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明复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座采用新式设计的专业图书馆,也是全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它的建造和创办可以说是我国一批早期海外留学归国科学家的心血的结晶。追本溯源,其建造需要追寻至中国最早诞生的现代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图_范筱明 摄明复楼的两个“第一”图_范筱明 摄明复图书馆共有三栋建筑,明复楼、会心楼及乐乐楼,其中明复楼为主楼。

请大家注意个人防护,不扎堆、不聚集,

做到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

图_范筱明 摄

在陕西南路上,有一座温婉知性的图书馆,它没有上海图书馆东馆那么硕大气派,也不似杨浦图书馆造型那么独特,但若是把它的过往细细掰开,且得说上一阵。

明复楼的两个“第一”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2)

图_范筱明 摄

明复图书馆共有三栋建筑,明复楼、会心楼及乐乐楼,其中明复楼为主楼。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3)

图_范筱明 摄

明复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座采用新式设计的专业图书馆,也是全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它的建造和创办可以说是我国一批早期海外留学归国科学家的心血的结晶。追本溯源,其建造需要追寻至中国最早诞生的现代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4)

图书馆中的中国科学社纹章装饰 图_范筱明 摄

中国科学社由一群中国留学生191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创办,旨在“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5)

图书馆奠基石上的孙科题词图_范筱明 摄

科学社的主要发起人为任鸿隽、秉志、周仁、胡明复、赵元任、杨杏佛、过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9 人,任鸿隽任社长。1918年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并于1928年定址上海。1927年,科学社成员曾在南京创办了一个中国科学社图书馆,但规模很小,不久毁于兵火。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6)

明复图书馆室内历史照片

1928年9月,中国科学社在上海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购地建筑新图书馆,1930年7月落成,1931年1月开馆。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7)

图书馆一角胡明复的雕像图_范筱明 摄

在图书馆的筹备期间,科学社的骨干胡明复不幸溺水身亡,终年36岁。胡明复是我国第一位数学博士,科学社的事业在社员回国后能坚持并壮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辛苦操劳。图书馆落成时,蔡元培提议以胡明复命名图书馆。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8)

明复图书馆开幕留影

1931年元旦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蔡元培在开幕典礼致辞并盛赞该馆是“合乎科学装置的图书馆”,同时提出殷切希望,望将来能由该馆扩充为书版博物馆“陈列古代圣经,广纳四方善本”。

老卢湾的过往回忆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9)

图_范筱明 摄

著名本土作家马尚龙在当选为明复图书馆理事长一职后回忆:上海市级区级每个图书馆都要成立理事会,我是在此背景下当选的明复图书馆也就是原来的卢湾区图书馆;其实,“明复”才是它1931年开馆时的初始名,它是中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对于几代老卢湾人来说,卢湾区图书馆几乎像是读书郎的圣地一样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0)

图_范筱明 摄

从最初科学人才的聚集地,到如今市民的阅读胜地,明复图书馆陪伴上海度过九十余岁月,不仅主楼故事多多,伫立在其对面的会心楼也有着值得探究的过往。

中国民主促进会的诞生地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1)

会心楼历史照片

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由两部分民主力量组成,以《周报》和《民主》两个刊物为阵地。一部分是马叙伦所联系的从事文化、出版、教育等工作的爱国民主人士,另一部分是王绍鏊所联系的上海工商界和文化界爱国民主人士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2)

后来,为了实现共同的抗日救亡目标,这两派一致同意成立一个以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取名为“中国民主促进会”。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3)

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签到单

1945年12月30日,马叙伦、王绍鏊、雷洁琼、赵朴初、周建人、刘大杰、柯灵等26人在会心楼里聚会,召开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4)

民主促进会成立旧址纪念馆铭牌

1949年9月,中国民主促进会代表参与筹备并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贡献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5)

会心楼虽同明复楼先后建成,但直到近十几年才被正式命名。十七年前,卢湾区政府正式将小楼交付给明复图书馆,小楼举办的第一场活动,正是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的“会心一笑 ”诗歌朗诵会,故而命名为“会心楼”

海派寻踪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6)

上海图书馆东馆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7)

上海图书馆东馆于今年九月底正式开馆,上图东馆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其外观如同一块璞玉,“漂浮”在城市森林之上,地处繁华市区与世纪公园的交界地带,如同纽带一般,联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8)

这座可阅读的建筑不仅演绎了中华文化的美学符号,内部空间犹如太湖石般相互连通,还融合了艺术之美,十组来自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家在东馆室内外创作了多件场域定制的公共艺术作品,使东馆成为更开放的文化艺术空间。

地址: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

嘉定区图书馆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19)

嘉定区图书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传统庭院式建筑,坐落在嘉定新城的远香湖与紫气东来公园之间,四围草木葱茏,环境清幽。灰色的屋顶形似一本本翻开的书籍,散发出浓郁的书香;外立面淡雅古朴的弧形窑砖与现代建筑的玻璃幕墙相得益彰,恰是嘉定“古朴风韵与现代气质相融合”的缩影。

地址:嘉定区裕民南路1288号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20)

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原有建筑历经八十余年,建筑保留完好,有着魔都“小故宫”之称。该建筑设计手法采用现代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混合式样,门楼正面为三孔券门,四周围以仿石造望柱栏杆,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有着显著的建筑特色。

地址:杨浦区长海路366号

文:周祺珺

综合自新民晚报、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上海图书馆、黄浦最上海、嘉定旅游等

编辑:刘义

上海何以成为海派城市考古胜地(90多岁它依然是网红)(21)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