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两天游怎么玩(马上十一了)
平遥两天游怎么玩(马上十一了)平遥城隍庙第一天白天逛逛古城,晚上看《又见平遥》。进平遥古城不要门票,古城里的20多个景点需要125元的通票,不单独卖票。今年到年底工作日免门票,人也是乌央乌央的。必游的日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最早的民有银行)——中国镖局博物馆和同兴公镖局(《又见平遥》故事发生的镖局)——中国钱庄博物馆(里面的地下金库值得一看)——县衙博物馆(了解中国的县衙文化)——文庙——城隍庙——华北第一镖局等,怎么也得一天时间。开在明清四合院的客栈两天一夜深度游,避免走马观花去平遥旅游多长时间够用?不想走马观花的话,怎么也得两天一夜。
平遥作为我国唯一凭借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城,正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那么,去平遥怎么游才能在短时间内领略平遥的精髓?吃住行安排怎么合理?需要避免哪些坑?听我一一道来。
平遥古城标志性建筑市楼
很多客栈本身就是古迹
平遥的很多景点都在古城里,最好能住在古城里,不仅方便,还能深入体验平遥烟火气息。古城里还有三四万的当地居民,有很多客栈本身就是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如果老板就是房子的主人就更好了,他一定会给你讲很多导游之外的故事。我住的客栈是一个清朝时期的二进式四合院,50多岁的老板的爷爷的爷爷就是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宁夏分号的二掌柜(相当于现在的副经理)。房子到现在已经传了六代了。老板从接到我就开始给我讲平遥的历史,平遥的城墙是西周时期的,当年他爷爷的爷爷五天五夜从宁夏回平遥后,第一件事不是回家和妻儿团聚,而是回日昇昌票号汇报工作,他们家衰败在阎锡山时期。。。。。。当然攻略他也会提供,哪家的饭菜好吃,哪个景点必去。
开在明清四合院的客栈
两天一夜深度游,避免走马观花
去平遥旅游多长时间够用?不想走马观花的话,怎么也得两天一夜。
第一天白天逛逛古城,晚上看《又见平遥》。进平遥古城不要门票,古城里的20多个景点需要125元的通票,不单独卖票。今年到年底工作日免门票,人也是乌央乌央的。必游的日昇昌(中国第一家票号,最早的民有银行)——中国镖局博物馆和同兴公镖局(《又见平遥》故事发生的镖局)——中国钱庄博物馆(里面的地下金库值得一看)——县衙博物馆(了解中国的县衙文化)——文庙——城隍庙——华北第一镖局等,怎么也得一天时间。
平遥城隍庙
第二天镇国寺、双林寺。很多人游完古城就走了,但实际上,和平遥古城一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有镇国寺和双林寺,这两个寺各有各的精彩。双林寺位于平遥县城西南6公里桥头村北,里面集宋、元、明、清历代彩塑,均为艺术珍品,在城外坐108路车20分钟就能到,游览需要1个多小时。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5公里的郝洞村,镇国寺的万佛殿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少有的木构建筑。
双林寺内惟妙惟肖的彩塑
为了这个实景剧,都值得去趟平遥
《又见平遥》是平遥的情景体验剧,如果你不喜欢古城,为了这个实景剧,你都值得去趟平遥。
《又见平遥》讲述的是血脉相传生生不息的故事,和以前那些印象类的实景剧不同,《又见平遥》让你感觉你不是观众,不是体验者,更像是亲历者,你就是那个送镖师出征替镖师祈福的乡亲,是那个走在清末繁华街上的平遥人。通过《又见平遥》,你不仅可以了解平遥的故事,平遥的历史,还可以了解平遥的民俗,平遥的精神。《又见平遥》一天有四场演出,时间分别是下午2点,下午4点,晚上7点,晚上9点,我看的是晚上7点的。票价是238元,从客栈老板那定的220元。
《又见平遥》镖师洗浴
除了《又见平遥》,平遥每晚9点在南城门外有18分钟的灯光秀,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时间紧就算了。这个灯光秀很炫,很酷,但是感觉对了解平遥没什么帮助,更别说提升平遥了。一句话,看了没什么惊喜,不看也没什么遗憾。自由行的游客注意要打听一下晚上南城门开不开。南城门从疫情期间每晚6:30就关城门,看灯光秀得从城门外过去。
平遥南城门
平遥牛肉是好吃,买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
去平遥肯定要尝尝平遥的特产平遥牛肉,平遥满大街的都是卖牛肉的,有78一斤的,65一斤,55一斤的,甚至还有更便宜的,一定要睁大眼睛。
我在搭顺风车时,那个当地司机告诉我,在牛肉加工厂,一般有两个冷库,一个里面放好牛肉,另一个放差一点的牛肉,那些差的牛肉很多被以次充好,坑的当然就是外地的游客。买牛肉时注意,1,太便宜的不要买;2,牛肉的纹理或肉丝不够清晰也不要买,这样的牛肉有可能里面掺有粉芡类的东西;3,颜色太鲜艳的也不要买。我是在城外的冠云牛肉直销部里买了点尝了尝,65一斤,确实不错,很软,很入味。
平遥城内牛肉摊
平遥古城里饭店家家户户都推“平遥108种小吃”,甚至照片都是一样的,味道怎么样大家去里自己品尝吧,反正平遥的饮食对我这个河北人来说没什么吸引力,我不得不靠街边的烧饼充饥。#头条带你游中国# #带你走遍全世界# #平遥#
我是爱旅游爱分享的雨丝丝,欢迎大家关注、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