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几种出行方式你更看好哪个(不变的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未来的几种出行方式你更看好哪个(不变的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轮 渡一起看看武汉这座城市的变化武汉人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出行呢我们找来一些图片对比通过出行方式的演变
科技发展,城市进步
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公交、地铁在武汉形成了交通网
但在三十年或者更久以前
武汉人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出行呢
我们找来一些图片对比
通过出行方式的演变
一起看看武汉这座城市的变化
轮 渡
武汉江河纵横,由于水路条件优越,1896年武汉就率先开通轮渡,是全国首先开通公共交通的城市。
长江大桥建成之间,武汉三镇的连通基本都是靠船进行。1995年长江二桥通车前,轮渡公司最高日载客量高达30万人次。
现如今,武汉人过江有桥、有隧道、有地铁,却依然有骑电动车自行车的市民选择轮渡过江。也有外地游客特地乘坐,体验江城的独特风情。
经历了一百多年,武汉变了,但轮渡一直坚守在这里,票价始终亲民,为武汉的交通提供便捷。武汉人永远不会忘记轮渡所做出的贡献,也不会忘记那个轮渡年代的美好记忆。
自 行 车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普通家庭生活中的奢侈品,也是当时年轻人结婚的三大件。
到了八十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了全中国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凤凰、永久、飞鸽都是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品牌。
2009年,武汉开始投用公共自行车,路边出现了不少公共自行车桩和岗亭。经历了一系列亏损、更换接管公司、系统升级之后,于2017年正式停运。
2016年底,摩拜单车宣布进军武汉,大量颜色各异的共享单车开始出现在武汉的街头巷尾。
扫码即可骑,办卡有优惠,不用停在指定的车桩。便捷的共享单车的出现可能也是公共自行车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如今,武汉人的短途出行基本都会选择共享单车,共享单车热仍在继续。
麻 木
麻木一词原本是对三轮车夫的称呼,因为三轮车夫总爱喝得醉醺醺,人们便称之为“酒麻木”,久而久之,“麻木”成为了三轮车夫的代名词。
这里提到的交通工具“麻木”原本是残疾人专用的三轮摩托车,八十年代末,有些残疾人迫于生计开始载客养家。
慢慢,麻木开始在武汉发展起来,不是残疾人的也用它来载客做生意。
在交通不便捷的时代,麻木在武汉盛行。出于难治理等原因,2003年武汉开始“禁麻”,经过一番严打,武汉市区内已经很难再看见。但在偏僻一些的地方,依然存在麻木车队。
取而代之的是,街上开始出现电动车摩的。摩的的价格并不算便宜,但也不少人迫于交通而选择乘坐摩的出行。
当你站在街边等人等车,总有人骑着电动车经过,并发出经典提问“美女(帅哥)走不走?”当你走过一排上面坐着大叔的电动车队,情况更甚。
由于一些摩的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上管制问题,摩的载客在武汉也受到了极大地限制。
公 汽
1929年武汉市开通了第一条公汽线路。解放后,武汉从引进大批东欧产斯柯达、红星等品牌车辆,到使用国产松花江牌公交车。
1968年,武汉开始使用本地产的扬子江牌公交车,从进口到国产到本地产,武汉的公交也日渐成为了最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老武汉人回忆起来,只会不禁感叹太挤。当年人们一般都依靠公汽出行,但公汽线路少,车次少,每次都要拼了命往上挤。
人们乘坐公汽一般都是用月票。成人有成人月票,学生有学生月票,职工有职工月票,一个月一买。一张纸质的月票就能随便坐,可以在所有的公交车上使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武汉首次发行了公交IC卡,到后来演变成武汉通,现在我们甚至能刷支付宝乘车。
2003年,武汉市公交集团成立后,公汽出行更是发展迅速。现在武汉的公汽遍布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快速便捷。截止2016年,武汉已有五百多条公交线路,近几年依旧在增多。
地铁开通后,为公汽分担了人流,但不少武汉人依然喜欢乘坐公汽出行。
2016年,武汉开通快速公交首条示范线BRT1。这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公交像地铁一样在专用的通道内运行,让市民花公交的费用就可以享受的士的速度。
的 士
如今随处可见的的士,在上世纪是稀罕物。直到八十年代时,的士还是开会、赶路、婚丧嫁娶等大事时使用的。
直到九十年代,的士才日渐增多,价格也变得亲民,渐渐成为了武汉市民日常的出行方式之一。
现在的网约车涵盖了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等多项业务。个人车主也可以根据规定合法载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高峰期和偏远处“打的难”的问题。
轨 道 交 通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于2000年开工,2004年7月开通运营,是武汉的首条轨道交通线路,也使武汉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轻轨刚刚投入运行时,市民们比起乘坐出行,更多是抱着一种体验的心态。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外公带着我和年幼的妹妹第一次去坐轻轨,车厢里人很少,在酷暑中冷气很足,从这个高度透过窗看流动的景色,让我们两个小孩直呼有趣。
在接下来的几年,轻轨扛起了分担武汉交通的重任,成为大多数沿线市民上班上学的交通方式。那时疲惫地站在拥挤的1号线车厢,我总会想起第一次坐轻轨的情形和心情。
2012年,2号线一期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下轨道交通线路,为汉口武昌的市民带来了过江的新选择。截止2019年2月,武汉共有9条运营线路,共二百多座车站。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第四期建设规划批复,至2024年,将形成14条线路运营、总长606千米的轨道网,全面实现“主城连网、新城通线”。
目前,武汉地铁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过江客流分担率均超过40%。轨道交通出行已经成为了武汉市民出行的最主要方式,三镇的距离好像也不再那么远。
偌大的武汉,我们没去过的地方有太多。如何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出行,如何换乘,打开手机地图就能解决。
回想以前,去个不熟悉的地方,要打电话到处问如何乘车,出了门还要转几趟公汽的时代,好像也没有过去多久。
2017年7月,大汉阳有轨电车T6线路通车,2018年1月,光谷有轨电车T1、T2线路通车。现代有轨电车是中等运能、环境协调、资源节约的绿色交通工具。
有轨电车弥补了沿途轨道交通未能覆盖,常规交通运量不足的缺陷。实现了与城际铁路、地铁、BRT、常规公交等交通方式的一体化衔接,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需求。
武汉是一座越来越成熟的现代城市,但也是我们记忆里最温馨的港湾。大武汉的交通越来越便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同样生活在武汉的你对于武汉出行方式的变化有什么独特的记忆呢?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