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融的城市(新旧相融涵养城市气质)
新旧交融的城市(新旧相融涵养城市气质)“历史文脉要保存,基础设施要完善,老城要变新面貌。”2018年,城区启动了老城更新与保护工程,对泽州路以西、景西路以东、新市街以北、书院街以南,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改造。2019年9月,作为老城更新的核心项目,南大街立面改造工程完成,沿街133处明清时期及20世纪60—80年代建筑以新的面貌面世。“过去的南大街可不是这个模样。”张连志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南大街却像一处被遗忘的角落:建筑年久失修,天上蜘蛛网,中间广告林立、破烂不堪,地下雨污横流,路面破损严重,这个百年历史街区逐渐失去了光彩。北自大十字,南至新市街,长800余米,宽20米,这里是南大街,也是晋城市历史遗存最古老的商业街。“这里是老晋城人心中公认的‘心脏’,街里的文庙巷、青龙巷,附近的景忠桥、景德桥,都是珍贵的历史遗迹,八路军晋城办事处旧址也在此处。”在南大街生活了多年的市民张连志说
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后,变得更宜居、更美好。宁绍雄摄
夏风习习,华灯初上,温柔地映照着这座美丽城市崭新的脸庞。宽阔整洁的街道、景色幽雅的公园、繁花似锦的街景、美丽宜居的小区,还有更加完善、更加便利、更加人性化的各项城市管理措施……
在这块血与火的土地上,晋城城区一直流淌着红色血脉。这里,建起了中国共产党在晋城的第一个基层组织,诞生了晋城第一个农村党支部,800多名晋城儿女听从党的召唤,与革命老区地方干部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建设……如今,在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中,城区上上下下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在新旧相融中不断绽放城市新颜,涵养城市气质。
老城蝶变 城市向美而行
北自大十字,南至新市街,长800余米,宽20米,这里是南大街,也是晋城市历史遗存最古老的商业街。
“这里是老晋城人心中公认的‘心脏’,街里的文庙巷、青龙巷,附近的景忠桥、景德桥,都是珍贵的历史遗迹,八路军晋城办事处旧址也在此处。”在南大街生活了多年的市民张连志说,多年来,它一直被视为晋城人民的英雄街,千年古韵和百年大事的发祥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暮霭降临,顺着张连志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条青砖黛瓦、旧街灰墙的古街展露眼前:青石甬道、墙绘浮雕、国潮设计、声色光影……古今元素糅合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
“过去的南大街可不是这个模样。”张连志说,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南大街却像一处被遗忘的角落:建筑年久失修,天上蜘蛛网,中间广告林立、破烂不堪,地下雨污横流,路面破损严重,这个百年历史街区逐渐失去了光彩。
“历史文脉要保存,基础设施要完善,老城要变新面貌。”2018年,城区启动了老城更新与保护工程,对泽州路以西、景西路以东、新市街以北、书院街以南,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改造。2019年9月,作为老城更新的核心项目,南大街立面改造工程完成,沿街133处明清时期及20世纪60—80年代建筑以新的面貌面世。
“现在每天人来人往,书店成了大家的打卡地。”新华书店负责人席潞敏说,创建于1950年的新华书店原为太岳鲁迅书店,是晋城最悠久的图书卖场,也是无数老晋城人的精神殿堂。如今,在南大街的新华书店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着新的辉煌。
夜色愈浓,灯光闪烁,流光溢彩,人头攒动,穿行在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前,驻足在风格各异的特色小店里,还有韵味十足的戏曲表演、激情四射的摇滚演出,都点“燃”了现场气氛,让这条古老大街真正成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的老城新地标。
社区更新 生活向阳而生
六月初夏,天气舒爽,退休职工赵小臭和老伴乘坐单元楼电梯,轻松地将购买的物品搬到家门口。“自从有了电梯,孩子们再也不担心我们提重物了。”赵小臭爽朗地笑着。
每天早上7时30分,80后王杰都会准时从家里出发,开车到位于开发区的公司上班。从出门到停车位走路不到5分钟,开车到达单位全程只需15分钟左右。看似不起眼的20分钟,放到过去却往往需要4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走在社区里,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智慧元素”:智慧停车实现小区内公共车位管理、指引、车牌识别;智慧充电实现电动车集中充电、在线支付;消防通道管理实现消防通道占用告警;智慧云广播实现随时随地的广播信息发布、应急调度;智慧物业实现报修报账、信息公告、吃穿住行等便民服务……
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三年前城区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老旧小区改造。
“30多年来,小区生活环境差,占道经营情况严重,道路拥堵不堪。”居委会主任刘媛媛手机中几张旧照片展示了小区过去的模样。凤台小区建于1985年,总面积0.3平方公里,共有住宅楼80栋、4所学校、驻地单位25家、商业门店434个,是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小区之一。像这样的老旧小区在城区有264个,房龄普遍在20年以上,涉及4.2万户、14.1万人。
2019年,城区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坚持将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绿化品质提升、断头路打通与市容环境综合整治、背街小巷整治、基层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
如今,第一批10个大型老旧小区于2021年9月底已全部完成改造,完成改造面积12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6万户、5.4万人。第二批次的60个老旧小区改造正在稳步实施中。
未来,这些老旧小区将全部实现从“住有所居”向“方便宜居”转变。
数智相伴 服务向暖而行
“没想到申请社区证明‘不进门’就能轻松办成。”家住城区东圣社区君悦湾小区的常先生展示着手机中的电子居住证明,高兴地告诉记者,“只需通过‘晋来办’,我自己就可以申请、下载所需要的社区证明,太方便了。”
居民张慧苗每天下午工作时,就会收到一条提示信息:“张女士您好,您的孩子已于17时24分在东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点半课堂’签到,请稍后关注签退情况。”“这些都是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便民服务,以此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东圣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俊勇告诉记者。
作为新建城市社区,东圣社区存在着工作人员少、居民人口基数大、基础民生事项需求和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复杂繁多等问题。为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社区依托晋城市大数据“晋来办”的平台优势,量身打造了社区证明“不进门”轻松拿、医院挂号“不跑腿”如愿约、服务不满“不看脸”随便说、家有烦事“不见面”能人帮、孩子放学“不回家”放心等线上服务内容。智慧化服务如同社区治理的“大脑”,方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成事,目前累计线上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近年来,城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在治理模式上求实务细,在服务水平上提档升级,以社区治理水平的提高引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升级。目前,包括东圣、黄城等12个试点社区打造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智能化支撑的社区治理新格局,让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更方便更暖心的服务。
今年,城区以实现“数字晋城”为总目标,依托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基层党建、社区治理、居民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服务,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城市变得更有“颜值”、更有“气质”、更有“温度”。
记者手记:
小细节折射大格局,小切口连接大民生。无论是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宜业宜居的生活环境,还是智慧化、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在这片浸润着千年老城文化、蕴藏着红色血脉的土地上,晋城城区不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力量,以浓墨重彩织绘老与新的和谐锦绣画卷,用新旧相融涵养城市独特气质。
城市是幸福美好生活的承载地,如今,城区怀抱着对城市发展的无限憧憬,正不断完善主城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努力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完善的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擦亮城市的幸福底色,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记者郑璐
(责编:刘洋、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