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十三关口各地特色(每日壹域偏关县)
长城十三关口各地特色(每日壹域偏关县)偏关古为林胡、楼烦地 春秋归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兵戎相争之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略中山 破林胡 取其地置儋林郡。秦汉属雁门 曾经称谓美稷县。北魏时期属代郡 隋朝时属马邑 唐朝设置唐隆镇。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往来偏关戍边守土 在其地建有九龙寺。五代乾祐四年(951) 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此立寨。天会元年(957) 北汉王刘钧继而建成偏头寨。元代升寨为关 到了明代成为北国九边重镇之一 辖营堡29个 太原镇总兵率领重兵驻防。成化十一年(1475)置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1725)改所为县 属宁武府。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为啥要巡视偏关?这是由偏关当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的。《尚书》中这样写偏关:北临大漠 地控紫塞;西抱黄河 雄踞天险;南通宁雁 作障内边;东接云朔,独胜锁钥。其三晋屏藩 国防重镇焉。明朝驱逐元朝的势力到长城外后 由于蒙古人可以远遁的地域太广阔 明军力难以跟进。为保卫国家安全 便聚国家
1518年的秋天 正是收获的季节。年轻的大明帝国正德皇帝朱厚照巡视边关 他要亲自看看 大明的边防 能否抵挡住蒙古人的铁骑。从宣府出发到了山西大同防区 在做了短暂的停留后 继续西行 经过偏关老营堡 到了偏关城。偏关城里的官兵做梦都不会想到无比尊贵的皇帝能来到他们的身边。
偏关长城
《偏关志》载 正德十三年九月二十日 武宗西幸至关 从南门入 叹曰:“此便是偏头关也 创之不易 守之艰难。”皇帝驻跸在偏关的太监府里 视察边防、慰问士兵 解决一些关防的实际困难 并在偏关度过了28岁生日。工作之余 他也开展一些个人娱乐活动 服侍他的太监们从太原的晋王府里带来了一个漂亮的女人随侍左右 皇帝被这个女人迷住了 双双直坠爱河 从此后他和她一起度过了他的大部分时间,这个女人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刘美人。
偏关长城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为啥要巡视偏关?这是由偏关当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决定的。
《尚书》中这样写偏关:北临大漠 地控紫塞;西抱黄河 雄踞天险;南通宁雁 作障内边;东接云朔,独胜锁钥。其三晋屏藩 国防重镇焉。明朝驱逐元朝的势力到长城外后 由于蒙古人可以远遁的地域太广阔 明军力难以跟进。为保卫国家安全 便聚国家财力大筑长城。长城东起鸭绿江 西至嘉峪关 横亘北方 宛若游龙。在守卫长城的重要地带相应设立九个防御重镇 史称“九边重镇”。“九边”中 山西设有两镇 一谓大同镇 一谓太原镇。大同镇的治所在今大同 负责守卫和维护东起今天镇县镇口台、西到偏关丫角山、全长1086里的长城 历史上称为“外长城”;太原镇的治所在今偏关 管辖和维护西起保德黄河岸 经河曲、偏关、宁武、雁门关、平型关、龙泉关、古关、黄榆关、黄泽关到壶关、总长1500里的长城 史称“内长城”。外长城是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线 内长城是忻州市和朔州市、大同市的分界线。古来就有“宣大以蔽京师 偏头以蔽冀晋”的说法。
偏关黄河乾坤湾
偏关古为林胡、楼烦地 春秋归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兵戎相争之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略中山 破林胡 取其地置儋林郡。秦汉属雁门 曾经称谓美稷县。北魏时期属代郡 隋朝时属马邑 唐朝设置唐隆镇。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往来偏关戍边守土 在其地建有九龙寺。五代乾祐四年(951) 刘崇在晋阳称帝时于此立寨。天会元年(957) 北汉王刘钧继而建成偏头寨。元代升寨为关 到了明代成为北国九边重镇之一 辖营堡29个 太原镇总兵率领重兵驻防。成化十一年(1475)置守御千户所。清雍正三年(1725)改所为县 属宁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