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可以玩的互动地理书(旅游地理杂志占比不少)
一本可以玩的互动地理书(旅游地理杂志占比不少)没有电视又极少书刊,外面的世界一片懵懂。一日,邻家叔叔以收破烂的价格用自行车从中国书店驮了一堆《旅行家》杂志送我两本,阅后如同四面墙上凿开一扇窗,豁然开朗,一时间如获至宝。现在回忆起来那杂志除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彩色套印的图片之外都是黑白版面,纸质粗劣。文字部分国内游记多出自社会名流,国外游的文章不是外交人员就是官费的留学生。体裁基本是明清小品的白话版加上身处新时代的赞叹,一派陶陶然,醺醺然。具体文章内容全忘了,只有一篇文章内容深深地刻在记忆里。那是两个法国小伙子骑轻便摩托车从巴黎到北京,年龄大约一个29岁一个31岁。那张两个意气风发年轻人各跨一辆摩托车以长陵碑楼为背景的黑白配图至今历历在目。文章结尾一句,我们的成功一是顽强的毅力还有就是法国摩托车的质量。现在想来有点广告软文的意思,摩托车厂家是否赞助商也未可知。此后,为了这篇文章曾多次去国家图书馆翻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旅行家》杂志竟找不见
作者 | 高城望断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酷热,居家,整理存货。期刊中旅游地理杂志占比不少,多是十几,二十年前的《时尚旅游》,《中国国家地理》,《旅行者》和《旅行家》,再度翻阅感觉比时下同款杂志从文章到图片都精彩不少。人上年纪便总有今不如昔的感觉,如同鲁先生笔下那个出生超重的老太太。事实上这种感觉或称认知放到当下是对是错?是仅仅主观臆断还是客观事实佐证?有人群的地方都是各说各话见仁见智。
睹物思源,这一动念就是五十多年之前。其时,旅游于一般人不啻天方夜谭,乡下人被禁锢在土地上,去三里路之外的集市要向生产队请假,恩准方可出行;城里人收入仅够温饱,除了公差之外的出行少之又少,更不消说游山玩水。
没有电视又极少书刊,外面的世界一片懵懂。一日,邻家叔叔以收破烂的价格用自行车从中国书店驮了一堆《旅行家》杂志送我两本,阅后如同四面墙上凿开一扇窗,豁然开朗,一时间如获至宝。现在回忆起来那杂志除封面封底,封二封三彩色套印的图片之外都是黑白版面,纸质粗劣。文字部分国内游记多出自社会名流,国外游的文章不是外交人员就是官费的留学生。体裁基本是明清小品的白话版加上身处新时代的赞叹,一派陶陶然,醺醺然。具体文章内容全忘了,只有一篇文章内容深深地刻在记忆里。那是两个法国小伙子骑轻便摩托车从巴黎到北京,年龄大约一个29岁一个31岁。那张两个意气风发年轻人各跨一辆摩托车以长陵碑楼为背景的黑白配图至今历历在目。
文章结尾一句,我们的成功一是顽强的毅力还有就是法国摩托车的质量。现在想来有点广告软文的意思,摩托车厂家是否赞助商也未可知。此后,为了这篇文章曾多次去国家图书馆翻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旅行家》杂志竟找不见。那篇文章和故事如同一个美丽的梦幻让我对旅行和摩托车憧憬不已。
如今,传统纸媒日渐式微,从文章到图片质量与十几二十年前的鼎盛时期都不可同日而语。一切过往都成历史,我们手边这些旧时书报无一不记载着作者,编者和出版社曾经的兴奋和辉煌。珍惜他们也是我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