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特色老建筑(那些赋予城市灵魂的老建筑)
新乡特色老建筑(那些赋予城市灵魂的老建筑)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坚持“前厅看病,后堂抓药”的中医传统看病模式,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按照中医用药的要求,发扬传承了中药炮制技艺,古称“炮灸”、“修事”、“修治”,始终秉承传统,传承古法,让中草药在治病救人上发挥其应有功效。“百年药店——裕生堂”坐落于新乡市北关大街的卫河南岸,据《新乡市药物志》载:裕生堂中药房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越有200余年历史,是由当时新乡县查家、李家、史家、花园张家等七个大户人家集资入股筹建而成,取名“裕生堂”。2018年7月,新乡市政府公布了新乡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这些还静静的坐落在我们周围的历史建筑,去重温一下新乡这座城的历史和灵魂。 摄影:青川百年药店
刘扬 相约新乡
提到首都北京,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雄伟的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除了这些与这座城市划上等号的标志性建筑,我们还会想到北京的胡同、鼓楼、古老的城门……这些老建筑共同诠释了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灵魂。
说起古都西安,我们第一想到的会是大雁塔、兵马俑、大明宫,还有古老的钟楼、城墙。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古迹,承托出古长安的城市灵魂。
说回我们的新乡,虽然这里没有老北京城那么多世界闻名的历史古迹,也比不上古长安的悠久历史,但作为每一个新乡人的故乡,这里也不乏承载几代新乡人集体回忆的历史建筑。也正是这些建筑的存在,赋予了新乡这座城市的灵魂。
2018年7月,新乡市政府公布了新乡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今天,就请大家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去看一看这些还静静的坐落在我们周围的历史建筑,去重温一下新乡这座城的历史和灵魂。
摄影:青川
百年药店
“百年药店——裕生堂”坐落于新乡市北关大街的卫河南岸,据《新乡市药物志》载:裕生堂中药房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越有200余年历史,是由当时新乡县查家、李家、史家、花园张家等七个大户人家集资入股筹建而成,取名“裕生堂”。
自建店伊始至今,一直坚持“前厅看病,后堂抓药”的中医传统看病模式,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按照中医用药的要求,发扬传承了中药炮制技艺,古称“炮灸”、“修事”、“修治”,始终秉承传统,传承古法,让中草药在治病救人上发挥其应有功效。
华北纪念桥
“华北纪念桥”又名“通丰桥”,始建于1919年。当年,安徽省寿州孙多森等人集资50万元,在京汉(今京广)铁路东侧卫河北岸购地90亩,建立通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其规模当时是河南之冠,曾聘河南督军赵倜为名誉股东,它也是上海通埠丰资本集团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属新乡现代工业奠基者之一,驰名省内外。为业务需要,随即在大门外卫河上修建了通丰桥,此时修建的通丰桥为木桥。
通丰桥 摄影:李西良
通丰桥下是卫河航运的中心码头。航运繁忙,客运货物量都不断增长。当年红火时期,从新乡可直达天津。此码头是新乡所需的工农业生产资料和民众日常生活用品运进的终点,也是豫北地区土特产外销的起点。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935年,由国民党河南省第四区专署专员唐肯及国民党中央华北党务办事处联合通丰面粉股份有限公司将原桥改建为石墩混凝土桥,是新乡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至今仍在使用。
改建竣工后,更名为华北纪念桥。更名缘由及施工经过,在记事碑上均有详细记载。该桥为新乡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都起到了巨大作用,曾是上世纪30年代的新乡三大建筑之一。(本段文字源自:牧野区统战部 刘庆洲)
河师大近现代建筑群
勤政楼,建于1956年,在河南师范大学的前身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改称为平原师范学院之时,它作为主角登上了历史舞台。勤政楼在当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高富美”。在绝大多数房子还是平房的时候,勤政楼就凭着它四层的海拔优势、典型的苏式风格和三十多万的投资成为新乡的地标式建筑。
勤政楼虽为砖混结构,青砖灰瓦,但建筑十分精致和讲究,不知多少学子曾透过高高的拱形窗,畅想自己的未来。从建成到现在的六十余载中,河南师范大学经历了扩招、合并、改名等一系列发展。在此过程中,因教学需要或质量问题,曾经的建筑大都被取代,教学楼越来越高,外观也越来越宏伟。可勤政楼就在历史的风风雨雨中,没有崛起,也没有倒下,只是静静地伫立着,沉默但坚定。(摘自《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平原楼始建于1951年,曾经的河师大数学系旧址,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地。作为数学系办公楼的日子可以说是平原楼投入使用以来的鼎盛时期,它见证了数学系教授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醉心学术诲人不倦的情怀。1956年,经过系科调整,原河南大学理学院的全部师资调整到位,黄敦慈、李新田、杜孟模等教授随之进入平原楼。当平原楼还是数学系办公楼时,它的使用布局是紧促的,这和它本身只有两层楼高息息相关。
数学系柴新宽教授回忆时说道:“那会儿(一楼)最东边放着咱学校的二代计算机,南边是资料室,会议室在北边,教研室在二楼,二楼是木地板,隔音效果不好。当时的人对物质的要求很低,整个教研室有十几个人,只分了两间房,大家在一起讨论学术交流经验,也没人抱怨条件艰苦。”修建之初的艰苦条件限制了平原楼的空间,却没有限制师生求知的热情。
琢玉楼,前身为平原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网络中心所在地。
京广铁路卫河桥
京广铁路卫河桥建于1905年,由比利时公司承建平汉铁路时一并建成。桥式为二孔跨度31.2米半穿式板梁,桥长72.34米,二台一墩,桥高5.25米,该桥自1951年7月至1982年底先后8次整修和大修,增建护基和桥上人行道,修补墩台,更换垫梁石帽和支座,油漆桥梁更换桥面等。
毛主席塑像
位于宏力大道与胜利路口,原新乡市工人文化宫广场的毛主席塑像建于1968年。虽然昔日的工人文化宫因城市的发展已经拆除,但这尊伟人塑像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桑,仍旧巍然屹立,并成为新乡市民缅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重要场所。
河南师范大学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建于1976年,40多年来,他观望着来来往往的学子,看着一个个怀揣梦想的人欣喜走来,看着一个个学成而归的人幸福离开。
平原路 摄影:晚风
结 语
一个人,希望被别人记在脑海、心里,要修炼独特的气质;一个城市,想要在历史中留存、延续,也要有自己独有的“标签”。而历史建筑,就是其中一枚重要的文化标签!
如今,很多城市随着不断开发、建设,越来越多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人们在感慨城市越来越时尚、摩登的同时,也会有些许遗憾:记忆中那些熟悉的房子越来越少,熟悉的街道越来越少,能够区别不同城市的标签也越来越少。
新乡发布的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留住历史标签、打造独特城市风貌上迈进了一大步。新乡作为一座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城,我们不应该仅仅有宫殿宗庙遗址,还应该有能够代表其他历史阶段文化、艺术、技术的建筑。这样,新乡的历史才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才是我们的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