上海屈居第三。至于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最低的新兴城市甚至则再次出现格格不入,和另外三座一线城市相比,最大落差是4.9倍,即便是最小落差也有3.9倍。
十八、科教:
1、北京拥有211顶尖学府26所;
2、上海拥有211顶尖学府10所;
3、广州拥有211顶尖学府4所;
4、甚至拥有211顶尖学府0所;
十九、科研:
1、深圳专利授权量22.24万件;
2、北京专利授权量16.3万件;
3、广州专利授权量15.6万件;
4、上海专利授权量13.98万件;
从科教转换为科研成果方面来看,科教相对最薄弱的深圳,反而在科研成果上触底反弹,不仅雄踞四大一线城市第一,而且足足领先第二也是我国第一大科教之城的北京36%,更是领先我国第二大科教之城上海59%。无独有偶,科教同样远不及北京、上海的广州,同样在科研成果上逆袭上海,领先11.6%,即便是和北京相比,也仅仅落后5%。这也充分说明单纯拥有绝对的科教资源优势,并不一定就拥有科研成果优势,而是在于是否能充分吸引人才引进。
二十、财政:
1、上海7046亿;
2、北京5483亿;
3、深圳3857亿;
4、广州1721亿;
众所周知,财政是一座城市一切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财力保障和经济基础,同时也被形象比喻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风向标”。拥有更高财政收入的城市无异于拥有了更多的“活动经费”,这是加速城市建设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此看来,作为首都的北京,反而在财政上仅有经济中心魔都上海的78%,这也就是为何首都北京政治地位更高,反而在经济上长期不及上海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计划单列市深圳就在财政上明显高于省会广州,甚至足足是广州的2.24倍,由此可见计划单列市拥有在财政上更优于省会的财政倾斜,看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为何短短几年内,深圳就能实现GDP反超广州,甚至逐渐甩开广州。
总结:在看完四大一线城市20项核心数据后,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依旧是意犹未尽。由于体现城市综合实力的数据太多太多,各种数据又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本文只列举了最具有代表性和含金量最高的20项数据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如此一来,四大一线城市各单项指标的绝对实力以及相互差距也就尽收眼底。接下来,便是揭晓综合实力这一最大悬念的时刻:
1、北京20项综合得分612。共计8项第一,9项第二,1项第三,2项第四;
2、上海20项综合得分584。共计9项第一,6项第二,3项第三,2项第四;
3、广州20项综合得分409。共计0项第一,2项第二,12项第三,6项第四;
4、深圳20项综合得分395。共计3项第一,3项第二,4项第三,10项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