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北省三件大事六场硬仗8项战略(以三心对三苦)

河北省三件大事六场硬仗8项战略(以三心对三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省方志办领导班子凝心聚力谋发展,身先士卒做表率,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仅要处理单位各项事务,发挥推动协调作用,还肩负大量的具体业务工作,树立了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各科室负责人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坚持分工不分家、全办一盘棋,带领大家勇挑重担,唯旗是夺,省志总编室专职4人,同时承担方志馆筹建工作;市县指导室3人,同时承担理论研究和网站信息化建设任务;年鉴编辑部4人,同时负责市县级年鉴启动、指导任务;理论研究室2人,按期出版刊物的同时兼任18部《河北省志》分志的责任编辑;资料室2人,同时兼任6部《河北省志》分志的责任编辑。市县方志办同志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涌现出一批“最美方志人”,在全系统形成了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一)扬清风,树正气,锻造担当实干的方志干部队伍2021年机构改革以前,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隶属于省政府办公厅,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全办业

河北省三件大事六场硬仗8项战略(以三心对三苦)(1)

导语:长期以来,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者在人员数量少、所承担任务量大的背景下,上下一心、主动作为,高质量完成各项志书年鉴编纂工作,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推动河北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独特、丰富的经验。

冀祥德所著的《新时代的地方志》一书,对河北的地方志经验进行了梳理介绍。该书是当代中国出版社致敬新时代、迎接二十大的献礼书,已于2022年9月出版发行。现将书中相关内容节选如下。

长期以来,河北省地方志工作一直有着“小马拉大车”的特点,机构规格、人员数量与所承担任务量极不相称,该省地方志工作者充分发扬“三心对三苦”的精神,上下一心,破题开路,勤勉不怠,在困境中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 马力之小,车身之重

2021年机构改革以前,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隶属于省政府办公厅,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全办业务人员不到20人。河北省第二轮市、县(市、区)志规划编纂出版155部,省级志书分志72部(其中规划内志书59部,特色志书13部);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有编纂和启动任务的共计180家,志鉴编纂任务量均高居全国第2位;河北省修志历史悠久,旧志总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整理任务艰巨。省方志办的同志们每年不仅要完成几百万字的编辑或审读任务,还身兼数职,承担理论研究、期刊编纂、馆网建设及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等任务。

二 笑对“三苦”,主动作为

地方志机构历来被大家公认为“清苦、辛苦、艰苦”的“三苦”单位,在“小马拉大车”的工作局面下,要推动河北省方志事业发展可谓是难上加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央领导对地方志事业的重视不断加强,在中指组及其办公室的带领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高位运行,这对河北省地方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河北省地方志系统全体同志“以平常心对待清苦,以责任心对待辛苦,以事业心对待艰苦”,夙兴夜寐,主动作为。

(一)扬清风,树正气,锻造担当实干的方志干部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省方志办领导班子凝心聚力谋发展,身先士卒做表率,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不仅要处理单位各项事务,发挥推动协调作用,还肩负大量的具体业务工作,树立了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各科室负责人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作用,坚持分工不分家、全办一盘棋,带领大家勇挑重担,唯旗是夺,省志总编室专职4人,同时承担方志馆筹建工作;市县指导室3人,同时承担理论研究和网站信息化建设任务;年鉴编辑部4人,同时负责市县级年鉴启动、指导任务;理论研究室2人,按期出版刊物的同时兼任18部《河北省志》分志的责任编辑;资料室2人,同时兼任6部《河北省志》分志的责任编辑。市县方志办同志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涌现出一批“最美方志人”,在全系统形成了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二)借外力,补短板,形成行之有效的科学治理模式

河北省方志办客观审视自身优劣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采取多种措施,凝聚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

1. 成立高规格总纂组

二轮修志启动伊始,省志办建议省政府成立以省人大原副主任为首,10位厅局级老领导参加的总纂组。这些老领导多为河北改革开放的亲历者,甚至是某些行业的主导者参与者,熟悉省情,工作水平高,并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对地方志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后,建立了总纂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省志推动指导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十几年来,召开总纂会议百余次,研究解决各类问题几百项。

2.借助行政力量推动工作

一是督查通报。连年开展督查、印发通报,累计赴70余个市县开展实地督查,印发督查函100余份、通报12份;省政府督查室将方志工作列为督办考核事项,以5%的权重督促规划落实;逐年开展“拔钉子”行动,对落后县(市、区)实行蹲点督导、现场办公。二是调度推动。协调建立调度会制度,省政府办公厅共召开调度会议8次,32家省志承编单位被调度;2020年7月,省领导组织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电视电话会,推动决胜“两全目标”。三是执法检查。以宣传、贯彻《条例》《规划纲要》《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为抓手,与省法制办连年开展执法检查。四是完善考核制度。2016年出台《河北省地方志工作考核细则》,并对各市实行单项目标考核,分项表扬,推动工作落实。

3.充分发挥专家作用

省志办主导建立方志专家库,采取一对一帮扶手段,有效解决了有关地区和单位业务人才短缺、工作进度滞后、书稿质量不高等问题;志稿评审阶段,邀请全国专家为河北志书把脉搏、找差距。

(三)强根基,稳发展,打造坚实有力的业务支撑体系

1.完善制度机制

一是建立质量管控体系。以编委会名义制定《河北省地方志书编纂质量标准》《河北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后又相继制定《〈河北省志〉编纂实施细则》《〈河北省志〉行文规定》《〈河北省志〉审查验收制度》和《〈河北省志〉编修人员培训制度》《河北省地方志书、年鉴报送制度》《河北省地方志稿评审工作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覆盖志鉴编纂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为志鉴编纂和质量审查提供遵循。二是坚定不移执行三审制度。省志三审制度每一审都有明确的审查重点,初审着重解决史实问题,复审解决体例问题,终审由省志总纂组负责,对史实、体例进行全面审查,凡修改意见落实不到位的不得进入下一评审程序。三是实行提前介入。为夯实基础,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志鉴审查实行提前介入,市县志稿实行质量抽查制度,专家在成稿前介入,抽取部分志稿进行检查,将常识性、规范性问题消灭在评审之前;省志、年鉴在出版之前由专家抽查验收,差错率高于万分之一的书稿必须回炉重新编校。

2.强化指导培训

河北省方志办对省市县三级方志机构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都有明确要求。连年组织志鉴编纂业务培训,根据各单位进展不平衡,不同阶段面临不同问题的工作特点,按进度分类,按类别培训,收到很好的效果;省志总编室在总纂组指导下,为每部分志编写了内容提要,对主要内容、有关问题提出要求,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保证编写质量;针对市县两级方志机构经费不足、订阅方志业务期刊少的情况,省方志办指定专人收集方志业务电子文稿,在全系统转发,方便各级方志工作者学习参考。

3.夯实理论基础

一是铸牢理论期刊阵地。《河北地方志》期刊坚持每年印发6期,科学动态调整板块,图文并茂,可读性、指导性持续增强,逐渐成为省内地方志工作者必读刊物,省内出版界审读专家评价:期刊内容丰富,学术性强,具有史料性和可读性,是修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举办方志理论研讨会。连续4年与安徽省方志办合作召开冀皖方志理论研讨会,广泛交流,思维碰撞,大大提升两省方志理论水平。三是持续刊印理论文集。出版一大批代表河北方志理论水平的研究成果,如《卢振川地方志理论文集》等20余部理论书籍。在中指办举办的历届方志论坛、学术年会上,河北省方志系统积极以文与会,是历届年会参会论文和人数占比最高的,涌现出一批全国有影响的方志人才。

(四)抓创新、促改革,开创符合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

河北省方志办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实际,自我把脉问诊,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方志事业发展之路。一是与时俱进,创新互联互通手段。各级方志办加强地情网站建设和地方志资料数字化建设,实现地方志信息资源共享互通;积极发挥政务新媒体作用,扩大方志信息覆盖面,创新栏目、丰富内容,同时加大对市县的技术指导。二是化整为零,推进旧志整理工作。受人员、资金等条件限制,河北无法集中力量整理全省旧志,省方志办提出以市为单位集中整理的思路,几年下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建设方志馆。结合人力财力上的实际情况,省方志办提出建馆不求高大上,但求名实相副有实效的建设思路。多地市县级方志馆都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情馆。

三 多业并举,成果丰硕

河北省地方志系统全面落实国办《规划纲要》,坚持“十业并举”发展思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责任担当努力推动河北省地方志事业在志鉴编纂、信息化、方志馆建设、队伍建设、理论研究、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不断取得新成绩,全省地方志事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聚焦主责主业,完成“两全目标”

自国办印发《规划纲要》以来,河北省地方志系统坚持多措并举、攻坚克难,超额完成地方志“两全目标”任务。截至2020年底,规划内59部省级志书出版31部,剩余全部完成终审进入出版程序,13部规划外特色省志编纂工作持续推进;155部市县志书全部出版,另出版规划外县志14部,超额完成任务9%。2020年应编纂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180部,出版119部,剩余全部进入出版程序。

(二)聚焦河北大事,贡献“志”力支持

河北省三件大事六场硬仗8项战略(以三心对三苦)(2)

(三)发挥行业优势,宣传时事热点

省方志办先后编纂出版《河北抗日战争简志》《河北省改革开放40年史事录》。唐山市方志办围绕纪念唐山开埠140周年编纂《辉煌历程——唐山开埠140年回眸与展望》,完成《唐山开埠考》《唐廷枢——唐山城市建设发展第一人》《唐胥铁路为中国铁路之源简论》;张家口市方志办组织编纂《张垣印记——纪念张家口解放70周年》;秦皇岛市方志办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编纂出版了《第二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志》;承德市方志办组织编纂《承德市志·扶贫志》;张家口市为“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及永定河(上游)水质保障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课题组撰写相关文稿;定州市方志办积极参与定州古城恢复项目。

(四)编纂村镇志书,助力乡村振兴

以秦皇岛市、石家庄市鹿泉区为试点,全面推进村镇志编纂工作。鹿泉区、长安区、高邑县、黄骅市一村一志工程正式铺开;沧州、衡水、邢台、廊坊等市已全面部署村镇志编纂工作,村镇志编纂已经成为河北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秦皇岛市《第一关镇志》列入全国第一批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名录,并于2016年5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发行仪式,成为全国镇志编修标杆。《白沟镇志》《冉庄镇志》《庙宫村志》《丰南镇志》相继列入中国名村志、名镇志文化工程。

(五)推进旧志整理,抢救古籍文献

河北省方志系统积极开展旧志普查、搜集、整理、出版工作,抢救、保护了一批重要的地方文献。截至目前,共整理出版旧志300多种。其中保定市统一组织整理出版民国以前旧志94种、500余册,完成《畿辅通志》《雄安新区旧志集成》《保定旧志集成》影印工程。石家庄市规划整理旧志80余部,已完成出版77部。沧州市、邢台市、邯郸市等市旧志整理、点校工作均已全面开展、有序推进。

(六)依托信息手段,扩大方志影响

河北地方志系统始终秉持开发利用方志资源,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递乡愁、延续文脉的服务理念扎实推动新媒体建设工作。方志河北微信公众号每日推送信息,任何节假日从未间断;各级新媒体平台依托行业优势深挖地情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历史文化、展现方志魅力。近年来,方志河北、方志大名、方志邯郸、方志清河、方志安国、香河方志、方志金台等多次占据澎湃指数文化榜前10名。特别是方志大名澎湃号,先后获得全国综合指数月榜冠军2次,文化榜月冠军20余次,在全国2万多家澎湃政务号中名列前茅。2019年10月,澎湃政务网发布文章指出:“河北省方志系统集体入驻澎湃以来,各区县方志办澎湃号长期占据文化分榜前列,持续增强地方志资源的曝光度,加深了公众对地方志工作的认知和了解,在澎湃形成了‘政务新媒体 地方志’的‘河北方志’现象。”河北地方志,从书本走进群众生活,从幕后走向前台。

(七)推动馆库建设,搭建用志平台

省级方志馆建设项目正式通过,将于近期开工建设。保定市方志馆不断充实馆藏,完善功能分区,并积极推动与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新闻媒体等相关机构的工作协调和项目合作,吸引了北京众多高校参观考察,成为北京大学的现场教学基地;秦皇岛市方志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作用,提高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已成为展示本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邯郸市方志馆于2021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廊坊市香河县率先建成数字方志馆,为全国县级数字方志馆建设提供了范例;大厂、曲周和唐山市丰南区等在方志馆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八)加强交流互通,挖掘方志经验

一是积极承办全国性经验交流会议。2017年承办“全国第二轮省级志书编纂业务研讨会”和“全国《方志馆建设规定(试行)》研讨会”,赢得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会议期间,安排河北省政法部类志书承编单位有关人员及责任副总纂、责任编辑列席会议,在会上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汲取知识,对河北省志政法部类及其它志书编修产生了积极影响。2018年承办“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全国地方志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泛。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中指组组长谢伏瞻出席会议并讲话。时任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袁桐利等省市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同期举办河北省地方志成果展,系统总结和展示了近年来河北省地方志各项工作,得到与会领导和代表的充分肯定。二是深化学习调研。几年间,省志总纂组和省方志办领导多次带队赴先进省份交流学习,曾到广东省、安徽省、福建省等地就志鉴编纂、方志馆建设等工作充分学习经验做法,对河北省工作起到良好指导和推动作用。

河北省三件大事六场硬仗8项战略(以三心对三苦)(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