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成为眼镜城的优势(眼镜之都未来如何走)
丹阳成为眼镜城的优势(眼镜之都未来如何走)听取与会众人的发言后,王成明强调,在产业技术与制造工艺飞速发展、区域板块激烈竞争中,丹阳眼镜产业的升级提升,重点要做到9个方面的强化,即:会上,眼镜商会及万新光学、海昌隐形眼镜、明月镜片、新视客光电、全真光学等10家生产企业分别交流了当前企业发展状况、遇到的困难、转型升级对策以及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经发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就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智能改造等问题进行针对性回应;与会市领导从建立专门的招商队伍、出台推动发展的精准政策、搭建科技服务平台、设立专项产业基金等方面对促进眼镜产业升级提升提出建议。它也是我市最靓丽的一张城市名片全市从事眼镜生产及相关配套的工贸企业1600余家,年产镜架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30%;年产镜片4亿多副,约占全国的75%、世界的40%;年产隐形眼镜2.5亿副。今年1~8月,我市眼镜制造业销售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10.28%;完成税收
把丹阳眼镜
-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14日下午,市委书记王成明主持召开眼镜产业座谈会,深入了解眼镜行业发展现状、企业在生产经营及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强调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商会、社会各界携手赋能,共同把“丹阳眼镜”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市领导赵立群、赵志强、束克之、任翠霞、陆云飞参加会议。
眼镜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
它也是我市最靓丽的一张城市名片
全市从事眼镜生产及相关配套的工贸企业1600余家,年产镜架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30%;年产镜片4亿多副,约占全国的75%、世界的40%;年产隐形眼镜2.5亿副。今年1~8月,我市眼镜制造业销售收入79.8亿元,同比增长10.28%;完成税收4.6亿元,同比增长24.55%。丹阳眼镜已形成较完备的产业链及社会化分工、规模化配套、上下衔接的产业体系,但仍存在品牌附加值低、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平台载体建设滞后、产业链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
眼镜行业未来发展的问题
会上,眼镜商会及万新光学、海昌隐形眼镜、明月镜片、新视客光电、全真光学等10家生产企业分别交流了当前企业发展状况、遇到的困难、转型升级对策以及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经发局、科技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就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品牌建设、智能改造等问题进行针对性回应;与会市领导从建立专门的招商队伍、出台推动发展的精准政策、搭建科技服务平台、设立专项产业基金等方面对促进眼镜产业升级提升提出建议。
听取与会众人的发言后,王成明强调,在产业技术与制造工艺飞速发展、区域板块激烈竞争中,丹阳眼镜产业的升级提升,重点要做到9个方面的强化,即:
强化认识,眼镜生产企业要牢固树立转型发展的意识,形成错位竞争、合力发展的良好态势;
强化发展定位,围绕眼镜产业、视光学产业、大健康产业定位,既要抓好眼前,更要着眼长远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强化平台建设,建好眼视光配镜相关数据平台、线上线下商贸平台、全产业链检验检测平台、以眼镜城为重点的文旅平台等;
强化产业链打造,要在延链、拓链方面下功夫,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文旅商贸、产业配套等延链、补链、拓链,增强产业盈利、抗风险能力;
强化智能升级,推进“智改数转”;
强化品牌培育,以各个企业为重点,打造自己的制造业品牌,同时要打响让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品牌、维护好丹阳眼镜区域品牌;
强化人才支撑,熟练的工人、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高端人才是丹阳眼镜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落实好相关人才政策,引育并举,壮大眼镜产业所需的人才队伍;
强化资本赋能,政府主导设立专项基金,加大对眼镜产业的扶持力度,按照“上市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梯次化推进眼镜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并通过市场化的力量整合带动产业发展;
强化机制保障,及时研判产业发展走势,定期研究推进眼镜产业发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以丹阳眼镜城建设为依托,同步提升眼镜产业、城市形象和文旅发展。
王成明要求,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主动履职,以问题为导向清单化推进工作落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共同把丹阳眼镜这个产业打造得更亮,把眼镜之都这个品牌、丹阳眼镜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PAST REVIEW